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因位于黄河以南得名,先秦已有地理概念,秦朝设立三川郡,汉代改为河南郡成为正式行政区,唐代以前多以“河南郡”形式存在,元代起成为省级区划,历史上疆域范围波动较大,明清后趋于稳定。现代河南省界定型于1952年,涵盖黄河两岸,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河南
“河南”因位于黄河以南得名,先秦已有地理概念,秦朝设立三川郡,汉代改为河南郡成为正式行政区,唐代以前多以“河南郡”形式存在,元代起成为省级区划,历史上疆域范围波动较大,明清后趋于稳定。现代河南省界定型于1952年,涵盖黄河两岸,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河南自古以来始终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承载中国历代政治、经济中心功能,是全国粮食生产、历史文化、交通枢纽重地。
一、“河南”的历史演变与疆域变迁史
“河南”作为地理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历史悠久,其名称源于黄河的地理位置,“河南”在字面上即指黄河以南的区域,与“河北”(黄河以北)相对,黄河中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形成南北两岸的自然分界。
(一)夏商周时期:今河南省这一区域虽是中原文明的核心,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地理概念,到了战国时期,黄河以南分属韩、魏、东周王室等诸侯国,这时候开始出现“河南”一词,用于泛指地域(如《战国策》中提及“河南之地”)
(二)秦代始设三川郡(郡治洛阳),涵盖黄河以南、伊洛河流域,是“河南”作为地理区域的雏形。
秦朝疆域图(图片来自网络)
(三)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十三州刺史部,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河南”正式成为郡一级行政区划,河南郡属司隶校尉部,郡治洛阳,范围大致为今洛阳、郑州西部及周边区域,与河内郡(黄河以北)、河东郡(黄河以东)并称“三河”。
(四)河南郡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但因期间战乱频繁,实际管辖的区域变化较大,但治所一直在洛阳,洛阳即是“河南”。北魏迁都洛阳后设河南尹,强化对中原地区的管理。
(五)唐朝时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河南道范围大幅扩展:包括今河南省大部(黄河以南)、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等。唐高宗改洛阳为东都,河南道成为政治经济核心区之一,白居易晚年就在洛阳担任过河南尹的职位。
(六)宋朝洛阳为“西京”,设京西北路(治所洛阳)和京畿路(治开封),涵盖今河南中部和西部。“东京”开封作为首都,这时候的河南成为全国中心。
(七)金代设南京路(治所开封),管辖河南大部分地区。
(八)元代设立河南江北行省,范围包括今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这也是首次出现省级“河南”区划。
(九)明朝设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开封),河南辖区基本定型:北至黄河,南至大别山,西至伏牛山,东与山东、南直隶接壤。下辖8府1直隶州(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府及汝州)。需要注意的是,“河南府”在明代是一个府级行政区划,隶属于更高级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天的省级区划)。即河南府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而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实际管辖范围略有不同)。
明朝河南地理概念(图片来自网络)
(十)明代的河南府范围包括洛阳县 (府治) (今洛阳市区大部)、偃师县 (今偃师区)、巩县 (今郑州市巩义市)、孟津县(今孟津区)、宜阳县 (今宜阳县)、永宁县 (今洛宁县)、新安县 (今新安县)、渑池县 (今三门峡市渑池县)、登封县 (今郑州市登封市)、嵩县 (今嵩县)、卢氏县 (今三门峡市卢氏县)、陕州 (散州) (今三门峡市陕州区)、灵宝县 (陕州辖县) (今三门峡市灵宝市)、阌乡县 (陕州辖县) (已并入今三门峡市灵宝市)。可以看到,明代河南府的管辖范围即是历史上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文化圈,比今天的洛阳市要大,包含了现在三门峡市的大部分地区和巩义市、登封市等地区。
(十一)清朝河南辖区延续明制,管辖范围微调:北部黄河以南地区归河南省,黄河以北设河北省(直隶),形成与现代河南省接近的版图。
清朝河南地理概念(图片来自网络)
(十二)民国初期延续清制,后实行废府存县,1913年河南府被撤销,各县直属省辖,后设河洛道等机构进行管理,此时的“河洛道”在范围上与旧河南府有相似之处,但已是不同性质的区划,“河南府”这一名称至此退出历史舞台。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
(十三)1949年建国后后,豫西地区主要属洛阳专区(后改称洛阳地区)管辖,其范围多次调整,一度比明清河南府更为广阔,代管洛阳市、三门峡市,并辖有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汝阳、嵩县、栾川、洛宁、卢氏、渑池、陕县、灵宝、临汝等县。1952年撤销平原省,将新乡、安阳等黄河以北地区划归河南省,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至此河南省的行政区划稳定下来延续至今。
河南省地形图(图片来自网络)
(十四)“河南”历史变化一览
秦代 : 三川郡,郡治洛阳
汉代 : 河南郡,郡治洛阳
北魏 : 洛州/司州,州治洛阳
唐代 : 洛州/河南府,府治洛阳
宋代 : 河南府,府治洛阳(西京)
金代 : 金昌府,府治洛阳(中京)
元代 : 河南江北行省,省治开封
明清 : 河南省,省治开封
民国 : 河南省,省治开封
现代:河南省,省治郑州
很明显元代是“河南”政治经济中心的转折点,从先秦一直到金代“河南”的中心一直在洛阳,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民国、解放初期“河南”中心转移到开封,现在则稳定在郑州。
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中分离出去的县域主要是1949年和1986年 两次重大区划调整的结果。
(一)巩义(巩县):从秦汉隋唐一直到明清属河南府,民国为河洛道,自1949年划归郑州专员公署(后为开封专区),此后基本隶属郑州(或短暂隶属开封)管辖。
(二)登封(登封县):从秦汉隋唐一直到明清属河南府,民国为河洛道,自1949年与巩义一同划归郑州专员公署(后曾属开封专区),此后主要隶属郑州管辖。
(三)渑池县:明清属河南府。1952年随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时,划归新设立的三门峡市管辖。
(四)灵宝县:明清时多数时期属陕州,陕州为河南府下属的散州。1952年随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时,划归三门峡市管辖,1993年撤县设市。
(五)汝州市(临汝县):其在明清时期多数时间不属于河南府,而是汝州直隶州。1954年划入洛阳专区。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时,划归平顶山市管辖。
1976年洛阳地理图(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浪漫的不羁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