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抖音、红果短剧、哔哩哔哩、山海短剧等多个平台的屏幕上,一段跨越八十年的时空对话徐徐展开——微短剧《飞虎乘风》的上线,让无数观众透过光影,重新感受到柳州那段交织着炮火与匠心的抗战记忆。
8月15日,抖音、红果短剧、哔哩哔哩、山海短剧等多个平台的屏幕上,一段跨越八十年的时空对话徐徐展开——微短剧《飞虎乘风》的上线,让无数观众透过光影,重新感受到柳州那段交织着炮火与匠心的抗战记忆。
这部由广西山海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无锡怪森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的作品,不仅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扶持名录,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更成为“拍在广西”项目探索“影视+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该剧7月7日在柳州开机拍摄,全程在柳州取景,柳州机械厂旧址、飞虎队抗战遗迹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都在剧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一帧光影,串联起八十年的热血与传承
“没想到柳州还有这样一段和飞虎队并肩作战的历史!”观众王先生感慨道。《飞虎乘风》以独特的穿越设定,让现代中美青年回到1944年底的柳州抗日战场,见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与当地军民携手,救援飞虎队飞行员和柳州机械厂工程师的热血历程。
剧中的柳州机械厂,是故事的“精神锚点”。1928年,这里的铁锤声叩响了广西工业的黎明;1933年,广西第一架单翼教练机、第一台木炭汽车从这里诞生;烽火岁月里,它更成了抗敌前线的“隐形堡垒”——为飞虎队抢修战机、赶制零配件,甚至修复了我国缴获的第一架日本零式战斗机,为中美空军战术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
当镜头从历史拉回现实:柳州街头奔跑的东风风行、菱势汽车,正是从当年的工业火种中生长出的产业巨擘。每十台国产汽车就有一台“柳州造”,每五台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诞生于此——《飞虎乘风》巧妙地将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的发展轨迹融入叙事……这些又让观众看见,从“实业救国”到“工业强国”,柳州的工业魂从未熄灭。
一次融合,解锁“微短剧+”的文旅新可能
“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用年轻观众喜欢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该剧出品方负责人表示。《飞虎乘风》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传统抗战题材的表达边界:“硬科技”元素与“热血战”情节交织,让工业记忆不再是冰冷的史料;微短剧的轻量化传播特性,又让红色故事得以在年轻群体中快速发酵。
这种探索,与“拍在广西”项目的初衷高度契合。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影视+文旅”融合,而《飞虎乘风》正是这一思路的鲜活实践。它以柳州真实的抗战历史和工业发展为脉络,将红色文旅资源与工业记忆有机融合,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柳州的城市精神与历史底蕴。
一种回响,让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生长
“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枪炮轰鸣,更是民族工业在战火中的涅槃重生。”剧中的这句台词,道出了《飞虎乘风》的深层立意。它所展现的,不仅是八十年前的抗争故事,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不息的奋斗精神。
从当年柳州机械厂的工人们用铁锤敲出工业希望,到如今柳州汽车产业以庞大规模挺起中国工业脊梁;从飞虎队战机划破夜空的勇气,到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底气——《飞虎乘风》通过光影,让这种精神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力。
正如“拍在广西”项目所追求的,影视创作不仅是内容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激活。当更多扎根广西土地、讲述广西故事的作品涌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光彩。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