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梁》歪曲了高密和胶东抗战历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2:34 2

摘要:老徐认为,《红高梁》作为小说怎么写都是可以的,但作为信史是不行的。因为高密和胶东的抗战不是莫言写的那样。高密和胶东的抗战主体主力不是“土匪”。余占鳌在高密没有原型。小说可以想象出一个“土匪英雄”,但真实的抗战就不能这样写。

抗战胜利80周年,莫言的歌剧《红高梁》上演,演绎余占鳌这一“土匪英雄”。高密还搞了“红高梁”抗战馆。

老徐认为,《红高梁》作为小说怎么写都是可以的,但作为信史是不行的。因为高密和胶东的抗战不是莫言写的那样。高密和胶东的抗战主体主力不是“土匪”。余占鳌在高密没有原型。小说可以想象出一个“土匪英雄”,但真实的抗战就不能这样写。

这就像方方写的封城日记,如果你是写小说,任你怎么写可以编造。但你说是写武汉疫情新闻,就是不行的。小说可以编造想象,但新闻必须真实。你写抗战的小说,怎么编是你的事,但你说这是真实的高密抗战历史就是不行的。

莫言的问题,就是往往把小说说成事实。你在小说里可以写吃煤和不穿裤子,但你说这是真事失实了。

莫言的高密县地处胶东,抗战时是鲁中军区、胶东军区、滨海军区的结合部。

抗战爆发日军还没到达,胶东就爆发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大家想不到这次起义是由一支红军为主体发起的。这只红军游击队创建于1934年,在崑俞山建立根据地坚持打游击,1937年年底早于黑铁山起义两天率先在天福山举行抗日起义。

1937年底在寿光举行的牛头镇起义是共产党员马保三发起。马保三是寿光人,1924年入党,在寿光发动农民运动,搞得红火。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马保三逃到了东北并进入朝鲜,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参加了东北抗联,1937年回到寿光被 捕,被 我党营救出来组织了牛头镇起义。

牛头镇起义后,从陕北派来的红军韩明柱就来到寿光,被 正要逃跑的国民党县长拘押。由于国民党逃跑,县城一片混乱,我党通过不愿意逃跑的十几个国军乘乱救出韩明柱。

韩明柱只有21岁,但已经是身经百战,担任了红军的团政委。抗大毕业后,成为中央派往山东的8个红军之一。脱身之后,韩明柱立即去牛头镇和马保三会合。马保三曾参加搞联,因此部队训练不错。当时得知一个日本车队经过寿光,就带领40名战士在三里庄设伏。日军三辆车,中间一辆是吉普车,前后各一辆大卡车坐着十几名日军。韩明柱命令集中火力打中间的吉普车。当吉普车弄到火力范围,韩明柱开枪打死司机,吉普车撞到路边。前面的车听到枪声拼命地往前开,开走了。后面的那辆车也掉头往回开逃跑了。

吉普车上的另一个日军也被 打死,一个日军打开车门出来,就被 一个战士刀劈两半。有一个日军受伤跑进了村子里,躲在院子里。村民一涌而上包围了院子,日军开枪反击,有村民中枪死亡。但是村民还是爬上屋顶,用石头砸 中了屋里的日军,将其砸死。

这是八支队的第一仗,打列日本军官3名,和士兵1名。

没人会开车,村民牵来三头牛把车拉回了村子。八支队就用牛拉着吉普车到各个村子里去游街,宣传抗日,年轻人纷纷受到激励参加八支队。

韩明柱的三里庄战斗鼓舞了高密县没有南撤的国民党军队曹克明部,他们成立了游击队,1938 年春,他们400人在胶(县)沙(河)公路上埋伏袭击日军,日军5 辆军车进入埋伏,第一辆车轮胎被耙齿扎穿,停住不动,曹部伏兵立即投弹炸死车内日军。后驶进村内窄路的汽车,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村内伏兵四起,围击日军,并以高粱秸引火烧汽车,日军无一脱逃。此战,歼灭日军39 名,内有日军中将中岗弥高; 缴获汽车1 辆(其余被烧毁),轻重机枪各1 挺,七九式步枪30 余支,子弹数万发,军刀3 把(其中将级军刀1 把),文件1 宗。游击队伤亡30 余人。

1938年底,115师主力来山东,主要部署临沂和日照滨海军区,后来的38军就在这一带活动。随后129师的部分部队来到胶东和潍坊。许世友主政胶东,王建安主政潍坊。抗战胜利时,胶东军区走出了坚守塔山的41军等四个野战军。胶东27军、潍坊26军、渤海28军,成为华野主力。潍坊属于鲁中军区,但王建安到任后独立性比较强,去东北时,靠近泰安的老二团去了东北,这就是东北三纵。威远堡战役和胡家窝棚击毁击毁廖耀湘兵团司令部,都是三纵进入战史的战例。王建安留在了山东,这就是26军。

看看八路军、解放军的这些英雄部队和战功,抗日根据地高密何来的“土匪英雄”余占鳌?

《生万物》的宁财主、宁绣绣和《红高梁》的余占鳌、九儿,都是莫言和那个作者以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来源:徐明天天天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