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Waymo、特斯拉等国际玩家扩大运营区域,到国内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Robotaxi第一股”争夺战中隔空互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加上推进。
2025刚过半,Robotaxi赛道已经火药味十足。
从Waymo、特斯拉等国际玩家扩大运营区域,到国内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Robotaxi第一股”争夺战中隔空互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加上推进。
一场关于技术、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全方位竞速赛,已拉开帷幕。
今年以来,扩大运营范围、扩充车队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Robotaxi企业的共同目标。
Waymo在旧金山、凤凰城、奥斯汀之后,近期获准在纽约市指定区域部署有限数量的自动驾驶汽车,但值得注意的是车内必须配备安全员。
马斯克也再次明确时间点:特斯拉将在9月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跳票多次后,特斯拉能否如期落地,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中概股双雄财报对垒,小马、文远竞速商业化
随着二季度财报发布,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关键节点。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展现出强劲增长,并以不同战略路径加速商业化进程。
两者在资本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逐态势,让整个赛道异常热闹。
先是6月小马智行CTO楼天城抛出“差距论”,称从规模化和无人化看,只有Waymo、小马和百度在“牌桌”上,其他公司落后两年半。
此举直接引发文远知行CFO李璇在朋友圈回怼,直言小马“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
火药味十足的隔空交锋后,两份最新财报成为检验实力的试金石。
小马智行:Robotaxi收入翻倍,但占比仍低
小马智行Q2总收入达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收入分为Robotaxi、Robotruck及授权与应用三大板块。
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1090万元,同比增157.8%,增速亮眼,但目前占比仍只有7.11%。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乘客的车费收入激增300%以上,覆盖城市、用户需求和车队规模共同推动了增长。
目前小马已在北上广深开展全无人收费运营,并在广深启动24小时服务。车队规模超500辆,预计2025年内突破1000辆。
其最大收入来源实为授权与应用业务,收入7460万元,同比暴涨901.8%,主要来自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订单和机器人配送需求增长。
而此前的主营业务Robotruck继续收缩,收入6820万元,同比下降9.9%,公司称是主动优化运营,聚焦高毛利业务。
尽管明确“Robotaxi优先”战略,小马仍面临亏损压力:Q2亏损3.82亿元,上半年累计亏损6.5亿元。好在现金流充裕,截至6月底持有现金及理财达53.6亿元。
毛利率转正为16.1%,成为亮点。新一代Robotaxi车型的量产(已下线超200辆)有望进一步降低单车成本,为大规模投放铺路。
出海方面,小马智行步伐稳健:获沙特注资、进入阿布扎比测试、在首尔试水Robotaxi、与新加坡康福德高合作落地东南亚,并成为首个在欧洲卢森堡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文远知行:Robotaxi收入暴增,数据服务遭质疑
文远知行Q2总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4590万元,暴涨836.7%,占比升至36.1%,显著高于小马。
但其财报收入说明较为含糊。主要收入来源为“服务收入”(包括ADAS研发、智能数据服务、运营及技术支持),达6740万元,占比53%。
该部分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数据服务收入增加3580万元,以及自动驾驶运营支持服务收入增加250万元。
智能数据服务成为关注焦点。文远在财报中未详细解释其构成和来源。
根据2024年SEC文件,文远曾承认在智能数据服务中仅担任“代理”角色,将客户需求转手给禹迹科技(广州禹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文远只赚中介费。
禹迹科技法定代表人为韩明,系文远知行CEO韩旭的兄弟。文远称韩旭及公司均不持有禹迹科技的重大经济或投票权。
但据接近文远的投资人透露,禹迹从快手、抖音、大模型公司承接数据标注工作,以文远名义签约后转包实施,疑似为文远“做大收入”。文远官方称该说法为不实消息。
此外,禹迹也是文远的供应商,提供高精地图和数据标注服务。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文远向禹迹支付测绘服务费用分别达0.3亿元、1.115亿元、3890万元和6560万元。
文远的出海布局较早,作为Uber合作的首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已集齐六国牌照,与Uber的合作已在阿布扎比、迪拜落地,并计划5年内推广至15座国际城市。
较高的毛利率成为文远优势之一:Q2毛利增长40.6%至3570万元,毛利率28.1%。
自动驾驶行业正处关键爆发期,技术迭代和市场格局瞬息万变。
争夺“Robotaxi第一股”和隔空互呛只是赛程中的插曲。面对全球竞争,唯有同时掌握技术、资金与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才能扛过行业长周期,最终在这场价值万亿美元的出行革命中胜出。
来源:数码聊聊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