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纣王败了,一场大火结束了他的生命,一座昔日至高的王朝就这么散了。在中国人的故事堆里,纣王的名声比野狗还差点儿,哪个孩子没听过‘昏君暴戾’,哪个老人不摇头——但真要说清,他怎么一步步走到鹿台火堆旁,身披宝玉衣,把自己丢进火焰,还真没几个能说得透。
纣王败了,一场大火结束了他的生命,一座昔日至高的王朝就这么散了。在中国人的故事堆里,纣王的名声比野狗还差点儿,哪个孩子没听过‘昏君暴戾’,哪个老人不摇头——但真要说清,他怎么一步步走到鹿台火堆旁,身披宝玉衣,把自己丢进火焰,还真没几个能说得透。
这事儿,不管你是史书迷还是小时候沉迷《封神榜》的剧迷,心里总有点疑问:怎么商的最后一代君王,帝辛,有这般手腕和聪明头脑,到最后,竟连反击都不试试,便自我了断?他到底是怎么走到这步田地的?
说到帝辛这个人,小时候的故事和“天之骄子”基本没错。人家生来体格好,是那种小伙子一拳能吓跑野猪的类型。脑子也不木纳,宫里头的老人都夸他机灵,会说话,做事利索。想象一下:在那个讲血统、讲肌肉的时代,帝辛小小年纪就能搞定猛兽,谁不觉得老天爷给他开了外挂?而且他上位后,还真不是只会挥刀喊冤枉。他明明干了不少好事:疆土越来越大,田地越来越广,商朝一度成了中国的老大哥。
可人一旦觉得自己天生无敌,那心气儿就容易拧歪。帝辛动不动觉得“我是天命之子”,旁边那些大臣说两句不好听的,他就瞪着眼,像是在挑衅:你也配教我做人?朝堂气氛越发紧绷,谁敢直言?今天你敢上谏,明天说不定就进了皇宫后厨——不是做点心,是剁碎了做下酒菜。
说起来,帝辛这种人,小时候要是你同学,可能还挺好玩。但他一旦成了君王,没人劝得动了。比如九侯进贡他女儿,美貌是有,但性格有主见,对纣王的荒唐不买账。纣王脾气上来,先杀了女儿,再把九侯做成了肉酱。鄂侯听说了,憋不住又念叨几句,也被做成了肉干。你看吧,这种“剁人如泥”的狠劲,宫里外头谁不心惊胆寒。剩下的有胆气的,都只敢窝在角落里自言自语。
说到这个,插一句闲话:古时候,你敢拿“醢刑”“脯刑”吓唬人,不光是杀人,还带种浓烈的羞辱和威慑。纣王杀了大臣,连外头各国的君王都捏了把冷汗。姬昌就是那个逃过一劫的西伯侯,胆子不算小,在纣王的铁腕下,硬是被吓得请缨戍边。表面是忠心,其实能从商国溜出去,心里一句“快让我躲远点儿”没少念。
等到全朝都是小心翼翼的“顺民”,纣王这个“天之骄子”就开始飘了。权力没有对手,想干嘛就干嘛。偏偏,这时候出了个妲己。说实话,这事要讲细,妲己是祸水还是替罪羊,后人争了几千年。古人都信“红颜祸水”,可纣王对妲己宠爱实打实。一个美人进了宫,他能把朝堂都让她管。大臣小心问句,纣王直接翻脸:谁敢说妲己坏话,谁就别活了。史书里,比干劝过纣王,说妲己不该参与政局,他就被剖胸取心。那种惨烈,哪里还剩半分君主的仁厚?
一时间,宫里头剩的都是看纣王脸色的小人。箕子怕死只好装疯,微子直接逃出朝歌。帝辛连点温情都留不下,把自己裹在权力和美人的梦里,越过越空。你如果进过历史博物馆,看过那些朝歌出土的陶器玉石,真的很难相信那个城市,一夜之间就成了冤魂遍地。
说白了,到这一节,帝辛就像个钻进死胡同的小孩,把所有门都关死了,只剩下一个出口——火堆。
你再看纣王治理天下的手腕,哪怕之前有点章法,也抵不过后来的糊涂劲儿。为妲己修宫殿,他能逼得老少都去矿场挖土,鞭子抽得响,累死一片。不少人家只盼命运赶紧翻篇,别再让纣王折腾。你站在矿场边上看,苦力的背影像蚂蚁一样在地上爬,皇宫里却日日歌舞升平。谁还愿意跟这样的王走?
其实,纣王败在牧野,并不是他无兵无钱。朝歌还那么大,那么富庶,就算败一场,设防、组军、重振旗鼓都是有可能的。但他没这么干。到底是为什么?——人心早已不在了。你有万军,又能指望谁冲锋陷阵?到最后,兵士们倒戈,内外都盼着他垮掉。像《吕氏春秋》里说的那样,牧野之战开打前,商军里的主将胶鬲已经和周武王密聊好了,甲子之日里应外合。大军一上阵,站在商这一边的不多,反而给对手递刀递柴。
最讽刺的是,大多数奴隶、战俘也在这时候倒戈,打着“反纣助周”的旗号。头顶上大雨酣畅淋漓,兵士心思早飘到家门口,哪还有什么“商王万岁”的念头?牧野那场仗,周武王带着区区几万人,硬是把纣王十几万兵马打得七零八落,靠的不是剑术,是人心。
甚至纣王最后的战略,也带种懵。牧野地势坦荡,周军疲惫但敢拼,帝辛本来可以回朝歌守高山,拖垮对手,却偏要在平原上硬拼。战略失误,说小了是自信,说大了就是昏庸。
有人说,成败在于“道”,这“道”不是天命,是民心。你要是真得了天下百姓的拥护,不怕一死、一活、不畏威严。纣王一身骄傲,到了最后,眼看兵败如山倒、亲信都散,所有门都关上,他可能终于明白,天命也救不了丢了人心的皇帝。
那天,火焰熊熊,他披着最精贵的宝玉衣跳进去,似乎想用最后的华丽掩盖失败与孤独。或许,他在火堆边上,眼里也有点后悔——但谁知道呢。朝歌昔日繁华,已成断垣残瓦,史书里只剩下诸侯来分家,妲己也收了个凄苦结局。
商亡了,纣王死了。大家只记住了一个“纣”字,殊不知背后也是个被命运拉扯的人。要不是那份骄傲自大,要不是那颗听不进劝告的心,也许历史会改写。可惜我们讲故事,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你说,纣王最后有没有想明白?还是,迷雾里没人能找到出口——至今无人知晓。
来源:草地中放筝的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