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器是音乐表达的载体,吉他当然也不例外。它既是一件能够展现丰富层次的和声乐器,也是一个“入门容易、精通难”的典型代表。很多学吉他的朋友会选择从六线谱起步,快速上手,很快就能弹奏甚至弹唱自己喜欢的曲子。
乐器是音乐表达的载体,吉他当然也不例外。它既是一件能够展现丰富层次的和声乐器,也是一个“入门容易、精通难”的典型代表。很多学吉他的朋友会选择从六线谱起步,快速上手,很快就能弹奏甚至弹唱自己喜欢的曲子。
这种快速获得成就感的过程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它能够有效维持初学者的热情和动力。我见过太多人一味死磕基本功,苦练半年却耗尽兴趣,最后不得不放弃。相比之下,能在音乐中找到乐趣,或许才是坚持下去的真正关键。
但是——
如果你开始不满足于永远照着《最易上手》《零基础弹唱xxx》重复53231323,
不满足于对着复杂的指弹谱一格一格数着“几弦几品”,
不满足于永远只是在弹别人的作品,
如果你渴望打破“一直在入门”的循环,真正走向更自由、更创造的表达——
那么你需要学习的,就不仅仅是“吉他”这个乐器,
而是“音乐”这门语言。
假如你是一位指弹玩家,已经掌握了各种常见技巧,《奇迹的山》《Landscape》《Mellow Sunset》这类曲子,对着六线谱也基本能慢慢啃下来。
但你可能一直在被这些问题困扰:
•“我弹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练熟一首曲子要花好几周?”•“为什么不管怎么练,总感觉和原曲的味道差一点?”•“如果没有现成谱子,我就弹不了——怎么办?”如果你渴望更自由地演奏、更快地学会新曲,甚至用吉他表达属于自己的情绪,那么你需要真正“看清”指板——也就是彻底掌握指板上每一个音符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住全指板”。
咱们不妨倒推一下你需要搭建的知识体系:
记住全指板 → 是为了能在任意把位弹出你想要的旋律 → 旋律由音阶构成 → 音阶由固定的音程排列组成
音阶是什么?简单来说,音阶就是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音,是构建音乐的基础材料。
当我们说“C大调音阶”“A小调音阶”时,其中的“XX调”指的就是这种排列的规律。例如《D大调卡农》整首曲子基本上都建立在 D大调音阶的那一组音上:2 3 #4 5 6 7 #1。
由于音阶本身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构成方式,不同文化、风格的音乐都发展出了自己常用的音阶体系,比如五声音阶、阿拉伯音阶、吉普赛音阶等等……种类可谓无穷无尽。
不过不必担心,我们日常听到的绝大多数流行、摇滚、指弹音乐,仍是以“大调”和“小调”音阶为主。因此,熟悉指板的第一步,就是牢牢掌握这两种最基础的音阶。
那么,“调”到底是什么?
我们平时说一个人“不着调”,是形容他做事没章法、不守规则。音乐中的“调”其实也是一种规则——它规定了音阶中各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大调音阶的排列规则是:全音 - 全音 - 半音 - 全音 - 全音 - 全音 - 半音•小调音阶的规则则是:全音 - 半音 - 全音 - 全音 - 半音 - 全音 - 全音先不用深究复杂的调式理论,我们现在就从最基础的 C大调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开始练习。
我们可以把音乐看作一种语言,音阶就像是这种语言的“字母表”。只有先认识字母,我们才能拼出单词、组成句子——同样,掌握音阶,我们才能自由组织乐句与和弦,真正用吉他“说话”。
当然,只背字母表远远不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关键在于“使用”。这一点电吉他玩家往往体会更深——他们很早就明白音阶即兴与创作的基础。而对指弹爱好者来说,音阶熟练之后,你将不再需要依赖“X弦X品”的死记硬背。
举个例子:当你想弹《Sunflower》时,不再需要艰难地记忆每一个具体位置,而是可以理解成“在Am和弦框架下演奏 6 5 3 2 1 这个旋律走向”。这不仅更快、更直观,还能让你在弹奏过程中真正“听懂”作者的编曲思路,理解旋律与和声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
尝试摆脱对六线谱的绝对依赖,
从真正认识音阶开始,
走向更自由、也更深刻的音乐表达。
“音阶很好教、也很好练,记住位置、反复弹熟就算掌握。”——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误导。只会顺着弹音阶,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音阶;真正的掌握,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当然,第一步仍然是要学会“按顺序弹奏音阶”。常见的练习方式有两种:
那么什么是“把位”(Position)?
简单来说,把位就是你左手在指板上开始演奏的基准位置。比如从六弦五品的 La 音开始弹奏,就可以称为“La把位”,也可以按把位编号叫做“第五把位”(5th Position)。
对于初学者,建议优先练习以下几个核心把位:
•从空弦开始的 Mi把位•从五品开始的 La把位•从八品开始的 Do把位扎实掌握这几个把位,将为你在指板上的自由移动打下坚实基础。
在练习音阶时,要特别留意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例如,3 到 4、7 到 1 之间都是半音,因此这两个音在指板上总是相邻的品位——这个小细节能帮你更快熟悉指板的逻辑。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略的环节:一定要把音唱出来!
边弹边唱出唱名(Do Re Mi…),不仅能加速记忆每个音的位置,还相当于同时进行了视唱练耳的自我训练,一举两得。
当你能够稳定跟着节拍器(是的,节拍器必不可少——它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练稳的标尺。初学建议从 40-60 BPM 开始)流畅弹奏整个把位后,就可以准备进入下一阶段了。
“什么?!我辛辛苦苦练了一周才熟练,居然还有下一步?!”
没错,先别急~下一步才是真正让你「升级」的关键!只有完成这一步,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一个把位的音阶。
什么叫“掌握”?不是你弹得多快多顺,而是你能用它。
试试找一首简单的歌曲简谱或五线谱——比如《小星星》,把节拍器调到60,看看能不能在这个把位上直接弹出来。如果能,恭喜你,这个把位你已经“拿下”了!如果还不行,完全没关系,我们一步步来。
你可以这样做:
从最简单的旋律开始(比如《小星星》),把节拍器先设为40。在慢速下,你才有时间思考每个音的位置和音程关系,而不是靠肌肉记忆“蒙混过关”。现在弹不下来很正常,但我保证——只要坚持这个练习,你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升级”了!✨
别担心,刚开始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练。先跟着节拍器把第一小节弹稳,再练下一小节,等到两个小节都熟练了,再把它们连起来慢慢磨合。
那要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呢?
很简单——当你能够看着谱子,在 60 BPM 的速度下流畅地弹奏整首曲子,就说明这个把位的音阶你已经真正掌握了!
放心,这并不需要花上几个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大多数人平均一周左右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当然,记得每天坚持练习至少15-30分钟哦 ( ⁼̴̀ .̫ ⁼̴́ )✧
两到三周之后,相信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这三个把位的音阶了~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最后一步:用「每弦三音」的方式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所谓“每弦三音”(Three Notes Per String),就是每根弦上均匀地弹奏三个音,再换到下一根弦。当你弹到第一弦或第六弦时,可以往下挪一个音,再以同样的方式往回弹。建议从一品开始,一路弹到十二品,然后再完整地弹回来。
具体的谱例可以参考下方图示(或后续补充),这样练习能帮助你更流畅地连接不同把位,真正打通整个指板!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跨把位衔接练习。和之前一样,练完之后也要通过实际弹奏旋律来巩固——比如还是《小星星》,但这一次,你可以尝试从指板上任意一个 Do 音开始演奏,也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把位和指型,真正实现“在指板上随意行走”。
能做到这里的话,就真心恭喜你啦 (❛ัᴗ❛ั⁎)
——你已经拿下了C大调音阶,也算初步掌握了指板的逻辑!
(虽然理论上我们还要练完十二个调,但别担心,掌握C调之后,其他调会进展得非常非常快~)
全部基础练习加起来,其实用不到一个月——可能也就相当于你练会两三首曲子的时间。但这一点点投入,却让你真正驶入了学习音乐的快车道。从此以后,你的进步会越来越明显,路也会越走越宽。
来源:木吉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