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能、智造佛山!佛山登上央视一套《绿水青山中国答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0:28 2

摘要:车间轰鸣奏响制造强音,高楼林立交织钢铁森林,这里便是珠三角的工业重镇——广东佛山。工业的骨架,能否托起绿色的未来?这座以制造定义自身的城市,正站在工业雄心与生态渴望的交汇点。

车间轰鸣奏响制造强音,高楼林立交织钢铁森林,这里便是珠三角的工业重镇——广东佛山。工业的骨架,能否托起绿色的未来?这座以制造定义自身的城市,正站在工业雄心与生态渴望的交汇点。

8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绿水青山中国答卷》聚焦佛山,以《绿色动能 智造佛山》为主题,解码这座制造强市从“制造”到“智造”的绿色蝶变。

从土地集约到能源革新,从碧水攻坚到智能重构,佛山正以生态转型定义新的发展范式,讲述绿色与产业共生的中国故事。

腾笼换鸟,空间重构:从“三旧改造”到“工厂上楼”

佛山的发展史,是一部制造业的进化史。从明清时期的手工艺精绝,到改革开放后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经济的腾飞也曾伴随着烟囱密布的阵痛和土地低效的困境:近八成工业用地仅贡献不到两成产值。

为破解难题,一场“三旧改造”拉开序幕。在禅城东华里,古街坊的青砖灰瓦被赋予新的生机;在顺德产业园,50米高的厂房里,企业各居一层,“工厂上楼”,环保共治,绿色共生。

当数十家企业共享一栋楼,当工业废污被集中处理,佛山不仅节约出17.1万亩的土地,更为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更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新路径。

驱散烟尘,能源革新:从“万物皆可陶”到“氢焰蓝图”

陶瓷,曾是佛山最耀眼的产业名片,也一度成为环境治理的难点。为助力实现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佛山正以氢能革新传统制造。

今天,仙湖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用“氢焰蓝图”破解陶瓷产业的“高碳”难题,氨氢燃烧的零碳火焰让氢能公交、氢能船舶驶入日常。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示范量产线已在佛山顺利投产,这标志着氨氢窑炉技术正式从实验走向规模化示范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顺德龙江诞生了中国第一张现代沙发。如今,在龙江镇的家具工厂,一把可回收率高达95%的办公椅,不仅推动了材料循环利用,也生动诠释了佛山“智造”的全生命周期环保理念。

织锦水岸,激浊扬清:从“鱼米之乡”到“无水染坊”

一口鲜甜的顺德鱼生,是佛山水清岸绿的生动注脚。为激浊扬清,佛山直面纺织印染这一排污大户,并展现出极致的绿色智慧。

在佛山,既有一天回收14.2万吨污水、年节约4000多万吨自来水的“极限回收”系统,更能看到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全球首个实现纤维素纤维“无水染色”的工业样板。十年磨一剑,这一创新系统,让每件衣服染色用水减少95%,用盐减少100%,实现生产全流程废水近零排放,为全球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今天的佛山,昔日的工业水道,如今正蜕变为城市的生态风景线,清澈的水域让延续千年的龙舟竞渡焕发新活力,也孕育出更多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2023年,佛山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这一年,佛山旅游收入突破600亿元。绿水青山不再只是风景,更是产业升级的底色。

智造为核,重塑逻辑:从“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

佛山的绿色转型,核心在于以“智能制造”重塑发展逻辑。服务千人食堂的炒菜机器人,以及误差不超过0.05毫米的视觉检测机器人,都体现了智造对生产效率与环保的兼顾。

在拥有超8000名设计师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绿色创新更是从源头注入,推动着佛山从“造产品”向“造生态”的深刻变革。

从一台机器人到一整条产线,从设计师对环保细节的坚守,到工程师对传统工艺的重构。佛山,这座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制造高地,正以绿色与智能深度融合,重塑制造的底色,制造强市与生态优城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徐徐铺展。

这不仅是一次科技的重构、模式的更替、结构的优化,更是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与治理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从这里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之路正在被写下鲜活而坚定的篇章。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