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金三角」疗法,试验成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4:35 2

摘要:在全部受试者已经接受普利/沙坦类药物的基础上,新增的非奈利酮+恩格列净,将尿蛋白进一步降低了52%,首次证实了三药联用的尿蛋白降低优势、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近日,世界排名第一的全科医学期刊《新英格兰》(NEJM),发布了「

非奈利酮+恩格列净+普利/沙坦」三药联用的2期试验:

结果显示:

在全部受试者已经接受普利/沙坦类药物的基础上,新增的非奈利酮+恩格列净,将尿蛋白进一步降低了52%,首次证实了三药联用的尿蛋白降低优势、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试验背景

慢性肾脏病,病因多、且隐藏深。要找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直到成功解除病因,每一步都困难重重。虽然我们在许多方向取得了进步,比如层出不穷的免疫抑制剂,但并非面面俱到,也面临副作用的阻碍。

于是一直以来,肾病学界就在探索另一条路:通用的、安全的基础疗法:不用管什么病因、哪个病种,只要是肾脏受损,就能应用并得到改善的药物。

它可以不强力、不除根、不迅速,但一定要全面、通用、安全、相对便宜、显效率高、让患者喜欢——说喜欢可能有点过誉了,没有谁喜欢吃药,但起码也得不讨厌吧,若是像激素药那样令人闻之色变、适用人群也少,则万万当不成基础药物。

到目前为止,指南推荐的基础药物共有2种:

一是世纪之初进入指南的普利/沙坦类药物;

二是2023年进入指南的列净类药物。

基础药物的药力并不强劲,单枪匹马治疗达标往往做不到,好在副作用小、效果可以叠加。无论是尿蛋白的降幅、还是肾功能进展速度的降幅,叠加起来都极为诱人。

于是这两年,肾科普遍期待第3种基础药物诞生。

普利/沙坦类药物的隔壁,住着一家本家的堂兄弟——醛固酮抑制剂,这一家人很有进取心:老大螺内酯具备有效性、但副作用有点明显;老二依普利酮副作用小了、有效性又不太够。两兄弟都是半只脚站在肾科,位置有些尴尬,始终未能进入指南。

而吸取了两位兄长经验教训的老三:非奈利酮,有效性与安全性俱佳,成为肾科第三位基础药物的头号候补选手。

其实私底下,有不少肾友已经开始三联应用了,我去年还写过他们仨。想了解这三位选手各自实力如何的话,可以看我去年的文章:

慢性肾脏病的最佳基础药物是谁?直击全球选拔赛现场!

三联组合,三倍效果!慢性肾脏病最佳基础药物诞生!

然而终究是私下应用,药监局没审批呢,指南也没推荐呢,因为没有严谨的联用证据。

于是,正式的三联试验开始了!

这是一项2期试验(也就是说以后会有规模更大的3期),共纳入818位糖尿病肾病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开始前,均已经在服用普利/沙坦类药物。加用新型药物6个月,观察尿蛋白变化。

为啥这次不观察肾功能变化呢?

今年的欧洲肾脏协会年会上(ERA 2025),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Rajiv教授也参加了,并分享了试验数据。当时,有参会者问到这个问题。

Rajiv教授回答:我也想啊!条件不允许啊!

他说要观察肾功能,就需要41000位受试者。穷啊,养不起那么多人。其实800多人在2期试验中已经算是“人多势众”了,普通的2期试验就几十个人。

6个月的治疗后,结果发现在普利/沙坦的基础上:

联合治疗组的尿蛋白降幅达52%,比非奈利酮组大29%,比恩格列净组大32%,且未增加高血钾、低血压、肾损害风险。

如图,联合治疗组(蓝线)的尿蛋白水平,明显比另外两组(绿/橙)更低。

可能有肾友奇怪:

非奈利酮治疗糖肾的2期试验,不是早就做过了吗?这次也没有新的适应症,还是糖肾,做它有啥用?

是啊,这三联疗法,人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嘛,这次费钱费人大费周章,钱多烧得慌?

个人感觉,有2方面的原因:

一是药企着急

因为临床上第一个给患者用的,肯定是老药普利/沙坦,3个月后达到最大疗效。

如果发现疗效不达标,第二个加用的,是半旧半新的列净,再过3个月列净也达到最大疗效。

此时如果观察到疗效仍不达标,再加用最新的非奈利酮——它排在最后面。

这时,半年就过去了!这半年时间里,没有患者用非奈利酮,肯定会导致非奈利酮的使用率低于普利、沙坦和列净。

非奈利酮的研发者——拜耳公司,对这个把自己排在最后的用药顺序肯定不满意,他有动力出资,做一个三者齐上的试验来改变这个顺序,把自己提前。

二是起始三联,确实对患者有益

从病理上来讲,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对于尿蛋白较高、肾功能处于进展状态的患者来讲,一眼就能看出来需要三药联用,没必要放任肾功能继续下降半年。

而且,这半年可能遇到意外,比如患者感觉前边的药没多大用、把治疗方案停了;比如进展加速、丧失肾功能了,等等。我国的很多患者本身就是自己能扛就扛、实在扛不动了再去医院,这时候不宜再拖了。

另外我有种感觉:

做这项试验,表面上似乎在证明疗效,实际上,证明安全性可能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为啥呢?

不少医生也知道,三联效果更好。但问题是,由于新药经验少,列净在肾科本身就应用率低,非奈利酮应用率更低了,不敢一下子就三种齐上:

血钾高了怎么办?

血压低了怎么办?

肾功能下降太多怎么办?

这种对未知的恐惧,无论是对拜耳的营收、还是对患者的疗效,都是关键的障碍。如果扫除不了安全性担忧,就没办法初始治疗三者齐上,即便有效性铁证如山,也是功败垂成。

所以个人感觉,拜耳做这个试验,证明有效性倒是其次,证明安全性却是重中之重、燃眉之急——做到了这一点,这试验才算是成功了,三联疗法才能真正地进入临床。

写在最后的:肾衰金三角

曾几何时,笔者羡慕心衰有「金三角」(普利、螺内酯、洛尔),肾衰却只有一个普利,独木难支。

没想到才过了这短短5年,肾衰也要有「金三角」问世了,肾科的进步不可谓不大!

只是如今,心衰的治疗方案已经发展到了四联。而肾衰的第四种药物,你在哪里?

来源:肾科石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