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记者从黔西南州“八五”普法工作总结验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当地紧扣“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三大战略,将普法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全域联动、多维创新、精准施策,构建起“大普法”工作格局,全州各项法治工作逐年呈
近日,记者从黔西南州“八五”普法工作总结验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当地紧扣“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三大战略,将普法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全域联动、多维创新、精准施策,构建起“大普法”工作格局,全州各项法治工作逐年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普法规划、决议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展现出法治与发展同频、普法与民生共振的普法成效。
高位统筹 构建普法协同体系
黔西南州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全面依法治州的基础性工程,州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五年来先后召开1次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工作会议、17次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会议,统筹部署普法工作。明确“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州委党校开设专题课程25期,培训县处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1500余人。通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律七进”等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2500场次、进农村12000场次,让法治理念深入基层肌理。
创新载体 普法形式多点开花
立足多民族聚居特点和区位优势,黔西南州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路径。州委网信办搭建“一码传”平台,汇聚各类普法素材1577个,打造“E法同行・阳光黔西南”品牌,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达1790万次;州法院推进“全链条、多维度”普法,庭审直播11.12万件,文书上网20.4万份,将“车载法庭”“夜间法庭” 开到田间地头,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州文体广旅局利用应急广播和智慧广电云平台播放法治音频2.7万余条,在万峰林马拉松等赛事中融入民法典宣传,让普法与文体活动深度融合。
针对青少年群体,全州1485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累计覆盖33.5万名学生,兴义八中、兴义一中学生在省级法治素养竞赛中斩获一等奖,万峰林小学《宪法伴我们成长》传唱视频被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采用。在农村地区,培育“法律明白人”6934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300 余户,让法治力量扎根基层。
普治融合 法治红利惠及民生
普法工作与依法治理的深度融合,为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在劳动关系领域,州人社局创新“普法+执法+服务”模式,开展集中普法160余次,惠及5万余名劳动者,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民工人身损害救助服务条例》的出台更填补了相关领域立法空白。
基层治理中,全州建成12个国家级、15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基层综治中心获评贵州省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异地矛盾化解“五线谱”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法治护航生态发展,《聚焦“治、建、立”法治护航万峰湖生态综合整治》案例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让绿色发展有了坚实法治保障。
硕果累累 法治建设再谱新篇
五年间,黔西南州普法工作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4家单位和3名个人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扬,15家单位和14名个人获全省中期表扬;州教育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兴义市人民法院抖音号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政法“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12家企业获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随着 “九五” 普法即将启动,黔西南州正谋划构建更高水平的普法格局,将持续深化红色法治文化传承、推进 “互联网+普法”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精准普法,让法治精神成为推动 “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建设的强大动力,促进全州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黔西南全面依法治州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来源:贵州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