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基层行 一所一品牌丨蒲公英“骑”迹:您的“普法指南”已送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31 2

摘要:在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配送箱中多了一抹法治亮色——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滨海司法所以福建省“蒲公英”法治品牌建设为契机,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创新打造“蒲公英‘骑’迹”法治品牌。该品牌以新就业群体为纽带,将法律手册、禁毒知识随订单送入千家万户,通

8月26日

《福建法治报》刊发

“法治基层行 一所一品牌”系列文章之

《蒲公英“骑”迹:您的“普法指南”已送达!》

👇

全文如下

↓↓↓

在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配送箱中多了一抹法治亮色——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滨海司法所以福建省“蒲公英”法治品牌建设为契机,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创新打造“蒲公英‘骑’迹”法治品牌。该品牌以新就业群体为纽带,将法律手册、禁毒知识随订单送入千家万户,通过“点线面”三维联动,首创“骑手—居民”普法裂变模式,将法治种子播撒在车轮滚过的每一寸土地,织就一张有温度的基层治理网络。

●品牌名:

蒲公英“骑”迹

●品牌内涵:

“蒲公英”是福建省司法厅打造的普法体系;“‘骑’迹”代表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足迹。“蒲公英‘骑’迹”这一品牌,立足于辖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多、流动性强的特点,让广大骑手化身为“移动普法载体”,编织城市法治经纬,实现法治宣传与基层服务的精准渗透。

●品牌亮点:

首创“骑手—居民”普法裂变模式突破传统定点宣传局限,发动骑手在配送中附赠法律手册,使每个配送箱成为移动普法站,实现法治宣传几何级扩散。该模式在禁毒宣传月中衍生出“移动禁毒骑手”实践,验证了其可复制性。

构建“情感—权益”双维服务链。线上通过AI生成袖章Logo、普法音乐强化群体认同;线下在驿站提供“法律处方签”及工伤认定等精准服务,将法治宣传融入权益保障全流程。

打造“科技+人文”普法载体。“法条+漫画+Q&A”手册降低理解门槛,“案例脱口秀”提升参与度,“智慧终端”集成8类法律服务,实现普法与服务的无缝衔接。该体系使骑手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激活了城市“移动网格”治理潜能。

精准破题

让法治融入奔跑的日常

清晨的曾厝垵配送站点,骑手正陆续赶到参加每日晨例会,滨海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早已带着法律手册和社区法律顾问等候在此。“骑手们时间就是金钱,为了不影响他们跑单,我们把晨例会普法控制在10分钟内。”滨海司法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普法内容紧扣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等法规,“这些都是跟骑手饭碗息息相关的‘必修课’。”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为粘贴品牌标识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直到出了事故才知道懂法多重要。”骑手小程的经历,道出了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声。

不久前,小程在送餐途中与陈某发生碰撞,交警认定其负全部责任。作为某外卖众包公司骑手,该公司为其投保了雇主责任险附加第三者责任保险,可事故发生后,公司却办理了简易注销。手足无措的小程,在站点听完法律讲座后,当即找到社区法律顾问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你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造成他人损害,应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法律顾问翻出民法典、公司法法律条文耐心解释,“公司虽已注销,但股东承诺对债务负责,且事故发生在注销前,因此股东要担责;同时,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内按合同约定赔付。”清晰的法律指引让小程吃下“定心丸”,他不仅顺利解决纠纷,更主动申请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

这样的精准服务,源于滨海司法所对新就业群体痛点的深刻把握。该群体规模庞大、年龄分化明显,权益保障常显薄弱——从业者常因交通违法引发事故,且多数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伤医疗保障缺失。传统普法因群体流动性强、时间碎片化难以奏效。为此,司法所将阵地直接设在配送站点,通过“案例脱口秀”解析交通事故定责、工伤赔偿等高频问题,针对配送纠纷、配送超时扣款等问题开出“法律处方签”,发放200余份《蒲公英“骑”迹》漫画手册,让法律条文变成“能看懂的指南”。“以前闯红灯图快想多送几单,现在懂了每一条交规都是咱‘肉包铁’的护身符!”小程的话,折射出法治意识在骑手群体中的悄然生长。

双链驱动

情感认同催生法治自觉

“没想到跑单之余,还能过个这么有意义的生日!”快递员小张在“法治生日会”上,手里拎着司法所准备的普法礼包,脸上满是惊喜。这场由滨海司法所联合社区举办的特别活动,既送上生日祝福,又把法律咨询台搬进了现场。

小张正是带着难题来的。前几日他骑行进入小区时,不慎剐蹭自动门杆,物业以“进口设备”为由索赔2万元。“这钱赔得合理吗?”他焦急地向“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求助。志愿者当即翻开民法典,指着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解释:“财产损失要按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你可要求物业提供维修发票,按实际花费赔偿。”

社区法律顾问为快递员解答法律咨询

听完解释,小张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滨海街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驿站时常上演。驿站里,还设置了法治加油站、法律咨询窗口,骑手空闲时可阅读法律知识、向志愿者咨询,切实提升法治获得感与职业归属感。

除了“权益”服务链,滨海司法所还巧用情感纽带增强认同。借助AI创作的主题歌《法随骑迹》在生日会上响起时,MV里闪过骑手熟悉的街景,有人跟着哼唱:“车轮飞转,法律手册装满行囊……”AI设计的品牌袖章别在胸前,法治元素与情感关怀的双重浸润,让骑手从“要我学法”变成“我要学法”。正如小张所说:“这里不仅解决我们的难题,更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城市建设者。”

裂变传播

从骑手变身法治播种机

“吴阿姨,这是您的奶茶,顺便带了本法律手册,里面有宠物饲养的规定,您看看?”骑手小李送餐时,总会多递上一份“法治包裹”。在滨海街道,像小李这样的“蒲公英信使”已有20多名,他们的配送箱不仅装着商品,更载着法治使命。

吴阿姨接过手册,正好看到宠物伤人责任的条款,连忙请教:“未拴绳的狗扑伤人,主人要担责吗?”小李指着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答道:“当然要担责,法律明确规定未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得负责。”这个插曲,让吴阿姨当即表示以后遛狗一定拴好绳。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在驿站为骑手普法

这样的“订单式普法”,源于司法所的巧妙设计——发动骑手担任普法志愿者,在配送时附赠法律手册,让单一送货行为变成流动普法场景。2025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期间,骑手更化身“移动禁毒骑手”,带着“禁毒礼包”穿梭街巷,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理念送进千家万户。

目前,滨海司法所这项首创的“骑手-居民”普法裂变模式,正释放几何级传播效能:200份原创法律手册经骑手传递,已送到众多居民手中;20名注册“蒲公英信使”的骑手,更带动百余同行自发加入传播链。正如主题歌所唱:“后座法典拼出法治星光,餐箱顺口溜唱响权利主张”——“蒲公英”的种子正随万千骑迹生根吐蕊,筑起基层治理“安心坐标”。

从站点普法到生日会互动,从骑手学法律到骑手传法律,滨海司法所的“蒲公英‘骑’迹”品牌,正让每一次配送都成为法治传播的契机。当法治精神随车轮流转、随包裹传递,不仅筑牢了新就业群体的权益屏障,更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种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