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宇刚入园时,总是紧紧攥着妈妈的手,眼神里满是不安。进了教室,别的小朋友都欢快地跑去玩玩具,他却独自缩在角落,像只受惊的小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画画的时候,别的孩子下笔大胆,他却拿着笔,手微微颤抖,半天不敢落下,生怕画错。还有小雅,对声音极为敏感,教室里稍
我在幼儿园工作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孩子。其中,有几个敏感型孩子的情况让我一直记在心里。
小宇刚入园时,总是紧紧攥着妈妈的手,眼神里满是不安。进了教室,别的小朋友都欢快地跑去玩玩具,他却独自缩在角落,像只受惊的小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画画的时候,别的孩子下笔大胆,他却拿着笔,手微微颤抖,半天不敢落下,生怕画错。还有小雅,对声音极为敏感,教室里稍微有点嘈杂声,她就会立刻捂起耳朵,小脸涨得通红,显得十分烦躁。
这些敏感的孩子,着实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他们好像总是放不开手脚,创造力也难以展现。不过,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敏感特质和创造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提到,孩子在主动性与内疚阶段,特别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去探索世界。敏感的孩子对环境变化更为敏锐,他们内心其实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想法,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途径来释放。他们能留意到别人容易忽视的细节,这其实就是创造力的萌芽。
既然明白了敏感特质和创造力的关联,那该如何激发这些敏感型孩子的创造力呢?通过日常观察,我总结出了三个核心支撑点。
首先是建立安全感充足的探索环境,并且避免过度干预。就拿小宇来说,我给他布置了一个安静、温馨的小角落,里面放上他喜欢的绘本和小玩具。起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慢慢地,他开始放松下来,在这个小天地里自由地发挥想象。我也不会一直盯着他,给他足够的空间去探索。
有了安全的环境,接下来就要在素材上做文章,用生活化素材替代结构化玩具。有一次,我把几个废旧纸箱拿到教室,告诉孩子们可以用这些纸箱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小雅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把纸箱拼成了一个小城堡,还在上面画了好多漂亮的图案。这种没有固定玩法的素材,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除了环境和素材,亲子协作式创作也很重要,它能实现孩子的情绪疏导与思维拓展。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绘本。有个孩子和家长把自己的生活故事画成了一本绘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还拓展了思维。
了解了激发创造力的三个核心支撑点后,我再给大家分享几个家庭里就能玩的小游戏,帮助家长在家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第一个是“纸箱大冒险”。找几个废旧纸箱,和孩子一起把它们拼接起来,做成一个大迷宫或者城堡。孩子可以在里面扮演各种角色,尽情展开想象。
第二个是“树叶贴画”。秋天的时候,带孩子去捡一些树叶,回家后和孩子一起用树叶贴出各种图案,比如动物、花朵。
第三个是“旧物改造”。把家里不用的瓶子、罐子收集起来,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变成小笔筒、小玩偶。
第四个是“故事接龙”。家长先讲一个开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编故事,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个是“影子游戏”。晚上,关上灯,用手电筒照出各种影子,让孩子根据影子来编故事。
第六个是“绘画日记”。让孩子每天画一幅画,记录自己当天的生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不过,在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常见的教养雷区需要我们避开。
第一个是过度保护。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机会,创造力自然也难以发展。
第二个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规则来。创造力需要自由发挥,如果总是给孩子设定很多规则,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
第三个是忽视孩子的感受。敏感的孩子内心比较脆弱,家长要多关注他们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敏感型的孩子也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光芒。
来源:二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