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不是“富贵病”,也不是“老年病”,而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疾病。它的可怕,不在于血糖一高就会立刻要命,而在于它像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地摧毁你的血管、神经、眼睛、肾脏,甚至心脏。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糖尿病久治不愈,恰恰是因为没有及时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那糖尿病在恶化时到底会有哪些表现?哈佛医学院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的研究都指出,有5个早期警示信号不容忽视,一旦出现任何一个,都建议尽早就医处理。
糖尿病不是一时之病,而是一个长期、高风险、全身性进展过程。它不仅仅是“血糖高”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代谢失衡。
初期可能只是饭后血糖轻微升高,但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对大血管、小血管、神经纤维造成不可逆损伤。若控制不力,糖尿病可迅速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截肢、尿毒症。
而这个过程常常是无痛、无感、无声的。很多患者在血糖异常多年后才被确诊,甚至一些人直到并发症找上门,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
因此,学会识别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就是给自己多争取一次主动权。
1. 视力突然下降或眼前发黑
糖尿病患者的眼睛非常脆弱。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看东西发灰褪色,甚至出现视网膜出血、玻璃体混浊等严重情况。
如果你发现自己视力突然下降,或眼前像有“蚊子飞”,千万别只当是老花眼或用眼过度,这可能是高血糖对眼睛“下手”的信号。
2. 皮肤瘙痒、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会削弱机体免疫力,使得皮肤更容易感染真菌或细菌。常见表现为阴部瘙痒、手脚起皮、皮肤干裂、伤口久不愈合等。
尤其老年糖友,如果脚上哪怕是一个小伤口,都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足的前兆。一旦发展成溃疡或坏疽,治疗难度极大,严重时只能截肢保命。
3. 夜尿频繁、泡沫尿明显
糖尿病恶化往往会影响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增多,出现明显泡沫尿或尿液发白、异常粘稠。
同时,肾脏调节功能变差,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甚至一夜要起床三四次以上。
如果你近期出现尿液泡沫增多或夜尿频繁现象,请及时做尿常规检查。
4. 手脚麻木、刺痛,像“蚂蚁在爬”
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非常隐蔽。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灼热感、刺痛感或针扎感。
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更明显,像有蚂蚁在手脚上爬,甚至会影响正常休息。如果发展严重,还可能出现感知迟钝、肌肉萎缩等现象。
这些症状一旦出现,说明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已经开始,必须干预。
5. 食欲下降、体重骤减但没刻意减肥
很多人以为,体重下降是件好事。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无故下降反而是危险信号。
当胰岛素作用不足时,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只能不断分解脂肪和肌肉来供能。结果就是即使没控制饮食,仍然持续掉秤,同时伴有乏力、胃口变差、情绪波动等情况。
这种情况很可能意味着糖尿病进入代谢失衡阶段,甚至可能发展为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管住嘴:饮食是第一道防线,控制总热量,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优质蛋白。避免暴饮暴食,三餐规律,戒掉含糖饮料和精制碳水。
迈开腿:规律运动帮你控糖控压,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水平。
查得勤:定期体检,防患未然,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常规、眼底检查、足部检查等。至少每年一次全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糖尿病可防、可控,但不可轻视。真正让人致残致命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那些被忽视的信号和拖延的应对。
如果你或家人是糖尿病患者,请牢记身体发出的这5个“红色预警”。一旦出现一个,也不要犹豫,尽快就医、调整方案,才是对自己健康最好的负责。
参考资料:
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② 《糖尿病并发症防控手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年
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规范(2023年版)》,国家眼科诊疗中心
④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iabetes complications: How to recognize and prevent them. 2024
来源:靳医生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