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发表的研究震惊了运动医学界:在100名35至50岁的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跑者中,15%的人存在晚期腺瘤性息肉,41%的人至少有一个腺瘤。这些癌前病变的发生率远超同年龄段普通人群的预期水平,引发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极高强度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surprise-discovery-of-elevated-cancer-risk-in-elite-runners-can-be-explained
一项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发表的研究震惊了运动医学界:在100名35至50岁的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跑者中,15%的人存在晚期腺瘤性息肉,41%的人至少有一个腺瘤。这些癌前病变的发生率远超同年龄段普通人群的预期水平,引发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极高强度的耐力训练是否可能增加某些癌症风险?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传统认知。数十年的科学证据一直表明,规律运动能够显著降低包括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并能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预后。然而,来自伊诺瓦·沙尔癌症研究所的这项研究却暗示,在运动的极端边界上,可能存在着一个意想不到的风险区域。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Pro/Canva)
研究团队特别排除了已知遗传疾病或肠道疾病的参与者,专门关注那些看似低风险的跑步者。这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引人深思——即使是在健康的运动人群中,极高强度的耐力训练似乎也与肠道异常变化存在某种关联。虽然这项研究规模较小且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但其发现的信号强烈到足以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生理机制的探索与争议
研究人员提出的主要理论集中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对肠道血流的影响上。在极限耐力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将血液优先供应给运动肌肉,导致消化系统的血流量暂时性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运动性肠缺血",是许多跑者熟悉的"跑步性结肠炎"的潜在原因。
运动可以降低许多癌症的风险。(雅各布·伦德/坎瓦)
跑步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部痉挛、腹泻,有时甚至出现便血。这些症状通常在长距离跑步后出现,被许多运动员视为训练的正常副作用而忽视。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看似无害的症状可能反映了更深层的生理变化。
反复的缺氧应激、炎症和组织修复循环理论上可能在易感个体中促进腺瘤的发展。肠道黏膜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长期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包括结直肠癌。
然而,这一理论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研究并未直接测量血流量、氧气水平或炎症标志物,也没有排除其他可能的生活方式因素,如脱水策略、抗炎药物使用、特殊的营养习惯或极低的体脂率等因素的影响。
息肉可以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切除。(塞巴斯蒂安·考利茨基/科学图片库/Canva)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生物医学科学教授贾斯汀·斯特宾强调,这项研究的比较基准——40多岁人群中晚期腺瘤的预期发生率——来自更广泛的人群研究,而非匹配的对照组。这使得观察到的差异值得注意,但仍属于初步发现。
年轻人肠癌的流行病学背景
这项研究的发现必须置于当前肠癌流行病学趋势的背景下理解。近年来,年轻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被一些专家称为"新的流行病"。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50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上升,而传统上这种癌症主要影响老年人群。
这种趋势的原因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谜团。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西式饮食的普及、肥胖率上升、抗生素使用改变肠道微生态、环境污染物暴露增加等。然而,没有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这一现象。
重要的是,评论这项研究的外部专家强调,大多数年轻肠癌患者并非耐力运动员。这表明极限耐力训练虽然可能是一个风险因素,但绝不是年轻人肠癌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的价值在于识别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特定人群,而非重新定义整个疾病的风险谱。
临床实践的启示与挑战
尽管研究规模有限,但其发现已经开始影响临床实践的思考。传统上,结直肠癌筛查建议从45岁开始,但这一年龄阈值是基于一般人群的风险评估制定的。对于极高强度耐力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是否需要更早或更频繁的筛查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研究的首席肿瘤学家建议,长跑后出现便血的年轻跑者应该接受筛查。这一建议虽然比现行指南更为谨慎,但符合个体化、症状导向的医疗护理原则。结肠镜检查能够发现并移除癌前病变,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然而,在耐力运动社区中实施这一建议面临实际挑战。许多跑者习惯于将胃肠道不适视为训练的正常部分,可能会忽略警告信号。运动文化中的"坚韧不拔"精神有时会阻碍及时的医疗咨询,特别是对于被认为是"常见"的症状。
医疗专业人士也需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评估年轻运动员的胃肠道症状时,医生需要区分"常见"和"令人担忧"的症状,不应该仅仅因为患者年轻且身体健康就忽视潜在的危险信号。
运动医学的新思考方向
这项研究强调了"运动即良药"与"运动即极限运动"之间的重要区别。对于癌症预防和整体健康而言,最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的是规律的中等到剧烈强度的体力活动,而非必须反复进行的超级耐力壮举。
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健康机构推荐的运动指南通常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强度运动。这些建议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了运动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的巨大价值。
然而,对于追求极限表现的运动员而言,训练量和强度往往远超这些基本建议。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跑者每周的训练时间可能达到数十小时,这将他们置于了一个相对未被充分研究的生理和病理区域。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好地理解耐力运动生活的哪些组成部分——强度、持续时间、热应激、海拔、营养——对健康风险最为重要。这种理解将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训练和健康监测指南。
如果未来的研究确认了这种关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变化。筛查建议可能会针对明确定义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员群体进行调整,可能会将结肠镜检查的起始年龄提前到现行的45岁阈值之前。运动员和教练可能会调整训练、营养和恢复策略来保护肠道健康,包括注意水合状态、热应激管理、渐进式训练进展,以及避免在长时间运动前后不必要地使用抗炎药物。
体育医学和胃肠病学诊所可能会合作制定评估跑者肠道出血的协议,缩小"常见"和"令人担忧"症状之间的差距。但这些步骤都依赖于在更大、更多样化的群体中的重复验证,以及对耐力生活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的理解。
目前,平衡的信息传递最符合公共利益。耐力跑步对许多人来说是意义和健康的重要来源,仅基于一项小规模研究就放弃跑步并非正确的教训。关键是在保持对运动已证实益处认识的同时,对极端情况下的潜在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这项研究的真正贡献可能既是文化性的也是临床性的:它给了跑者和医生许可,去询问一个他们过去常常忽视的问题,并在癌前病变发展为癌症之前发现危险的病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