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正文
余乃炼拳习功之徒,数十载浸淫武学,唯觉 “真功在简,大道至朴”。
近日得明少林还俗武尊者所著《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抄本,通读之下,如遇良师 —— 其载皆少林真髓,无半分虚言,虽文简而理深,虽式易而功巨。
遂作此手札,既润色原文以通其意,亦提炼精要以明其法,更释关键关隘以助后学,愿与同好共探少林武学之奥。
我中华武学,奥妙精深,然总其大要,可分内外软硬、有形无形二类。重外者,炼筋骨皮肉,是为有形之功;重内者,调五脏内气、修精神魂魄,是为无形之功。此二类功夫,非经 “长期苦练精研” 与 “聪敏颖悟”,难臻化境 —— 武林中达此境者,方称 “绝手”。
旧时有言 “力不打拳,拳不打功”,此非虚语:力强者(如挑夫苦力),虽负千斤,然无拳技之灵,遇拳师则手足无措,蛮劲难施;拳技娴熟者,虽身法敏捷,可制常人,然遇内外功臻境之高手,如蚁撼大树,触锋即溃。观山中猿兔,纵善腾跃,见虎豹之威亦束手就擒,此乃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然践之者寡 —— 盖因练拳易,精功难。更有今时传拳者,多自秘其技,只授拳架,不传真功,致拳道衰微,实乃武林之憾!
儒家亚圣孟子云:“养吾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 古之奇人异士,非天生过人,皆经千辛百炼而成真功。功夫精纯至一定层次,自能融汇贯通、神乎其技,绝无捷径可走。
余承少林一脉,少林功法传世者众:
《易筋经》《达摩罗汉十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功》《少林七十二绝艺》,及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轻功等。然诸般神功,需得真传、守洁净,非一日之功可成。
练神功者,先以“软皮术”(柔软法)揉筋活骨,再炼 “忧陀那”(脐下丹田)真气以佐行功,方能有成。少林隐传《易筋教内录》载:“无相神勇法,是名易筋经。示之于外相,坚强在内机。安虑似地藏,狮子急奋迅。法界广大海,芥子胜须弥。” 此言道尽 “拳功外成、体用合一则威力无穷” 之理。
今余将少林秘传之内、外、轻功心法记述于此,传示后学,冀其勿入歧途、空耗时光。
愿得此编者,依书勤苦,其成必真;若能如此,余著书之初衷,便已达矣。
嵩山少林门下 武尊者
数年前,吾乡匪盗横行,匪首多曾为镖头、军士,有武艺在身。乡中兵勇与之拼斗,屡战屡败。后有河南侠士途经,闻乡人之苦,当夜领数名壮丁,提朴刀(古之长柄短刀)杀入匪寨 —— 其叱咤神勇,所到之处贼盗逃窜不及,终杀匪首及众匪近百,盗患遂平。
乡众钦佩其功,恳请传艺以强身御寇。侠士留居二载,授徒六十余人,皆练出一身好武艺。临行前,其传示手录秘本,命文字佳者传抄,言此乃其师 “武尊者”(少林僧人,后还俗)所留。侠士自称姓施,弟子皆以 “师父” 称之,后往川西会友,再无音讯。
乡人得此本,托余记其源流,以明所来。特此为记。
鄂东张生 记
今有传言 “内家武当重内修,外家少林纯外壮”,此说大谬!
少林拳法,首重内功为精义,更有禅修悟道之法,《少林洗髓易筋经》便是少林内功大法。
再者,武当祖师张三丰真人,原从少林龙、虎、豹、蛇、鹤五拳精髓脱衍,创武当 “阴阳和合、刚柔互用、以柔克刚” 之拳,何来 “内外分家”?
世俗以 “刚猛为外家、绵软为内家”,实不明 “内外” 真义:
所谓 “外”,乃少林为佛门,属 “方外之人”;所谓 “内”,乃武当为道门,属 “方内之人”。
实则武当、少林本为一脉两枝,至高深境,皆有精奥内功 —— 仅凭粗浅皮毛,永难成一代高手。
练拳习功者,第一要务在 “固精气、守元阳”。
精稳则真气盛,真气盛则精神焕;
化精转气、布于周身,可使体健无病、力足劲强,为真功打牢根基。
守元之要,在 “平心静气、修心戒欲”:
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之以恒,则元阳自固。
切忌因一时欢欲耗损精气 —— 平日苦功,恐因一念之差前功尽弃,习者当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内功之初阶,以 “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平气和” 为要:
心念止,则精神定;精神定,则练功专心,拳技易成,劲气周运之妙亦能细察,渐入神境。
止念之法:
无论盘坐、卧倒、站桩,行功即弃杂思,意念放至无限远,与虚空相合,保持 “沉稳安祥、一灵独觉”,直至忘己忘外。
收功时,神意归 “忧陀那”(丹田)片刻,聚气无遗;再双手搓热,以脐为中心摩腹(正反各四十九转),后浴面、揉耳、拍头散火(疏气血,避火气郁结),方为全功。
行功中或有异象:
耳中声响如雷、皮下气血痒跳、脑中光彩眩目,甚至见鬼怪仙佛 —— 此乃功中自然之象,切勿惊惶收功。只需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待精神空寂、心现朗朗光明,便入新境。
常人或气虚(体弱者元气不足、血行滞),或气实(壮者气浮燥、后劲乏),皆非正态。
内功第一步在 “平衡气血阴阳”,使虚者强、实者沉,方可言练拳。
(1)养气功夫弥陀登天立足法(补气虚):少林入门必习,调补身心、通周身气。择空气清新处,收心定身,两足与肩同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前、拇指后)。先吐三口浊气,再缓深吸气入丹田,同时提脚跟;吸足后缓呼气,脚跟下落。
初以四十九次为度,后渐增。
立地成佛沉气法(治气实):少林禅功结合之秘,对治气浮燥。取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鼻下,或系心呼吸、或念丹田、或想佛菩萨宝像 —— 以 “有为入无为”,令念念不生。行功一时辰(两小时),可增时;收功仍以摩腹、浴面、拍头散火,使气归丹田。
(2)调气功夫养气成后,需调气以 “运使自如”(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外或内)。
闭息法:坐立皆可,择清气处。先缓呼尽浊气,再分三口吸气入丹田,反复十余次;后吸气闭气,以口发 “扑” 音喷呼,再闭气、吸气,反复多行 —— 调呼吸、换清浊,使气血畅、内力足。
运使法:练拳时柔缓慢练,呼吸配招式:出手出脚则呼气(气达手心 “天空”、脚心 “地空”、顶心 “天极”);收手脚身形则吸气(气沉丹田)。呼气要舒展、吸气要收敛,务使呼吸深长柔顺,元气绵绵不绝 —— 久练则拳技气力沉实、收放自如。
外功章 第二世人不知 “内壮则外强”,练外功多凭插砂、击铁、石担等粗浅之法。
实则外功需以 “内功为基”,再注气血于周身训练,方能内实外坚、神勇无敌。
少林外功中 “遍体铜人法”(又称弥勒布袋活步功),世俗少知其全,今详述之,以免失传。
走马一元袋(单袋):坚韧布料多层缝制,高一尺二寸、中空直径八寸,装石砂 / 铁砂(从二十四斤渐增至四九斤),扎紧袋口,以二尺粗绳吊挂(袋高齐胸)。双环乾坤袋(阴阳袋):制两单袋,以一丈六尺粗绳系两端,绳距袋口三尺处装滑轮,吊挂空中(两袋距丈余、高齐腰)。四方 / 九宫袋:依单袋制法多制布袋,于练功房按四方 / 九宫悬挂(需深功者习,暂不详述)。(2)练法单袋练法:立步袋前,以拳招推袋;袋荡回时,以头、肩、肘、手、膝、足、胯及正侧各面迎击,循环练习(力尽为度)。初用力由轻渐重,仅进退步;久后加转环步、七星步等活步。阴阳袋练法:立于两袋间,击前袋则后袋荡来,需立即回身迎击后袋,再返身击前袋 —— 眼明手快、前后照应,可换拳掌、头肩肘膝胯进击。要诀:步法身腰灵活,眼盯前袋、耳听后袋风声,神凝气沉(忌喘息浮动,免被袋撞伤)。四方 / 九宫袋练法:四方袋(四角吊袋,居中以五星铁步击打)、九宫袋(四方各三袋 + 居中一袋,以灵活身法纵横穿行)—— 需深拳技功底,且需师传,暂不详述。少林自古以铜人练技击,今以木人替代(杉木、樟木等韧性木料,制 “十” 字形,高五尺三寸,底部埋土踩牢)。木人头部、胸部、腹部以纸屑棉絮外包狗皮(防练时伤皮肉)。
练法:以所习拳技,前后左右用手、臂、足、腿操打木人 —— 日久功深,则出手难挡,挡者必折手足。
练外功后搽摩,消肿止痛(红肿青瘀效尤佳)。
药方(一付量):滇三七五钱、延胡索四钱、乳香四钱、自然铜四钱、没药四钱、川断续四钱、广木香三钱、当归尾五钱、血竭三钱、骨碎补四钱、无名异五钱、加皮四钱。
制法:清水两碗煮沸,加菜根一斤(捣细)、白醋一斤,和药装瓦罐浸泡三天,取汁去渣备用。
硬功为拳法要基,名目虽多(金钟罩、铁布衫等),多脱胎少林。
余得师传 “金刚披甲”,法简效巨 —— 余练四十余年,虽老仍身壮骨强,任青壮击打、棍棒击之无损,发劲喝声可断棍棒。今传此功,以承先启后。
此功为硬功根本,称 “铁身宗”,分两步:
先揉摩通气血,再排身练抗击。
辅以内服外洗方药,无内脏损伤、皮肤生茧之害,反使筋骨坚韧有弹性。
取高位马步桩:头颈虚顶、坐腰坚脊、足趾抓地、口闭齿咬、舌抵上腭,双目视前。
行功前徐吐纳三五次(深满呼吸,吐浊纳清)。
左手叉腰,右手掌按左肋下(软肋处),以内劲从下揉至腋窝(上下往返,遍揉肋下);右式同,左右各揉一刻钟(十五分钟)。双手叠合,从丹田揉至心窝、再至喉部,约一刻钟。要诀:呼吸调匀,气沉丹田。每日练三次,满七七四十九天(初步功成),再练排身。
初阶:用一尺三寸长布袋(装绿豆,缝紧),先引气上头顶,以袋慢敲头顶(前后左右,力渐重,忌猛击),约两刻钟;再行气于四肢躯干,敲两肋、腹部、后背、两肾、两臂、两胫骨,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 使气血贯周身,尤其穴位软处。中阶:袋中换小卵石 / 铁砂,按上序排打。高阶:换木棍、铁条、铁棍排打 —— 一年中成,三年大成。大成后,刀砍斧斫、枪扎刃划无伤,出手可断敌骨、碎敌内脏。内服助功,壮气血、强排打效果。
药方(一付量):人参五钱、白术八钱、黄芪八钱、甘草四钱、生地一两、川芎五钱、白芍四钱、当归八钱、杜仲八钱、续断八钱、藻藜五钱、茯苓八钱。
制法:药用酒炒枯研末,蜜炼成黑豆大丸,珠砂滚红,装瓶。
用法:练功前吞服十二 / 二十四粒(不可多),开水送下。
外洗助功,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壮内坚骨(效胜打虎汤,可练全身)。
药方(一付量):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桑枝五钱、忧龙肝一两、滇三七三钱、牛膝五钱、落得打五钱、木香三钱、五加皮五钱、血竭五钱、艾叶三钱。
制法:清水三碗煮沸,加白醋一碗、韭菜根汁一碗,和药装瓦罐密封(防走气)。
用法:功后取药汁半碗,对开水一碗,用药棉搽洗四肢躯干。
轻功为拳法特技,高深者(登萍渡水、踏雪无痕)需师传苦练,今传少林七十二艺中较浅之 “一线穿”“铁爪游墙”“四面游桩”,供后学入门。
初阶:粗绳丈余,两端系三尺木桩(钉土,露一尺二寸)。足立桩头,左足踏绳,右足慢走,体正、足力匀,双臂平肩展(如鸟开翼),来回百次不跌 —— 初步功成。中阶:换细绳(粗绳之半),长两丈;木桩五尺(钉土,露三尺),两桩距一丈六尺。练法同前,来回百次不跌 —— 中成功成。高阶:换铁线(长两丈余),木桩七尺(钉土,露五尺),两桩距两丈。练至来回百次如走平地 —— 轻功境成。初阶:墙五尺高处钉两枚铁钉(长五寸,距一尺二寸)。离墙五步,赤脚(便十趾抓墙),目视铁钉;跑四步,距墙一步时右脚跨墙,主手抓钉,体直膝不弯、贴墙趴牢,旋回原位。练至趴墙半刻(五至十分钟)—— 初步功成。中阶:墙右六尺、左七尺处各钉铁钉(长三寸,距一尺二寸)。练法同前,至趴墙半刻且可换脚 —— 中成功成。高阶:无钉走壁,以手、足交替贴墙游动上行 —— 久练可成轻身绝技。初阶:木桩四根(周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按东西南北钉土(露一尺二寸,间距二尺八寸)。左足踏东桩,双手叉腰,体不弯倾,足前掌着桩;左脚跃西桩,右脚跃南桩,左脚跃北桩。早晚各练半个时辰(一小时)—— 初功立。进阶:木桩周长缩至八寸、长三尺六寸(钉土,露二尺四寸),间距三尺六寸。练法同前,渐加速 —— 久练可纵跃五、六丈远 / 高。《易筋经》《洗髓经》为少林镇寺大法,早年不外传,今传教内秘之 “龙虎易筋功”(强身壮骨大法),更深者待有缘再传。
每日就寝前、晨起后各练一次(时愈长愈好,量力而行)。
第一式:单手支撑,伏地侧身。吐浊气三口,纳清气入丹田,稍守数息,任气自行;张目闭口,乏则换手。第二式:上式纯熟后,换单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支撑,伏地侧身(要诀同上)。第三式:第二式纯熟后,换单手食指支撑,伏地侧身(称 “一指金刚擎天式”)—— 能持久则大功成。由卧龙式变化而来,要诀全同。
第一式:双拳面支撑伏地;进阶则双臂弯曲,胸腹贴地(离地三寸即起)。第二式:双手拇指、食指、中指支撑伏地。第三式:双手食指支撑伏地。此式虽简,效却宏大:徒手可行功,无时空限制;外可壮筋骨、提四体劲,内可运气全身、实腑脏 —— 伏虎式尤胜卧龙式,强腕力、臂力奇效。
每日勤练,可精力百倍、腰肾强健,胜人参燕窝、超寻常健身术。后学勿以其简小视 ——“看时易,做时难”,唯苦练可得真功。
研《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最动人者,在武尊者 “传真弃伪、忧道不传” 之心。
少林真功,非以炫技为目的,而以 “强身、御寇、成己” 为归 —— 守元以固根本,炼气以养内劲,练外以壮形体,修轻以增灵活,习易筋以臻化境。
余以为,习武如修行:不避 “简”,不贪 “速”,不违 “道”(身心合一,不伤人不伤己)。
愿得此手札者,能依武尊者所言 “勤习苦练”,勿以其简易而小视,终能 “臻大成”—— 此乃余作札之愿,亦为武学传承之责。
来源:京门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