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99年正月初三,紫禁城养心殿里头,已然八十九岁高寿的乾隆皇帝,死死攥着嘉庆帝的手,奄奄一息。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创下了中国皇帝中最长寿的记录。那些长寿帝王背后,到底存着怎样的生存智慧和历史隐情?
1799年正月初三,紫禁城养心殿里头,已然八十九岁高寿的乾隆皇帝,死死攥着嘉庆帝的手,奄奄一息。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创下了中国皇帝中最长寿的记录。那些长寿帝王背后,到底存着怎样的生存智慧和历史隐情?
一、汉武帝刘彻:雄主的长寿伟业
长安未央宫的宣室殿里,已70岁的汉武帝刘彻正在听张骞诉说西域的所见所闻。这位“冠于百王”的君主每日都得服用“五石散”,据说可使身体变得强壮。他的养生之道,全都记录于《轮台诏》之中:止戈为武,方能长久。“
刘彻的长寿源于开疆拓土的伟业。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往北边去征伐匈奴,河西四郡得以设立;随后他差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也就此被打通。然而步入暮年的他竟痴迷方术,“巫蛊之祸”让太子刘据被迫自尽,还有好几万人受此牵连失去了性命。
弥留之时,他看向霍光等受托来辅佐幼主的大臣,留下“罪己诏”,成了中国历史上头一个公开做自我反省的皇帝。
二、唐高祖李渊:开国君主的起伏岁月
长安太极宫之内,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中回顾往昔。他乃隋朝贵族,在隋末乱世之时举兵起义,依靠出众的领导才能与果敢的决断,把隋朝给推翻,建立了唐朝。然而玄武门之变成为其生命里的转折点,老二李世民把太子李建成同齐王李元吉给除掉。李渊在不得已之下将皇位让给李世民,自身退居为太上皇。
远离朝堂纷争后,李渊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到635年因为生病告别尘世,实实在在历经了70个年头。
唐朝初建之时,李渊起到关键作用。然而自打玄武门之变过后,他在历史的大舞台里仿佛没那么受瞩目了。然而他缔造唐朝的功绩一直闪亮,没法被忘却。
三、孙仲谋孙权:智谋之人的长寿窍门
南京石头城城墙上面,已经71岁的孙权正在查看长江防线。这位东吴的开国君主,天天都会饮用一杯用青梅酿制而成的酒,而且还会食用产自武昌之地的鱼。他所奉行的养生良方,乃《吴书》里讲到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孙权的长寿得益于灵活的外交策略。他首先与刘备联手一同抵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紧接着他竟背弃盟约,悄悄去突袭荆州,妄图于三国鼎立之下寻得一条生路。更为厉害之处在于,他设立了“广州”,派遣卫温前往夷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在那时便开启了大陆与台湾之间官方属性的交流。
不过到了晚年,他遭遇了“二宫之争”,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相互竞争、互相制约,致使吴国元气大损。这位长寿皇帝的智慧,在三国争霸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明太祖朱元璋:叫花子皇帝的生存策略
在南京明故宫内的龙椅上面,71岁的朱元璋正在喝着粗劣的米粥。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每天仅仅休息四个小时,吃的菜全都来自自己开垦的菜园里。他的养生办法,源自《皇明祖训》里:早起晚睡,勤政为民。
朱元璋能长寿得益于他那严格的自我约束。他先是把丞相制度给废除掉;随后又搞出了个锦衣卫;自己把大权紧紧抓在手里。更厉害的是,他施行“户帖制度”,给每一家发放一本户口簿,将人口与土地完完整整地登记在册,偷税漏税根本没空子钻。
晚年的他,疑心极重。“胡蓝之狱”居然诛杀了超四万人之多。1398年朱元璋离世的时候,大明已经建立三十一年了,而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差不多全都被杀光了。
五、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子的双面人生,
长安兴庆宫的沉香亭边,年已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倾听《霓裳羽衣曲》。这位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每天得练习剑术长达一个时辰。其养生妙方,载于《开元礼》中:动静结合,礼乐治国。
李隆基的长寿源于早年的励精图治。他委派姚崇跟宋璟去担任宰相,开展“括户行动”,把全国人口从三千万出头提升到了五千三百万。然而他晚年过分宠爱杨贵妃,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在马嵬坡兵变的时候,他望着杨贵妃的尸体,口中说道:“朕对不起天下人!“
帝王陵墓当中,随葬品里头竟然有一半是金钗,那些乃杨贵妃离世之前遗留下来的,它见证着一场繁华落幕的帝王爱恋。
六、元世祖忽必烈:马背上君主的养生之法
元大都的宫殿里,80岁的忽必烈正在吃着涮羊肉。这位开创元朝的君王,每日都得喝马奶酒,吃整只烤羊,并且还让阿拉伯医生来调配那所谓的“回回药物”。其延年益寿之法,尽载于《大元通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骑射。
忽必烈能长寿可归因于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他任用郭守敬来修订《授时历》,经修订后的《授时历》,误差比欧洲的《格里高利历》还要小;并且还专门设立“回回司天台”,引进了阿拉伯的天文学知识。
然而晚年的他特别爱喝酒,而且得了肥胖症,严重到得靠太监搀扶才能挪动脚步。1294年他去世的时候,元朝的领土覆盖了欧亚大陆,但内部的民族矛盾居然已经暗暗滋生开来。
七、宋高宗赵构:逃亡国君的生存巧计
杭州西湖的画舫之内,年届81岁的宋高宗赵构正在赏阅歌舞。南宋建立时的第一位君主,每天早晨必定要喝一碗掺有参须和枸杞的汤;到了夜晚,竟然还会在温泉里泡上半个小时。他的养生办法,就蕴含在《翰墨志》当中:心平气和,方能长寿。
赵构的长寿源于独特的政治手腕。他起用了秦桧,和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算是守住了半壁江山。更厉害的是,他退位之后当了25年太上皇,把所有责任全都推给儿子宋孝宗,然后自己在德寿宫平平安安地养老。然而执着于短期安稳的这个办法,致使中原地区的民众在金国骑兵的肆虐下,苦苦熬了长达150年之久。
这位高寿的皇帝,凭借着隐忍委屈换得了和平,到底算是明智的举动,还是会成为历史里的瑕疵?
八、武则天:女帝的权力养生之道
在洛阳紫微城内,82岁的武则天正专心致志地批阅着奏章。她的梳妆台上放着特制的“益母草泽面方”,把益母草灰与蜂蜜掺和在一起,接着敷到脸上,竟可延缓衰老。更厉害的是,她发明了“殿试”和“武举”,使身怀才干之人便能够直接去为帝王效劳,让统治的根基得以稳固。
武则天的长寿离不开政治智慧。她任用像狄仁杰这样有才干的大臣,推行并落实“均田制”。不过在晚年,她竟轻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且由此引发了“二张乱政”。公元705年,神龙政变之际,大臣携同兵士冲入寝宫。武则天瞧见眼前闪烁着寒光的刀剑,神情十分镇定,把玉玺不紧不慢地递了出去。
九、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跌宕起伏的一生
当南京鸡鸣寺传来阵阵钟声之时,86岁的梁武帝萧衍正跪在蒲团之上抄写经文。这位南陈梁朝的开国君王,居然长达四十年未近女色;并且每日仅食一餐,身上穿着的衣裳打满了补丁。他能长寿的窍门,统统藏于《净业赋》中:除却贪心,方能长生。
萧衍的长寿得益于乱世中的稳定统治。他当了四十八年皇帝,推行过“天监新政”,还特地设置五经博士,使得出身低微的贤才也能够拥有机会踏入仕途去当官。建康城中太学里,学生数量最多的时候能有三万人。
然而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竟一心痴迷于佛教,三番五次投身进同泰寺里头。每次都得叫大臣们掏出一亿钱财来将他赎回去,如此一来竟把国库给掏空。侯景之乱爆发时,萧衍被囚禁在台城。垂危之际,他视线投向皇宫外的战火,喃喃说着“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这位高寿皇帝的不幸遭遇,恰恰体现出“过犹不及”的古老箴言。
十、乾隆:养生达人的帝王之行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荷花池边,89岁乾隆皇帝正打太极拳。这位清王朝的第六任君主,每每到卯时便起身,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是饮一碗燕窝煮成的粥,接着去读半个时辰《贞观政要》。他的养生良方记在《御制文初集》之中: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动静结合,清心寡欲。太医院特地为他调配“松龄太平春酒”,用熟地、当归这类药材来浸泡,听闻此酒可补益气血,而且对肝肾还有好处。
他在执政时期推行了“京控制度”,民众能够直接向皇上诉说冤情,减小了民间困苦对统治基础的冲击,从而使王朝延续得更为长久。但长寿也带来了隐患。晚年之际,乾隆帝格外倚重和珅,竟让官场的整治渐渐走向堕落。在1796年他传位的时候,国库银子竟然从七千万两急剧减少到两千万两。权臣独揽大权,民众接连奋起反抗,这位高寿的帝王自己种下了清朝走向没落的因果。
在权高度集中的年代,个体之长寿并非必然能令国家长久安定。乾隆帝那套养生之法,压根没法扭转大清王朝走向腐朽的局面;梁武帝虔诚信奉的佛法,也挡不住侯景带着的叛军那凌厉的攻势;武则天使的那些权谋之计,最后还是输给了岁月不停的流转。
参考资料:
《清史稿・高宗本纪》,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梁书・武帝本纪》,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宋史・高宗本纪》,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元史・世祖本纪》,中华书局 1976 年版
《新唐书・玄宗本纪》,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明史・太祖本纪》,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汉书・武帝纪》,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来源:学文史的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