摘要:唐代天宝年间,洛阳城的南隅,陈仲躬提着简单的行囊。衣裳没有太多褶皱,他的脚步稳妥又小心。金陵的家,已经在身后很远了。没人陪,没有家族护送,他自己就是全部。宅子很老,院子里一口巨大水井。街坊只说,这井“汉代就有”,却没人真的去查,那些数字——3700条命——听听
唐代天宝年间,洛阳城的南隅,陈仲躬提着简单的行囊。衣裳没有太多褶皱,他的脚步稳妥又小心。金陵的家,已经在身后很远了。没人陪,没有家族护送,他自己就是全部。宅子很老,院子里一口巨大水井。街坊只说,这井“汉代就有”,却没人真的去查,那些数字——3700条命——听听也罢,反正谁也没见真的有多少人掉进去。可是,这宅子租得便宜,而且离学宫近。
陈仲躬不多言,只是每日在屋内习读经史。桌上铺满了笔墨纸砚,窗外偶尔传来街市喧哗。他不关心井的事,直到某天清晨,听到隔壁人家有女儿在井边取水。他没上前,也不问原因,只是注意了一下,这女孩取水总比常人久。数了数,竟然一两个时辰才离开?这不正常,谁家打水能这么慢?
过了几日,惊悚的事就发生了。邻居的女孩坠井而亡,打捞尸首时,全院子都是哭喊和咒骂。陈仲躬冷眼旁观,心里一点也不踏实,怎么说也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的事。调查员和救援者花了整夜,才把尸体捞上来。街坊们议论不休,有的指责井太邪,有的说女孩心事太重。没人能说清,究竟是意外还是命中注定。
陈仲躬耐心观察了一阵,终于决定亲自下井一探。小心翼翼,没带太多工具。刚探身一瞥,却看到井水里映出一个美丽却诡异的红袍女子。她用目光“勾引”他,一半脸藏在衣袖后面。那种暧昧、奇特的感觉,让陈仲躬悚然。呼吸也变得凌乱。有人说是井鬼,有人说是水妖。看上去,确实和正常人无关!
他愣了许久,有点说不清自己看到什么。脑子里混乱不堪,却又想进一步弄清真相。离开井口那晚,心里七上八下。“我该不该继续往下查?”到底是自己多事还是好奇心太盛?
转折就在那年春天。天气变得异常干旱,可这口井的水还是满满当当。很多邻居都来打水,陈仲躬心里愈发不安。“为什么别的井都干了?”这口井却什么事都没有。是不是和那个女子有关?
一天傍晚,敲门声响起。来者自称“敬元颖”。陈仲躬倒热情,毕竟大唐士子讲究好客。谁知道,进门看清,竟是邻居坠井而死的那位女孩!他吓得后退几步,话都说不完整。问她究竟为何。敬元颖只说:“不是我杀人。”她解释,井里藏着毒龙。她自汉朝初就被龙奴役,每次引诱死人入井,实际上只是奉命行事。
她讲得细节丰富,却没提自己怎么死的。不愿再回忆,只说自己被迫服毒龙。“汉朝绛侯挖的井。”她眼神里流露悲苦,也很复杂,似乎还带着点侥幸。此事传开,巷子里又议论纷纷。说毒龙,谁信?
陈仲躬半信半疑。“你真需要我帮忙?”敬元颖看新来的士子正直,便请他淘井,为自己脱咒。她说若能解脱,将以善业自度。他有些犹豫,最后还是答应了。叫来几个工匠,又请了一位朋友帮忙。众人下井,发现了古铜镜一枚。陈仲躬亲自把镜子清洗干净,随手做了祭祀动作。对于镜子的“来历”,当时没人清楚。这枚铜镜,正是敬元颖的真身?
敬元颖谢过陈仲躬。那日天色灰蒙,她身着素服。她自称这枚镜是师旷铸造,共有十二面,自己那面叫“夷则之镜”。铜镜表面有蝌蚪文,一看就知道不是民间物。有些字迹难辨,其上写着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由首阳山前白龙潭铸成。背面刻着星宿符号,好像有天文意义?
这件物事既神秘又笼统。铜镜的符号,让陈仲躬琢磨了好几年都没明白。他翻阅了洛阳、长安几家藏书,但没有相关解释。于是,镜子成了他生命里的谜团。偏偏,又没人能够为他解答。他想找敬元颖问问,却再没见过她。邻居们都当是怪力乱神,不以为然。
铜镜虽小,却似乎带来了命运上的变化。陈仲躬刚搬新宅,便发现事情总能提前预判。好几次别人抢房,他能及时规避,避开灾祸。镜子仿佛给了他某种“通灵”能力。不一定真的有超自然,但运气确实变好了一些。这也未必是真的运势好,也可能是自信心在发生微妙变化。
但有时镜子也带来麻烦。比如有一次,他误判了一件官文案,结果连累了周围几个好友。他懊恼很久,疑心镜子并非始终“趋吉避凶”。这样巧合,是真是假?谁也不能说得清楚!
数据有时候很假。比如有人查过,井内死者其实没有3700人——只是传说,真相无人考证。记者调研发现,市志只记载了十几人溺亡,最多上百。剩下的,全是道听途说。这种事情,真假难分。流言比事实还猛,就像那枚铜镜,谁也说不明白。
陈仲躬的官运后来转好。前线征战,新任太守。武功卓著,文人也佩服。他带着镜子,出征时总要对着“蝌蚪文”思索几分钟。说来也奇怪,每次出征都能安然回归。朋友说这是吉祥物,陈仲躬却半信半疑。到底是铜镜灵异,还是命中有定?
不过他也失败过。有一次因误判天象,丢了三百兵。镜子上的符号越看越模糊,反而多了一层心结。究竟信什么?究竟该如何理解命运?没人有答案。
敬元颖消失前说,那些星宿和天文符号,永远是未知。陈仲躬把镜子藏进书箱,偶尔翻一翻,愈发觉得人生难测。洛阳城外的风沙,吹过宅院,也吹乱了有关镜子的记忆。时间拉长,那些谜变得越来越难琢磨。他有时候也猜测,这些所谓的“灵物”也许一开始就是幻象。或者,真的有万物有灵,却未必都懂人心?
一些历史学家,查证了唐代洛阳的水井死亡数据。大部分官方记载,远没有民间传说那么多。但井下暗流确实复杂,曾多次发生塌井事故。考古队检出汉代铁器和铜镜几枚,但与陈仲躬那面夷则之镜并无直接关联。这一折,或许是巧合,也可能是后人杜撰。
新近的历史论坛,有网友实地勘察了洛阳南城某处古井。根据数据显示,井水含砷量高,易致中毒。同时,井壁残留特殊青铜器物,据说和古代祭祀有关。学者们用地质数据显示井水多年未干,是因为地下水源特殊。并没有所谓“毒龙”,更谈不上什么咒怨。可故事就是这样流传,有些事不解释才更迷人!
陈仲躬晚年,习惯于带铜镜审官断案。某天他自己说,其实镜子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前后说法都变了;是不是自欺?却没人真的知道。他一生追求学问和智慧,也许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定哪些是缘分,哪些是迷信。到底该信什么?
镜子上的蝌蚪文,依旧藏着谜团。若干年后,大唐士人还在猜;有人认为镜子里藏着走失的魂魄,有人只当作冥器。铜器古老,就是谜一样的存在。陈仲躬已去,故事还在继续。
总的说来,历史从没给过答案。真相可能很简单,却也可能复杂到离谱。那些疑云、猜测、一厢情愿,都堆积在洛阳的水井边,成为跨世纪的难题。而一面镜子的秘密,继续在世人的无数追问和妄想中流传着。
来源:我爱罗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