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4000余名师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逐梦强国征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3:28 4

摘要:用AI赋能文化传承、凭科技革新特色产业、以专业守护绿水青山、让红色精神照亮实践征途……2025年盛夏,大连理工大学4000余名师生组成465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革命老区、生态前线,在火热的暑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用AI赋能文化传承、凭科技革新特色产业、以专业守护绿水青山、让红色精神照亮实践征途……2025年盛夏,大连理工大学4000余名师生组成465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革命老区、生态前线,在火热的暑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科技实践激活发展动能

在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未来技术学院“智融青川”实践团为留守儿童设计了独特的AI科普课,现场通过AI绘画演示,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山海相隔的前沿智慧照进青少年的成长世界。校团委持续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突出鲜明的科技实践导向,让学生在解决社会现实场景问题中成长。电气工程学院“重走初心之路”实践团到大连电建集团研学电缆功能与变电所原理,现场参与电力安全常规演练,深化对电力事业的理解,坚定了队员们投身能源强国建设的信念。

学校依托“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推动科技实践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成为破解产业难题的“金钥匙”。盘锦校区师生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揭榜攻关企业关于高速动车组关键承载结构载荷特征及载荷谱研究难题,融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机器学习等技术形成全链条方案,破解传统方法精准捕捉动态载荷难的痛点,为动车组结构优化、可靠性提升提供关键支撑。

专业赋能点燃振兴引擎

以专业所学赋能乡村振兴,田野成为孕育创新的沃土。今年暑期,学校积极布局科技助农实践网络,倡导实践团队扎根田间地头,用“数智”钥匙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船舶工程学院“云系山海”实践团走进陕西山阳县,实地考察现代化菌类工厂化生产流程和“科技+农业”模式,并通过直播推广其产业助农经验,让深山好货走向广阔市场。生物工程学院“斛光溢彩”实践团赴福建海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针对食药用兰花生态种植技术瓶颈难题展开深度探讨,团队通过创新应用酸醇协同绿色生长调控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GAP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并围绕12款石斛高附加值养生产品的开发,将石斛生长速率提高超40%,活性物质含量超25%,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实现落地转化。伯川书院“遇见星光”暑期实践团走访调研云南龙陵稻田公园、粮食博物馆、万亩茶园等场所,与经营者、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运营模式及发展瓶颈,撰写调研报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铸魂育人激扬青春信仰

学校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鼓励广大学生在社会调研中知国情、体民情、察社情,将理论宣讲与实践调研深度融合,在基层一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机械工程学院“红星熠熠,研学四方”实践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在大连、沈阳两地深入社区宣讲红色精神,探访大连船舶重工感悟“造船报国”初心,走进沈飞民机车间见证大国重器精密制造,与退伍老兵倾谈体悟“科技强国”赤诚。

近年来,校团委重点打造“一院一队”品牌团队,示范引领更多团队深耕细作、打造精品,其中5支团队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青马工程“青行先锋”实践团奔赴江西井冈山,队员们唱红歌、编草鞋、重走革命路,深入上小井村、坝上村调研乡村振兴,共同感悟见证“红色井冈”旧貌换新颜的发展变迁。

据悉,校团委持续深化青年科技实践活动,形成了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课堂”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推动实践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引导全体大工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以高质量实践育人工作助力一流大学卓越发展。(来源:校团委 作者:李颖 张国祥 编辑:于舒雯)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