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蚊子叮咬吸血后会把病毒带入蚊体内,经过2-10天的增殖,在下次叮咬时会将病毒传给健康人。
连日来
基孔肯雅热呈现蔓延态势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带病毒的蚊子叮咬
在我国传播病毒的蚊子
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蚊子叮咬吸血后会把病毒带入蚊体内,经过2-10天的增殖,在下次叮咬时会将病毒传给健康人。
主要传播链条是:患者→蚊子叮咬吸血(蚊子被感染)→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健康人被感染、发病。
该病毒不会直接人传人,握手、共餐等日常社交都不会传染。
01
基孔肯雅热风险因素
时间
发病高峰和蚊子活跃期完全重合,在热带地区全年可发,我国多见于5-10月(雨季和夏季),南方地区因气候温暖、蚊虫活动早,风险期更长。
空间
夏季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容易出现较多小型积水的区域,如部分居民小区(特别是有阳台、院落)、建筑工地、公园绿地等,蚊虫密度相对较高,被蚊子叮咬的概率较大。
人群
所有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年龄、性别,只要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均有感染发病的可能。
02
基孔肯雅热主要症状
感染后常有3-7天(一般为1-12天)潜伏期,以高热、关节痛、皮疹等为主要表现。
发热:急性起病,以中低热为主,部分可为高热,热程多为1-7天。
关节痛: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初始症状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是踝、指、腕和趾等小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影响活动。
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数天后消退,但可能伴有轻微脱屑。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
03
哪些人群需额外注意防蚊?
据研究,蚊子喜欢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当人们在运动出汗后,皮肤汗液中的乳酸、尿酸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蚊子容易“精准定位”。肥胖者、孕妇、青少年等人群新陈代谢快、体温高、爱出汗,也是蚊子的攻击对象。
此外,蚊子天生喜欢阴暗的角落,爱往阴影里钻,更容易盯上穿深色衣服的人。烧烤、火锅、干锅、啤酒等重口味饮食,特别是进食大蒜、洋葱这类气味浓烈的食物后,这些味道会通过汗液排出,更容易吸引蚊子。
04
防蚊措施快记牢!
01
室内
及时清理水池、花盆托盘、花瓶、水桶里的积水,水生植物3-5天换一次水,防止蚊子繁殖;安装纱窗、纱门,可有效阻挡蚊子;准备电蚊拍、灭蚊灯等;薄荷、薰衣草、迷迭香等植物有天然的驱蚊作用。
使用蚊香、电蚊香液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家里如有小孩、孕妇,请选择儿童专用的低毒产品或天然植物油(如香茅油、薄荷油)等。此外,可以在角落里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蚊喷雾。
02
室外
可选择质地轻薄、透气的面料,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减少皮肤暴露。根据户外活动时长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驱蚊剂。喷涂驱蚊产品时应避开眼、嘴和创面,回家后及时清洗干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月龄以下的宝宝和孕妇,慎用化学驱蚊产品。在特殊场景,如露营时,尽量选择地势高、干燥的地方搭帐篷,确保帐篷拉链拉好、无破损。使用户外蚊香、便携式电蚊拍,必要时可携带蚊帐。
05
被蚊子叮咬后如何应对?
01
冷敷降温
将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被叮咬部位,每次10-15分钟,能快速缓解瘙痒和肿胀。
02
酸碱中和
蚊子的唾液是酸性的,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清洗被叮咬处,能中和酸性物质。不过这种方法效果有限,皮肤敏感人群要慎用。
03
药物止痒
在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轻度瘙痒、形成小包时,可以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当瘙痒明显、出现大包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如地奈德乳膏)。如瘙痒剧烈,出现超大包、红肿、水疱、渗液,甚至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生与健康
来源:金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