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全球范围内器官短缺问题极其严重。以肺移植为例,等待名单上的患者往往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失去生命。而异种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即将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被科学家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潜在
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全球范围内器官短缺问题极其严重。以肺移植为例,等待名单上的患者往往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失去生命。而异种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即将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被科学家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潜在途径。
猪因其器官大小、生理功能与人类相似,且易于基因编辑,成为最有潜力的异种器官供体。近年来,猪心脏和肾脏移植给人类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功。2022年,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首次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了一名患有严重心衰的患者体内,患者存活两个月后因猪巨细胞病毒感染去世。2023年,阿拉巴马大学团队成功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到人体后,肾脏持续运作一周,并提供机体运转所需的肾功能;纽约大学团队也同时发布进展,将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到一位脑死亡者体内,肾脏存活并发挥功能长达32天。相比之下,肺脏移植难度更大,因其直接接触外界空气、血流丰富、免疫反应复杂,极易发生排斥和感染。
刚刚,《自然-医学》杂志展示了猪器官异种移植的又一里程碑式进展。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
根据论文介绍,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敲除了三个可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的基因,同时插入了三个保护性基因,以降低排斥风险。受试者有重型颅脑损伤,经多次独立评估确认已脑死亡。移植手术完成后,医疗团队采用了复杂的免疫抑制方案,包括抗T细胞、抗B细胞、补体抑制和抗炎药物等多种组合。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研究在第9天时应家属要求结束。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挑战。术后24小时,移植肺出现水肿,类似原发性移植肺功能障碍,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术后第3天和第6天,出现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导致肺组织损伤,虽然后来部分恢复,但仍表明免疫系统仍在积极攻击外来器官。炎症因子如IL-6、IL-10的显著升高,也反映出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
研究者指出,这些发现标志着向猪-人肺移植迈出了第一步,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供体猪的基因改造和免疫抑制药物,从而避免免疫介导的肺排斥反应,维持长期功能。期待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这项技术将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He, J., Shi, J., Yang, C. et al. Pig-to-human lung xenotransplantation into a brain-dead recipient.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861-x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财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