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开学季里,全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作为首善之都,北京将要组织一场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时长一个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即将全民开“学”。
今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开学季里,全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作为首善之都,北京将要组织一场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时长一个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即将全民开“学”。
全国科普月是全国科普日的“升级版”。以往全国科普日活动基本上是利用每年9月第三周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全国科普日主要突出的是示范引领性,而全国科普月更加明确了科普地位、职责和社会责任,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稳定、更有力的法制保障,更有助于汇聚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效能,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说。
全城动员,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作为国内优质科普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为了举办好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北京市纲要实施办调动了全城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科普资源。孟凡兴介绍,今年科普月活动除举办启动式、闭幕式和系列主题专场活动外,北京市纲要实施办重点动员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科协、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等组织开展科普联合行动,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科普大格局。
在全城总动员的基础上,北京市纲要实施办精心策划出一系列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科普活动,在北京市16个区及经开区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文沙龙、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普表演、科普阅读、科普市集等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次,目标就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化。
例如,“科创科普·大家说”活动,通过举办沙龙、讲座、研讨会和技能培训等形式,为学协会、高校、企业,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交流平台;“科普月探馆新体验”活动,动员科技企业、高校、园区、科研院所等实验室、生产线面向公众开放,吸引公众探馆、直播、打卡,全新体验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智绘科普·京彩有我”IP创科普活动,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普月主题,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科普内容创作;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动员学会、高校、企业和科技科普志愿者走进学校、乡村、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科技展览、科普表演、科普市集、科学实验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全民参与,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作为一项群众性科学文化宣传普及活动,北京市全国科普月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人群的需求。面向五类重点人群,北京市各地区和科普服务单位纷纷挖掘各自领域的特色优势资源,为他们量身定制专题活动。
例如,面向青少年,北京科学中心推出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将集中开展1000余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将新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动区域,包括焕新‘生存’常设展区、新设国际交流合作展区、‘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呈现‘室内+室外’‘理论+实践’‘观摩+体验’的立体化科学教育应用场景。”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北京科学中心主任苏国民说。
面向基层农民、群众,平谷区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举行第十五届北京科学嘉年华,集中展示现代农业、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平谷区政府副区长彭石介绍,活动共设置“智慧星球”“勤劳星球”“美味星球”“美丽星球”“萌宝星球”“绿色星球”六大星球主题,集中展示前沿科技、现代农业、食品科学、花卉园艺、宠物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打造场景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基层科普嘉年华,为广大市民提供集“科学性、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普服务。
面向老年人,昌平区积极打造“科技助老”的科普品牌。昌平区政府副区长柳强介绍,昌平区的“科技助老”活动将依托机器人互动体验、VR/AR技术,开展52场次活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此外,北京市纲要实施办还联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国际种业会展中心举办农业科普活动;会同北京市国动办在红领巾公园举办国防科普展览展示活动;与北京市社科联在北京大观园联合主办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首次在北京地坛书市举办主题为“探秘科学,悦读未来”的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活动。
全球分享,科技人文拓宽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普工作也需要跨地域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国内科普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科技人文交流渠道,也将有效推动科普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市将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开好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推动科普月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活动;加强京津冀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互动交流,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可以预见,9月的北京将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绽放智慧光芒。从青少年深入“科学圆环”探索奥秘,到老年人借助VR技术跨越数字鸿沟;从京津冀共享科普资源,到国际研讨交流全球智慧,每个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舞台。
当实验室里的前沿成果变成街头巷尾的互动体验,当创新思维融入衣食住行的日常,不仅公众科学素质将实现质的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将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的理念,终将在万千市民的参与中落地生根,绘就一幅全民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京彩画卷。
来源:北京科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