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这三年,简直像一场马拉松,家长和孩子都得咬紧牙关。我接触过不少家长,发现那些把孩子送进985、211的,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件事。别急着反驳,看完你就懂了。
高中家长必修课:做好这十件事,孩子想不成材都难
高中这三年,简直像一场马拉松,家长和孩子都得咬紧牙关。我接触过不少家长,发现那些把孩子送进985、211的,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件事。别急着反驳,看完你就懂了。
第一件事,别盯着鸡毛蒜皮。孩子书桌乱成战场,袜子扔得满地都是,这些事真的不用天天念叨。但要是染上抽烟、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必须当场翻脸。我见过太多家长,因为孩子没叠被子吵到半夜,结果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抓大放小不是不管,而是把精力放在真正要命的地方。
第二件事,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我邻居家闺女有次月考砸了,在屋里嚎啕大哭。她妈非但没开门,还在客厅骂"没出息"。结果这姑娘第二天直接请假去医院,诊断出焦虑症。现在人家娘俩有个暗号——敲三下门代表"需要拥抱",轻敲两下是"我要吐槽"。你给孩子喘气的空间,他才能扛住更大的压力。
第三件事,别把自家孩子当参照物。我表姐家儿子在年级排三十名,非要把班里第一当目标。结果越比越蔫,有次数学考了78分直接摔笔。后来表姐改口:"你上次物理从不及格到80分,这进步够买十杯奶茶了!"你猜怎么着?孩子现在物理稳在90分以上,总排名蹭蹭往上蹿。
第四件事,家长先当充电宝。见过凌晨两点还在刷短视频的家长吗?第二天孩子上课打哈欠,他还骂"没精神"。这就像手机电量只剩1%,还怪应用耗电快。我认识个爸爸特绝,每天下班带份报纸回家,晚饭时跟孩子聊半小时社会新闻。现在他儿子不仅成绩稳,还成了班里的时政小专家。
第五件事,升学信息比菜价还得记准。去年有个孩子拿了省级竞赛奖,他爸居然不知道能参加强基计划。等反应过来,报名都截止了。现在升学渠道比超市货架还复杂:综合评价、专项招生、港澳台联考...建议家长定期刷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加几个靠谱的升学公众号,关键时候真能捡漏。
第六件事,鼓励要说到点子上。我同事有句名言:"考砸了说明有进步空间,考好了证明方法有效。"他儿子理综考崩后,他拿着卷子分析:"这道电磁学题跟去年高考题差不多,咱们集中攻克这类题型。"结果孩子重新刷题后,下次考试直接多拿了15分。会说话的家长,连批评都能变成动力。
第七件事,沉默有时比唠叨管用。我们班上有个学霸,他爸妈从不说"加油""努力"。高考前三个月,书房永远摆着切开的柠檬,床头总有冰镇牛奶,床头柜上放着手写的"睡够八小时"。结果这孩子以全省前50名的成绩冲进清华。你看,行动比一万句口号都有用。
第八件事,当军师不如当后勤。我见过最离谱的家长,拿着《五三》给孩子制定作息表,精确到分钟。结果孩子直接罢课三天,说"要么你替我上晚自习,要么别管我"。后来改成每周陪打两小时篮球,成绩倒涨了20分。高中生要的不是战术指导,是情感支持。
第九件事,志愿填报要像谈恋爱。去年有个孩子刚过一本线,他爸妈随便看了几篇攻略,非说"金融专业好就业"。结果孩子被调剂到冷门方向,读得痛苦不堪。其实现在信息这么透明,提前研究目标专业的就业率、课程设置,甚至找学长学姐聊聊,比盲目跟风靠谱多了。
第十件事,进屋先敲门。我亲戚家儿子成绩下滑,他妈趁孩子上学翻书包,结果发现里面藏着全国作文大赛的获奖证书。母子俩冷战半个月,孩子连决赛都放弃了。现在她学精了:进房间先敲三下,看日记本前要打申请。你给孩子留面子,孩子才会把你当盟友。
说白了,高中家长就是个"多面手"——既要当心理辅导员,又要做情报侦察兵,还得干好后勤部长。但咱们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帮孩子成长为能扛事、会思考、懂生活的成年人。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二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