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胸后,我终于敢吐露隐藏多年的‘羞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6:03 1

摘要:几十年前,16岁的鱼姐下乡当知青,别人带吃的,她却惦记一件事:准备好多瓶美x净面霜。

我,病 了

没办法坐地铁、不敢搭公交

走到哪都不自在

打个车到公司楼下

就开始汗流浃背

低头看脚尖快速钻进电梯

趁四下没人赶紧卷入工位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里求助:

我心跳加速,想脱衣服......

而我穿了新买的裙子

配了双亮片水晶鞋

还化了淡妆

我知道,我病得不轻

得了一种叫“上班美丽羞耻症”的病

没等我继续输出

我鱼姐弹出一条消息:

女孩子

就是要大大方方的美!

鱼姐出马,“药”到病除

她一点播,我豁然开朗

至于她的故事

我能讲三天三夜

⬇️

年轻时特立独行:

“饭可以不吃,净整没用的”

鱼姐,不是别人,是我73岁的奶奶。

在我眼里,她的精神状态遥遥领先,又美又懂保养。

但她,会下意识“祛魅”:“不不不,我很普通。”

这不是装,是那一代人的修养。

毕竟,她们从小就被教育:爱美的女人是虚荣的。

所以,追求外在美,会让她有“羞耻感”。

她小心翼翼,不轻易让人发现她那颗“爱美的虚荣心”。

可躲在身体里的爱美之心,常常不自觉蹦出来。

图源:《今夜不设防》

几十年前,16岁的鱼姐下乡当知青,别人带吃的,她却惦记一件事:准备好多瓶美x净面霜。

她无法忍受皮肤变粗糙,那几年,她一天不落地用面霜擦脸。

后来到电视台工作,虽做的是财务,但在一堆美人里,她要“保持体面了”,少吃勤保养,在护肤品上“下了血本”。

退休后,她也没有在外形上放任自己,不仅精进皮肤管理,还坚持锻炼——165CM的个子,体重从没上过60公斤。

图源:《玫瑰的故事》

有人看不惯,会用时下最流行的“服美役”蛐蛐她。

“老都老了,还臭美,打扮给谁看呢?”

现实生活不是爽剧,鱼姐也不是“大女主”,面对非议,她选择“不解释”,专注做好自己“份内事”——吹拉弹唱样样行。

今年3月,社区模特队发现,从不缺席的鱼姐“消失”了。

要知道,鱼姐可是老年模特队的“扛把子”。

73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去“隆胸”

“都70多了,命要紧,别整那些有的没的,万一有什么问题咋办?”

从知道这个决定的那一刻,爷爷就在鱼姐耳边唠叨个没完。

“妈,没事的,国外的人70岁都还隆胸呢!”

在国外的阿叔投了赞成票。

大家七嘴八舌,唯独鱼姐沉默了。

图源:图虫创意

73岁跑去“隆胸”?这看似疯狂的背后,实则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危机。

2025年3月的一天,鱼姐照例参加社区的女性两癌筛查,以前乳腺增生,医生都说定期检查就好,可这一次医生眉头一皱,她就知道不妙。

超声、钼靶、活检,最终确认,左乳乳腺癌。

图源:《爱你》,图文无关

鱼姐“认栽”,和乳腺增生纠缠了二十多年,她倒是很快接受“乳腺癌”这个现实。

“没啥大不了,生病了就治呗!”

她找到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年轻主任胡泓和接诊医生陈乐天看了所有的检查报告。

“阿姨,乳房保不住了。”

▲切除乳房不是乳腺癌患者的唯一选择,早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做“保乳手术”(图源:腾讯医典)

鱼姐崩了——这还怎么当模特?

“胡主任,乳房全切,是不是很丑?”病痛能接受,可一高一低的乳房,她无法接受。

看到她的纠结,胡泓团队找到新近引进的三名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团队商量方案。

探讨的结果不如鱼姐所愿,因为左乳都是弥漫的病灶,保不住。

不过,胡泓也带来新思路:“可以用假体重建乳房。”

“重建?假体?”

光这些字眼,都让鱼姐有重获新生的感觉,她当下决定:

为了美,做!

图源:图虫创意

找来家人一商量,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都这把年纪了,还要在乎漂不漂亮?全切了,谁还能嫌弃你?”

貌似安慰,却没挠到痒处。73岁了,才不在乎丈夫的嫌弃,她希望的是,取悦自己

同为女人的妹妹,很是理解她:

“姐,咱妈当年乳腺癌,全切了,那时没有重建技术,你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头吗?”

鱼姐想起,全切了乳房后,母亲走路歪歪斜斜的。

学过医的妹妹知道,没有乳房的平衡,妈妈的脊柱都歪了,“经常说走路都很累。”

▲乳头上的纹身。图源:🌷Annchee🌷

同时,鱼姐也担心,这个重建手术,会不会不自然?会不会像儿子说的“隆胸”?

“隆胸我可不敢要!”

再次找到胡泓时,他给了鱼姐一颗“定心丸”。

“跟我去看看吧!”小鱼由此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乳房的全切和重建。

如果不说,谁也不会知道,那位30多岁的女孩做过乳房重建,手术疤痕在腋窝下,乳房和其他皮肤表面,肉眼看不出痕迹。

▲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开展的腔镜全乳切除+I期假体重建

在家人的“安慰”中

她失控了

“胡主任,我做!”

从确诊到手术,鱼姐一滴眼泪都没有,甚至在做了腔镜辅助下乳房皮下腺体全切+ I期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后,她满心欢喜,见人就分享。

主诊医师陈乐天看到鱼姐的开心,他有点迷糊:

“以往我们遇到很多年轻女性是考虑到婚恋而做重建,鱼阿姨很特别,她好像摆脱了这个束缚,纯粹为了自己的美。”

病友聊天时,她是重建术的“自来水”,“没想到现在技术这么先进,可以让姐妹们继续闪闪发光。”

但和癌症斗,从来都不是轻松的。因为发生淋巴转移,HER2指标是阳性,手术后要化疗。

这下,小鱼忍不住哭了。

“怕会掉头发,我受不了变成‘光头鱼’。”

当化疗开始时,她逐步接受现实,戴上了假发,“我也不敢和生命开玩笑。”

看似“柔弱”的外表,坚挺过一次次“磨难”。

图源:《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

在“好坚强”和“好脾气”的切换中,她几度情绪失控。

从小到大,鱼姐被规训:不要只顾外表、要情绪稳定、要坚强隐忍。面对痛苦,她以笑示人,不让人看到她“失态”的一面。

即便是化疗,她照旧会在第二天起来做早餐,而后再继续睡觉,结果却换来爷爷的一句:“怎么还不起来?”

鱼姐轻闭双眼不看他,喃喃地说:“我很难受。”

“我看你睡得很好啊,这不挺好的吗?”爷爷这种直男式关心,让鱼姐忍不住爆发:

“死了就像睡着,我希望以后死了就像睡着。”

最后爷爷搬来救兵,才得以平息这场“战火”。

图源:《骄阳伴我》

说起这一小插曲时,她又对自己的发怒感到懊恼,“我平时很少这样失控的。”

一步一步淌过乳腺癌的“河”,鱼姐逐步回归模特队、歌唱团,继续练钢琴。

谁也不知道,她消失的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团友们看到的是,身材高挑、精神饱满的73岁“元气鱼”,依然会夸赞她的魅力,依然会对她“服美役”指指点点,却没看到她——

上夜校:曾白天工作,夜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练瑜伽:雷达不动地坚持练了5年多;

练唱歌:一个音没唱好,她反复去练歌房;

学钢琴:从零开始,两年后,她终于可以双手配合;

……

上夜校:曾白天工作,夜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练瑜伽:雷达不动地坚持练了5年多;

练唱歌:一个音没唱好,她反复去练歌房;

学钢琴:从零开始,两年后,她终于可以双手配合;

……

图源:见水印

记者手记:

女人,有是否爱美的权利,可以是浓妆艳抹的,可以是素面朝天的,可以是普通的,可以是绚烂的,可以是淡定的,可以是失控的,可以是任何样子的!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