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两句就顶嘴,房门一关一整天”“手机比爹妈还亲,抢过来就大吵大闹”“让他好好学习,偏要熬夜打游戏”…… 家有初中生的家长,几乎都被孩子的 “叛逆” 折磨过。明明小时候那么黏人,怎么一上初中就变成了 “炸毛猫”,碰不得、说不得?其实,叛逆不是孩子 “变坏了”,
“说两句就顶嘴,房门一关一整天”“手机比爹妈还亲,抢过来就大吵大闹”“让他好好学习,偏要熬夜打游戏”…… 家有初中生的家长,几乎都被孩子的 “叛逆” 折磨过。明明小时候那么黏人,怎么一上初中就变成了 “炸毛猫”,碰不得、说不得?其实,叛逆不是孩子 “变坏了”,而是他们在长大的信号。用对方法,不用吼也能和孩子好好沟通。
先明白:初中生叛逆,不是故意 “和你作对”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叛逆是 “不听话、故意气人”,其实背后藏着他们的成长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 “青春期”,身体里的激素变化让他们情绪变得敏感,一点小事就可能发火。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有了 “自我意识”,觉得 “我已经是大人了,不用你们管”,渴望自己做决定。比如穿什么衣服、和谁交朋友,他们希望自己说了算,家长越干涉,他们越反抗,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弹得越高。
另外,初中的学习压力比小学大,同学关系也更复杂,孩子心里可能有很多烦恼,但又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家长如果只会批评(“就知道玩,成绩能好吗”),孩子就会觉得 “你们根本不懂我”,索性用沉默或顶嘴来对抗。
如果家长一味地 “镇压”(比如没收手机、不准出门),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甚至偷偷做更出格的事。
第一招:先 “闭嘴” 再 “倾听”,让孩子愿意开口
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矛盾,都是从 “没听完孩子说话就批评” 开始的。想让孩子不叛逆,首先要让他们觉得 “你愿意听我说”。
孩子说话时,别忙着 “纠错”。比如孩子说 “我们班某某同学染了头发,好酷啊”,家长别急着骂 “学生染什么头发,学坏了”。先认真听完,再问一句 “你觉得他哪里酷呀”。孩子可能会说 “他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像我,穿件破洞裤你都骂”。这时候你才知道,孩子其实是想表达 “希望你别管那么多”。
如果一开口就批评,孩子后面的话就不会再说了。倾听不是让你认同孩子的想法,而是让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只有知道他在想什么,你才能真正帮到他。
想了解情况,用 “提问” 代替 “审问”。很多家长想问孩子在学校的事,一开口就是 “今天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有没有和同学吵架?” 这种审问式的语气,孩子一听就反感。
可以换种方式:“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我刚才看到你好像不太开心,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用轻松的语气提问,孩子才愿意接话。比如孩子说 “今天体育课跑 800 米,累死了”,你可以跟着说 “确实,800 米挺难跑的,我上学时也最怕这个”,先共情再聊天,孩子会觉得 “你懂我”。
第二招:给孩子 “选择权”,别事事都包办
初中生渴望 “自己做主”,家长可以在一些事上让他们自己选,既能减少冲突,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把 “命令” 换成 “选择题”。比如想让孩子少玩点手机,别说 “再玩就没收了”,可以说 “你是想再玩 20 分钟就去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写完玩 40 分钟?” 给孩子两个选择,他会觉得 “是我自己决定的”,反而更容易遵守。
选什么题很重要,选项必须是你能接受的。比如不能问 “你今天想不想写作业”,而是问 “你想现在写还是饭后写”,不管选哪个,作业都能完成。
允许孩子 “试错”,别害怕他 “走弯路”。比如孩子想买一双很贵的运动鞋,家长觉得没必要。与其直接拒绝(“太贵了,不行”),不如说 “这双鞋要花掉你两个月的零花钱,你确定要买吗?买了之后这个月的零食钱可能就没了”。让孩子自己权衡,就算他最后买了后悔,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家长要明白,孩子总要自己经历一些事才能长大。比如他非要和成绩不好的同学玩,你说了几次没用,不如让他自己去感受 “和这个同学玩会不会影响学习”,真遇到问题了,他反而会回头问你 “该怎么办”。
第三招:“盯优点” 代替 “揪缺点”,让孩子愿意听你说
很多家长眼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成绩差、爱玩手机、不听话”),天天批评,结果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再差也无所谓。”
每天找一个 “具体的优点” 夸孩子。别说 “你今天表现不错” 这种笼统的话,孩子会觉得你在敷衍。要夸得具体,比如 “你今天主动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了,书桌看着真整齐”“刚才你帮邻居阿姨拿东西,挺有礼貌的”。
这些小事可能在你看来不算什么,但对初中生来说,能被家长看到优点,会觉得 “原来他们不是只盯着我的缺点”,心里会暖暖的,对你的态度也会软化。比如孩子被夸 “收拾房间整齐” 后,可能下次会更主动收拾。
批评前先 “说事实”,别翻旧账。如果孩子确实做错了事(比如撒谎、逃课),可以批评,但要就事论事,别翻旧账。比如孩子没完成作业,别说 “你天天就知道玩,上次考试也没及格,我看你这辈子都没出息”,这样的话只会伤孩子的自尊心。
正确的说法是:“我看到你今天的数学作业没写完(说事实),这会让老师对你印象不好,也会影响你的学习进度(说后果)。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给台阶)。” 先讲事实,再说后果,最后提供帮助,孩子更容易接受。
避开这 3 个 “雷区”,不然越努力越叛逆
很多家长费了半天劲,孩子却更叛逆了,可能是踩了这些坑。
别 “拿孩子和别人比”,比如 “你看人家某某,次次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 “你根本不喜欢我,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慢慢就会自暴自弃。
别 “偷偷查孩子的隐私”,比如翻日记、看手机聊天记录。如果被孩子发现,他会觉得 “你根本不信任我”,以后什么都不会告诉你。真担心孩子,可以直接说 “我看到你最近总玩手机到很晚,是不是有什么事?如果不方便说,写在纸上给我也行”。
别 “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比如在亲戚面前说 “这孩子特别叛逆,管不了”。初中生很爱面子,当众批评会让他觉得很丢脸,可能当场就和你翻脸,甚至记恨你很久。
初中生叛逆像 “炸毛猫”,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试着先倾听、给孩子选择权、多夸优点,你会发现孩子没那么难沟通。记住,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他们在长大,需要家长换一种方式陪伴。
你家孩子有哪些叛逆的表现?你试过哪些方法?有没有管用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家长少走弯路。
来源:萌系盟Aw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