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制青花印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5:44 2

摘要:文房用具不仅涵盖面广,而且大到笔墨纸砚,小到笔洗等小物件无不穷极技艺,发展至今它们已经不再是一件件简单的文房用具,而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而厚重。

文房用具不仅涵盖面广,而且大到笔墨纸砚,小到笔洗等小物件无不穷极技艺,发展至今它们已经不再是一件件简单的文房用具,而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而厚重。

印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盛装印泥的小盒子,一般与印章配套使用,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见物事。有关印盒的源头没有太多资料可以查证,故而已经不可考究了,但是宋时期的诗人曾巩曾在诗中有过关于印盒的记载,而且随着很多古时的物件被发掘,在这些物件中见到了唐时期的印盒,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确定,印盒的出现最晚不会晚于唐朝。(此藏品为王女士收藏)

印盒体积小,质地多种多样,有铜质、瓷质、玉质、象牙、玛瑙等,其中以瓷质为最佳,所以伴随着宋朝哥、官、定、以及越等诸多瓷器窑口的兴盛,印章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当时的各大名窑都曾烧制过印盒。

青花山水又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题材,也代表着康熙青花的艺术风格。康熙青花山水的构图传承了宋元明以来的传统,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主,加上一些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泛舟、访友等,人物占比并不大。而绘画技法则是“分水技法”,这是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皴法”用笔,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渲染技巧,画师利用不同浓度的料水进行渲染,可以描绘出山水的阴阳向背和远近疏密。

康熙青花山水纹印泥盒采用分水技法,通过不同浓度的料水渲染出山水的阴阳向背和远近疏密,这种技法源自传统水墨画,在清代瓷器中独树一帜。其青花发色明快,常见“翠毛蓝”色阶,层次丰富,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

大清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

古玩瓷器蕴藏着深厚历史故事,体现中华文化 。 一街一世界,一步一历史。古玩的魅力,在于其背后蕴藏的深厚历史故事,等待着人们去细细品味、探索。这些历经千年的瓷器,仿佛承载着时光的密码,透过它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亲临古代文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瓷器文明贯穿其中三千年,这些精美的瓷器,正是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见证。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玩世界,领略历史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天道酬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