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协商】招聘广告贴满墙为何还缺工?宣威市政协“议”出破题良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5:10 2

摘要:近日,宣威市政协在西宁街道西苑社区组织召开以“建好暖心小驿站 托起就业大民生”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宣威市政协相关负责人,部分市政协委员、西宁街道党工委及相关站所负责人、西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居民小组组长、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共商破解辖

近日,宣威市政协在西宁街道西苑社区组织召开以“建好暖心小驿站 托起就业大民生”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宣威市政协相关负责人,部分市政协委员、西宁街道党工委及相关站所负责人、西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居民小组组长、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共商破解辖区比较突出的“求职难”和“招工难”问题,以“家门口”就业驿站打通精准服务辖区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最后一公里”。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百姓福祉。西宁街道西苑社区位于中心城区,有常住人口1.5万余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辖区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有商户1100余户、企业300余户,经济比较活跃,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因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劳务需求分散在工地、微信群、小广告中,大量务工需求却分散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街道的未就业登记簿上,或是城市一角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里,“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问题比较突出。


“一边是用工企业和商户不容易招到中意的员工,招工小广告四处张贴屡禁不止,一边是求职者‘盲等盲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无所事事,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重要民生问题,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西苑社区周边,分布着3所高中、1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0多个居民小区,因照管老人不能到远处务工、为陪孩子读书在学校周边租房子居住的闲置劳动力动辄就以千计,这些人每天的空余时间都很多,闲下来就容易生事,给社区治理带来很大隐患。”调研中,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沈荣花坦言工作中的困扰。


群众有所呼,政协有所应。一场集思广益助力精准就业的院坝协商会在深入调研后及时召开。


“我们超市需要20多名在城区有固定住处的员工,虽然在很多地方贴了招聘广告,在58同城招聘网发了招聘信息,但一个多月了还没有招够。如果有了就业驿站这个平台,就可以很精准地把招聘信息传播到周边小区的求职人员,招聘成效一定好很多。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非常希望就业驿站能尽快建起来。”新开业不久的宜高乐超市店长张叶说出了广大企业和商户的心声。


“小驿站关系大民生。社区把就业驿站建起来,既是为企业解了难题,也是为群众做了好事。据我所知,在我们小区有务工需求的闲置劳动力就不下上百人,我们可以借助就业驿站,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马家山安置小区网格员接过话头说。


“建议把就业驿站建在离商户和群众最近的地方,以‘商圈+就业’‘社区+就业’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新旋律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田志勇积极献策。


“让周边群众、商户形成有求职需求、用工需要就找就业驿站的共识很重要。要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晓驿站能提供哪些服务。”西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钱丽梅建议。


“现在社区有一部分年轻人,整天就是窝在家里面成为啃老一族,他们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可以以就业驿站为平台,由社区排查摸底,把这部分年轻人集中起来,开展职业指导、创业辅导等特色服务。”马家山居民小组组长许荣双说到,如果就业驿站能够建成,社区开展工作就可以更加主动了。


来自袁屯居民小组的村民代表包倩对就业驿站建设满怀期盼:“为了照管娃娃读书,我一直留守在家里,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其余时间都闲着。想找点事情做,但知道的招聘信息少,又要确保不耽误接送孩子,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了就业驿站,得到的就业信息多了,我们的就业路肯定更宽了。”


“要在收集和更新招聘职位上下功夫,让求职者第一时间知晓最新的就业信息。”“要广泛动员各方支持驿站建设,把就业驿站的阵地作用、平台作用、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 ……


围绕“要不要建”“如何建”“怎样管”,一条条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建议把建好家门口就业驿站的蓝图勾勒得越来越清晰。


经过充分协商,会议达成四项共识:


■ 按需精准选址,把就业驿站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在人员流动性大、就业困难人员相对集中、服务网点离小区楼栋近的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建设就业驿站。


■ 丰富服务内容,在就业驿站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就业驿站醒目位置设置岗位信息发布栏,及时进行更新,让求职者第一时间知晓就业信息。设立政策咨询窗口,实时更新就业创业、社保补贴等政策。不定期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权益保护等政策宣传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招聘会、职业规划设计主题讲座等特色服务。配备休息桌椅、微波炉、充电器、饮水机、共享图书等便民设施,全方面满足附近零工人员、户外工作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饭可加热、累可歇脚”的关爱需求,让群众敢进来、愿进来、想进来。


■ 强化精细管理,以就业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常态化岗位收集机制,定期走访辖区企业、个体户、种植户,详细了解用工需求,动态更新岗位信息库,为求职者尽快实现就业提供有效帮助。建立求职者信息台账,构建集政策咨询、岗位对接、职业指导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的就业服务。


■ 凝聚工作合力,让就业驿站成为便民服务前沿阵地。统筹社区工作者、就业指导员、网格员等力量,组建专职服务团队,以就业驿站为阵地,当好就业政策“宣传员”、就业岗位“信息员”、就业援助“服务员”。邀请企业家、技能大师担任“就业顾问”,开展职业指导、创业辅导等特色服务,提升服务专业性。积极引导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就业驿站的建设和运营。


议在点子上,更要落到点位上。对做好“后半篇文章”,西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西宁街道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李开宇充满了信心:“与街道就业服务中心、市人才产业园、58同城招聘网等就业服务平台相比较,就业驿站有四个优势:一是开放性优势,群众抬腿就能进入;二是公益性优势,政府能保证招聘信息可信度,还不收取任何费用;三是便捷性优势,无论对群众还是商家来说,驿站就在家门口,有就业或用工需求说一声、登记一下就行;四是时效性优势,社区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及时、广泛收集求职和用工信息。经过今天的协商,我们对以小驿站服务就业大民生信心更足了、思路更清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助力群众把家门口的就业路走得更宽更稳。”

来源:云南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