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至24日凌晨,第三次综合演练收官。全流程、全要素,一遍走到底。这一把,等于把所有细节都掰开揉碎过一遍,也等于对外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大幕要拉开了。
距离我重大纪念活动不到两周,20余国高层齐赴东方,只为一睹他们渴望看到的一切,我国新一代武器也没藏着掖着,只待阅兵当日组团亮相。
8月23日至24日凌晨,第三次综合演练收官。全流程、全要素,一遍走到底。这一把,等于把所有细节都掰开揉碎过一遍,也等于对外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大幕要拉开了。
这两天,关于这场纪念活动的消息一茬接一茬。规模、阵容、来宾名单,像拼图一样补上去。塞尔维亚、俄罗斯、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柬埔寨等在内,已有20多个国家的高层确定来访。有人笑称,这是一次把朋友圈搬到天安门的见面会。跑道那边热火朝天,礼宾这边同样紧锣密鼓,节奏感一下就出来了。
整个活动,从保障到实际参演,人数不下4万人。不是简单的走队形,是三军联动的体系化展示。再看“货架”。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这些招牌菜会在场,海陆空加火箭军,成建制成体系地摆出来。重点是现役主战装备,不是走马观花的模型秀,是能打、在岗、随时能上的那种。
最受关注的还得是天上的阵列,歼11、歼16、歼15,海空军的骨干力量,会把阵型撑起来。新老交替也会有戏份,歼2 0、运2 0这些已经成为“名片”的机型,将拿出气势。有人留心了一下发布节奏,8月2 0的发布会上,空军释放过“战略级别武器将公开展示”的信号。这个表述分量不轻,听完难免脑子里蹦出一个名字,轰2 0。
这一型,从最初的“有影无实”,到如今的“若隐若现”,关注度一直挂在高位。战略轰炸机在现代空军里,角色太特殊了。长航程,大载荷,高隐身,把远程打击和战略威慑捏在一手里。美国做过样板,B2不仅列装,还跑过实战,航迹画在地图上不止一次。外界老拿它说事儿,不只因外形科幻,更因它把空基力量的天花板拉得很高。B 2 1又在路上,牌桌上的筹码越堆越厚。
外界也盯着看:除了美国,还有谁能把这块短板补上。俄罗斯2 0 0 8年提出过P A K D A计划,路线是飞翼布局,讲求隐身和航时,目标是核常兼备,搭载K h 1 0 1或K h 1 0 2那类远程巡航导弹。纸面很美,现实没那么好走。俄乌冲突带走了资源和时间,俄方对外口径是项目仍在推进,但到现在,公开层面没有看到实际试飞的确凿画面。期间还有各种传闻,有媒体拿B2、F3 5的飞行动作做文章,这类细节未见权威渠道确认,就不过多展开了。
这场纪念活动,多国高层齐聚,是外交场,亦是安全场。从关系脉络看,俄方领导人计划在8月底来访并出席活动的信息早就传开了。设想一下,礼炮齐鸣的一刻,如果轰2 0带着黑天鹅般的剪影从天顶滑过,这一幕的象征意义,外界不用翻译就能读懂。对美国空军体系里的B2、B 2 1,等于给出一张正面回应的答卷。对俄罗斯,也是一种侧面支撑,朋友站得更稳,心里会更踏实。
眼下的问题在这儿,轰2 0到底来不来。有人信心满满,有人按住情绪,说还得等等。军事迷都懂一个道理,战略武器的出现,讲究节点,讲究节奏,讲究“敌明我暗”。让对手摸不透,往往比今天就把全部底牌摊给你看更有价值。晚一点出场,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压轴才是最好的亮相。
这几年,外界能看到一个规律:关键节点,总会有关键装备完成“出面礼”。当年歼2 0首飞,正好撞上美方高官访华,那一天的长镜头,已经被做成了经典切片。去年的珠海航展,歼3 5一亮相,全场就热了。追更久一点,2 0 1 4年的珠海航展,歼3 1的飞行表演我就在现场,十年过去,2 0 2 4年的歼3 5再度一飞冲天,这条技术脉络,一眼就能看出火候。
这回是“九三”,历史意义摆在这儿,政治意义也在这儿,再叠加军事展示的窗口属性,舞台足够大,镜头足够多,观众席的分量也足够。很多人说,这样的场合正适合大国底气的集中展示。说实话,这话不假,但哪个环节展示、展示到哪一步、展示什么样的编组,这是拿着秒表、拿着尺子算过的。保密不是遮遮掩掩,而是把节奏握在自己手里。
就算把“轰2 0登场”的期许先放一边,这次的看点也多得很。比如陆军主战坦克的第四代集群,射控、火力、机动一体化的状态,会通过队形、速度和越障给出直观观感。比如海军的舰载机编队,歼15的日常化、体系化出动,会让人对海空一体作战有更直白的感觉。比如火箭军的远火和导弹家族,常规与核的“两手准备”,在整齐的箱体与车列中能感到压迫力。还有防空反导的层层天幕,从低空到高空,拦截链条如何分层配合,这一回能够看到更系统的呈现。
空军的层面,歼2 0与运2 0会是镜头焦点。前者是制空与突防的象征,后者是战略投送的“大肚子”。两者同时出现,说明一个关键词:纵深。战力不只在前线一拳,还在后方一托。至于“战略级别的武器”究竟是空射的某型装备,还是平台本体,官方现在没有更细的公开版细节,大家别着急给自己加戏,耐心守着那一天。
期待归期待,理性也得在。网上那种“已经确定”“百分之百”的口号式表达,听听就好。包括外媒一些花里胡哨的小道消息,缺少公开、权威的证据,就别帮它们传播热度。军事报道最忌冲动,耐心才是硬通货。
这场纪念活动,礼仪之外,还有一点很打动人,诚意。这一次,确实没打算“藏着掖着”。阵容是实的,节奏是紧的,态度是开的。你能感到一种稳定的自信,不张扬,不冒进,但也不躲闪。对朋友,这是信号;对对手,这也是信号。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