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水文老兵”姚振峰:坚守洪峰一线,守望万家安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1:55 2

摘要:受今年1号台风“蝴蝶”与西南季风叠加影响,6月14日至18日绥江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江河水位显著上涨。其中,6月18日7时05分怀集站录得55.22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5.22米,为该站建站以来最高洪水位,超百年一遇。奋战水文一线31年的肇庆水文局怀集水文

受今年1号台风“蝴蝶”与西南季风叠加影响,6月14日至18日绥江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江河水位显著上涨。其中,6月18日7时05分怀集站录得55.22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5.22米,为该站建站以来最高洪水位,超百年一遇。奋战水文一线31年的肇庆水文局怀集水文站站长姚振峰坚守岗位,与洪峰博弈,为怀集县城7万群众的安全转移抢出宝贵时间。

姚振峰

洪峰来袭的极限赛跑

“只要自记井的浮子水位计还在转,只要数据还能传出去,我必须留下!”受台风“蝴蝶”引发的强降雨影响,6月15日至18日,绥江怀集段在短短4天内连遭3轮洪峰冲击。

姚振峰坚守监测一线

6月17日预报水位将复涨至54米,真正的考验来临。

临江而建的怀集水文站,即将沦为水中孤岛。站内仅剩姚振峰一人。

怒吼的江水,涌入一楼,直逼二楼。“一定要留下来,一定要把数据传出去。”姚振峰深知,水文站报出的每一组数据,都直接关乎群众安危、救援调度和防汛成败。数据就是生命线,不仅要测得到、报得出,测得准。

姚振峰回忆到,洪水漫过一楼,站内其他5名年轻技术人员便转移至旁边的怀城大桥,在桥头花池紧急加装临时水尺。站外,年轻队员牵着绳、打着灯,风雨中冒险操作走航式ADCP测流;站内,姚振峰紧盯浮子水位计、功能水尺与临时水尺三方数据,反复核对。

18日凌晨2时42分,水位升至54.94米,自记井的浮子水位计不堪重负,停止了转动和数据发送。姚振峰从二楼窗口跃入救援艇,撤离到桥上监测点,与同事们会合。

6月18日7时05分,站房水尺定格在55.22米——迎来了建站以来的最高洪峰,超出警戒线5.22米。

6月18日凌晨,姚振峰坚守在水文站保护水文数据传输,最后才从站房撤离出来

舍小家顾大家

洪水过境,坚守一线的姚振峰把水文站当成了家。妻子黄旦花作为怀城街道的工作人员,也忙着疏导当地群众。不同岗位的夫妻俩,都奔走在防汛的一线。

“从6月15日到6月24日,他只匆匆回过两次家,拿了换洗衣服就回站。”黄旦花回忆到,每次洪水来袭,姚振峰都是以站为家。

洪水肆虐时,怀集水文站成了“孤岛”。在肇庆大大小小的防汛工作群里,水文信息发布渠道也不时涌入群众求助的消息。

洪水漫上二楼,妻子关切的电话也来了。“我很好,你别占线。”匆忙挂完妻子的电话,他又投入工作中。

水文的基因,就是要守好万家平安。“检测数据,是我的工作,我不能跑,数据也不能断。”融入姚振峰血脉的责任感,是31年风浪刻下的“水文基因”。

8月26日上午,姚振峰正在值班室汇报数据。水文监测、设备维护、值班值守,守护绥江母亲河的信念根植于心。

薪火相传续写水文文章

绥江的流速、水位、流量、水质、泥沙等这些基础数据,支撑着绥江流域的防汛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

在这场与绥江生死博弈的96小时里,49岁的姚振峰,带领着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年轻队伍,在断水断电断网断路的极端环境下,坚守怀城大桥观测点,坚持每10-15分钟报汛一次,高强度人工报汛持续整整24小时,成功报送水位数据200余份,为防汛决策提供了不间断的关键支撑。

独当一面,敢挑重担,怀集水文站的年轻“新兵”们在洪峰过境中不断磨砺成长。

“这些青年骨干已逐渐挑起重担,将他们的信念与滚烫的责任心一并融入奔流的绥江,让守望的薪火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在洪峰“大考”中,姚振峰点赞小伙伴。

水文站报出的每一组数据,都直接关乎群众安危、救援调度和防汛成败。“水文数据就是生命线,不仅要测得到、报得出,更要百分百准确。”姚振峰对水文站的年轻伙伴们分享,水文站的劳动,就是坚守在数据源头,反复核对、精益求精。“这份严谨不是机械的工序,而是对人民安全的守护。再怕不退缩,再难不放弃,因为准确就是责任,守护就是信仰。”

文、图|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黎芷玲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