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随“母姓”的家庭,看起来很公平,可潜伏的3个弊端不能忽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8:32 1

摘要:前几天一位网友发帖,说好不容易说服了丈夫,孩子随母姓,可婆婆非要给孩子取名字,给孩子取了一个“朱梅炘雅”。

前几天一位网友发帖,说好不容易说服了丈夫,孩子随母姓,可婆婆非要给孩子取名字,给孩子取了一个“朱梅炘雅”。

这位女贴主姓朱,丈夫姓梅,婆婆不舍儿媳拿到了冠姓权,坚决要将儿子的姓给加进去,结果取了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名字,引起了网友的议论纷纷。

很多人都说,这婆婆不懂事,将来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恨她的。

也有人问,梅姓明明比朱姓更好取名字,像“梅长苏”这种多有意境呀,怎么就脑子短路让随母姓了?

其实,随着当代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女性的能力越来越强,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随母姓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是那些二胎家庭中,随母姓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从古至今,孩子出生之后,都是随父姓的,在人们的观念中,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族的香火有人延续。

这样就导致,女子嫁人后,就无法为自己家族带来任何价值,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好在,现代社会人人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地位直线上升,为了公平起见,越来越多孩子开始随母姓。

站在“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观念来看,随母姓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体现,说明女性的话语权多了,自我意识觉醒了。

头胎跟父姓,二胎随母姓,这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呀。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孩子或整个家族而言,随母姓并不见得有多好,它潜伏的3个弊端也会悄悄浮出水面。

一:随母姓对女性很公平,却潜伏着3个弊端

第1个弊端:一碗水端不平

邻居生了一儿一女,儿子随父姓,女儿随母姓。

一儿一女,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可自打孩子出生以来,他们家就划分了两个门派。

一个是爷爷奶奶派,另一个是外公外婆派。

爷爷奶奶说,孙子跟我们姓,就是老李家的人,肯定要格外疼爱他。

至于孙女,他们则说,她是老赵(儿媳亲爹的姓)家的人,自然有人疼爱她。

尽管在一个家里成长,可爷爷奶奶对待孙子,比对待孙女用心多了。明明是孙子犯了错,他们总会批评年龄更小的孙女。

而外公外婆对待两个外孙,也是差别很大。

他们每次来看望俩孩子的时候,给外孙女送一大堆的好东西,给外孙的,都是一些歪瓜裂枣。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区别对待,让孩子的父母左右为难。都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老人家仅仅因为一个姓,就表现出如此的不公呢?

其实,站在老人家的立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表现了。人都是护犊子的,谁会对外人好过自家人呢?即便是换位思考,也无法做到呀。

而这明明都是亲儿子的娃,却因为一个姓氏的缘故,成为了两家人。这种在陈旧观念作祟下,外姓就是外人的观念,最终伤害的只是一个家族的和谐。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爷爷奶奶会优先将资源分配给随自己姓的孩子,百年之后,出现遗产纷争也是有可能的。

第2个弊端:影响俩孩子之间的感情

3岁之前,父母区别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当他们意识到,爷爷奶奶对待哥哥,总是比对待我更好的时候,就会生出疑惑,自己为什么不招他们喜爱?

从一开始的疑惑,到后面的讨好,演变成对手足之间的嫉妒,导致手足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不好。

就算是两个随父姓的兄弟,如果家中长辈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个被忽视的孩子,要么变成讨好型人格,要么变成一个善妒的孩子,将手足当成是罪魁祸首,从而敌对他。

而那种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家中长辈姓氏观念太重,从而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出现溺爱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行为,更会伤害并离间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第3个弊端:至孩子于是非当中

“为什么你哥姓张,而你姓吴,他是你继母的孩子吗?”

明明是亲兄弟,却有两个姓,很容易让人误会成,你们是重组家庭的孩子,继而招来一些非议。

尽管现在随母姓已经不再稀奇,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想到,两个孩子两个姓,是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他们只会根据封建的思想,去思考这件事。

在以往的社会中,只有两个不同父亲的人,才会有两个姓,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自认为,这两人一定是重组家庭。

有了这个观念后,他们便会开始造谣,当谣言经过了三个人的传播,便会越来越离奇夸张。

最终伤害到的,就是那两个不同姓氏的兄弟。

尽管我们无法让别人闭嘴,也没有必要去在乎别人说什么,可人言可畏,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随母姓应该注意什么?

尽管随母姓存在很多弊端,但想要做到真正的平等,我们不能忽视了女性的需求。

毕竟,我们不能因为发现了问题,就去解决那个制造问题的人,以后不再让随母姓。真正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让“随母姓”产生的问题,可以真正消失。

针对随母姓存在的诸多弊端,最重要的还在于长辈的态度。

①一碗水端平

尤其是那些爷爷奶奶,当孙子跟儿媳姓的时候,就表现出偏心的态度,对待那个“外姓”的孙子,就像外人一样。

要明白,不论孩子姓什么,他都是你们家族血脉的传承,都出自同一个父亲。

这不能表示,他就不是你们的孙子。也该明白那个外姓的孙子,不是外人,他只是多了一个让他祖父祖母更爱他的筹码,这对于孩子而言,反而是好事一件。

老人家一碗水端平了,孩子哪里会受到伤害呢?整个大家族也会更和谐。

②告诉孩子,你的兄弟是你最亲的人

不论两个孩子姓什么,他们真正的关系都是“血脉相连”的至亲,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兄弟姐妹,这一点不会因为姓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告诉孩子,姓氏只是一个代号,教他们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理解尊重,携手并进。

③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姓氏不同引发的谣言问题,孩子可能会深受其困。当父母的,应该成为孩子的后盾,给他们足够的爱,才有抵御外界压力的力量。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不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告诉孩子,随父姓和随母姓,都只是一个选择,不代表任何其他的意思。

写在最后

随父姓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而随母姓的风气也在席卷大江南北,不论这种姓氏观念会带来什么弊端,其实都是可以去克服的。

如果无法做到克服弊端,站在为孩子好的角度,随父姓反而是最好的;如果能克服,那么随母姓也是一种皆大欢喜的选择。

针对那些想要让孩子随母姓,而没有如愿的女子,也应该明白,真正的强大与独立,不在这小小的姓氏中,而在内心的丰盈与独立。

毕竟漫漫人生路,我们最终能靠的,不是父母、丈夫、子女,而是自己。

来源:概念集中营Bc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