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法润民心。苏州各地在普法宣传的体制机制、方式载体上锐意创新,不断夯实基层依法治理根基,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2025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法润民心。苏州各地在普法宣传的体制机制、方式载体上锐意创新,不断夯实基层依法治理根基,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吴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有效提升了全区普法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全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持续浓厚。
完善普法工作体系,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部署普法任务。区委高度重视“八五”普法工作,将“八五”普法核心内容纳入法治吴中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统筹推进法治吴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区人大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普法责任落实。相继出台《吴中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吴中区机关部门普法责任制“三单两书”制度》《吴中区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文件。编制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明确6项共性普法指清单及64项165类个性普法清单,为各单位履行普法职责提供清晰依据。常态化开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活动,持续开展典型案例征集与法院旁听庭审活动,着力构建精准化“以案释法”长效机制。
◎压实主体责任,凝聚普法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印发《吴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评议工作方案》,实现区级部门、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全覆盖。强化人大、政协监督指导职能,2021年以来,区人大听取审议“八五”普法专项工作报告3次,组织专题调研4次,对部门专业法实施情况开展督查、视察。
深化分类普法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强化关键少数引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印发《吴中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共性综合清单》,持续落实区委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行政执法人员学法考法机制。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八五”普法以来累计培训1200人次。严格执行“逢提必考”制度,“八五”普法以来共组织28批242人参加任前法律考试。
◎筑牢校园普法阵地,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实现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依托未成年人志愿法律讲师团,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两届吴中区国际教育园法治文创季活动,有效激发大中专院校学生学法热情。开展法治非遗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创作中领悟法治内涵。组织参加三届苏州市“清朗杯”青少年法治辩论赛(第三届获亚军),在第八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两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
◎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印发《吴中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举措”和“十个不准”》,以执法监督硬措施护航“企业敢干”软环境。坚持点面结合和上下联动,推进“综合查一次”试点工作。举办吴中区首届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开展公益直播系列法律讲座,举办数据要素市场化法治保障研讨会。组建吴中区涉外法律服务团,建立8个涉外法律服务联系站点。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建立科技创业园、机器人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聚焦新市民需求,强化法治保障服务。实施劳动者技能与法律素质双提升工程,创新打造“社保微课堂”及“吴中社保访谈间”网络直播平台,提升宣教质效。创新设立金蓝领人才法律援助工作站,指派专业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援助,助力新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工业园、集宿区、工地及招聘会,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春风行动”“法润吴中 情系民工”“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电竞产业园设立调解工作室及法律服务点,切实增强其法治意识。规划建设吴中区法律服务产业园,促进法律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普法工作质效。
深耕法治文化,擦亮吴地法韵名片
◎拓展实体阵地,夯实文化根基。高标准建成集教育性、实用性、美观性于一体的宪法主题公园,打造区域法治文化新地标。依托吴中区技师学院、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及淞南村设立4个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深度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法治元素,精心打造“木渎法韵漫步之旅”“甪直法治文化半日游”“普法惠企法治文化体验路线”“漫游吴中乡村法治风景线”四条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实践路线。拍摄“苏法宝法治云游吴中”专题栏目,在“苏周到”“吴中普法”等平台展播,有效扩大实践路线影响力。
◎创作精品力作,繁荣文化成果。面向全区广泛征集32件优秀非遗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并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机关学法驿站举办专题展览,其中16件作品在苏州市比赛中获奖,4件作品入选江苏省法治非遗作品云展播。摄制法治非遗文化宣传片,提升作品传播广度与深度。举办机关法治主题书法展,以书法艺术弘扬法治精神。创新融合法治元素与文体活动,在吴中四季越野赛暨长三角新青年千人越野跑公开赛中融入法治主题内容。
◎打造品牌活动,提升普法实效。紧扣“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关键节点,强化部门协同、区镇联动,精心策划并高质量实施系列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法润吴中 情暖民工”送法进工地、非遗法治文化市集、吴中区国际教育园法治文创季等品牌活动。指导各部门因地制宜打造“一机关一品牌”,形成法院“小吴法官说法”、检察院“小甪说法”、吴中公安“薪火计划”、市监局“科长精品课堂”等特色项目。
深化普治融合,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规范示范创建,引领基层善治。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动打造环太湖法治乡村建设示范片区。充分发挥湖桥村、旺山村两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典型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在各地设立基层“援法议事”点,并将“援法议事”与社会治理、协商议事、惠民工程相结合,凝聚多方合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建强骨干队伍,赋能基层治理。深入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区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799名,实现“一网格两名”全覆盖。创新推行“3+3+N”培训模式(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集中、网络、自学三式结合;面向调解员、网格员等N类人员分类施训),实现培训覆盖率100%。全面推进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帮扶与专项培训,有效融合法律顾问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乡土优势,实现结对率、培训率“双百”目标。1个案例入选全国十大“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一人入选全国“法律明白人”优秀师资库。甪直镇甫南村“法律明白人”陶军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法律明白人培训班”上代表江苏省作经验交流。
◎做实惠民工程,服务保障民生。持续组织“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累计实施“洞庭山碧螺春”茶专项保护、“公共法律服务村村行”等法治惠民实事项目36项。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设立太湖生态岛巡回审判点,协同区人大常委会、监委、检察院建立生态环境协同监督机制,为生态岛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紧抓茶叶季、枇杷季等农时节点,推出学法用“典”系列法律服务,举办普法市集等特色活动,以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