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6月30日,雅诗兰黛已经裁掉了超过3200个岗位,而且裁员还一直在保持,计划裁掉7000个岗位才罢休。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雅诗兰黛已经裁掉了超过3200个岗位,而且裁员还一直在保持,计划裁掉7000个岗位才罢休。
专门“收割”中产的雅诗兰黛,被富婆抛弃了?雅诗兰黛又怎么了?
净利大跌390%
被华尔街大鳄看跌
8月20日,雅诗兰黛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财报: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财年的营收为143.26亿美元,同比下降8%,净利润亏损11.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1亿元),同比狂跌390%。
不难看出,这是一份不理想的业绩。
果然,资本非常现实,财报公开当日,雅诗兰黛股价盘前跌幅一度高达15%。
图源:摩根大通
华尔街那帮“金融大鳄”更是给本来不富裕的雅诗兰黛雪上加霜,对其评级依旧维持“中性”,还预测未来一年,雅诗兰黛股价会下跌,甚至可能会跌超20%。
毋庸置疑,华尔街金融巨头们这是看跌雅诗兰黛了!
作为雅诗兰黛顶梁柱的护肤品业务,2025财年营收同比下滑12%,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2%。
从账面看上这块是盈利了,但背后栽跟头其实更猛,比彩妆、香水、头皮护理业务等亏损的业务更让雅诗兰黛失望。
其实消费者对美妆的购物行为已经开始转变,美妆市场已经进入了供过于求,缓慢增速的局面。
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
2024年,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为2364亿元,而2021年为2578亿元,短短4年的时间,该规模就蒸发了214亿元,市场复合增长率下降3%。
图源:界面新闻
这些年雅诗兰黛的产品基本没啥改变,而且价格还很贵。
HR、娇兰、还有国货珀莱雅、韩束、百雀羚等在直播带货领域崛起,给了雅诗兰黛痛击。
各大国际美妆巨头也在中国市场里内卷,就拿LV来说,蛰伏4年研发了口红这一新产品,而且还把首发选在了中国,就连全球第一家美妆店的选址,也开在了南京德基广场。
雅诗兰黛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则是选在了上海淮海路,为了拿下巴黎春天一层楼做专柜,硬是豪掷1000万港币。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雅诗兰黛的房租如此贵,产品也同样卖的很贵,生意一直很火。
2023年,雅诗兰黛还在电视剧《繁花》里打广告,市场还掀起了一阵怀旧风潮。
但是,2023年对雅诗兰黛来说并不顺利,迎来了自1995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败绩。
本来以为过了一年,疫情过后各行各业经济都恢复了,雅诗兰黛应该也会好转,结果还是让人失望。
美妆“三巨头”崛起
只见新人笑不见,不见旧人哭
左:Estée Lauder 右边:孙女
1946年,Estée Lauder(中文译:雅诗·兰黛)与丈夫Joseph创立了跟她同名的品牌,也就是如今的雅诗兰黛。
产品则是由其舅舅研发,主打四款产品,分别为清洁油、面霜、润肤液、精华。
雅诗·兰黛夫人一开始就打“高端局”了,从身边的贵族、中产富婆下手,平时总是在家中开宴会、排队,参加的人非富即贵,久而久之形成了“Re-Nutriv Club”俱乐部。
只是这牌子,当时的美国平民可买不起。
就拿白金面霜来说,当时市面普通的面霜售价10美元,而雅诗兰黛的白金面霜售价115美元,十倍的差距平民望尘莫及。
50年代雅诗兰黛的白金面霜
雅诗兰黛当时的客户也是名流、贵族、明星等客群,产品除了贵没毛病。
现在买主打产品送小样,其实也是雅诗·兰黛夫人发明的,雅诗兰黛第一次送小样,还是在1947年入驻了萨克斯百货,大方的雅诗·兰黛夫人给去买产品的客户,都送了一款粉底。
但只入驻萨克斯并不满足,只做四款产品也不满足。
雅诗兰黛后面又有了Youth Dew(青春露)香氛沐浴油的新品出来,一时名声大噪。
到了1960年,雅诗兰黛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伦敦的哈罗德(Harrods)百货里开了第二家分店。
当时国外的美妆市场可不只有雅诗兰黛一家独大,在它之前是伊丽莎白·雅顿与赫莲娜·鲁宾斯坦两大美妆巨头占据着市场。
雅诗兰黛的出现,可以说两家巨头从此变成了三家巨头。
二代接班走大鱼吃小鱼之路
收购的新品牌慢慢变成老品牌
莱纳德·兰黛(Leonard A. Lauder)
1958年,雅诗·兰黛夫人的大儿子莱纳德·兰黛(Leonard A. Lauder)开始接班。
1933年,莱纳德出生于纽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到雅诗兰黛公司打工的时候年仅25岁,兼总裁和董事长,一直到2009年年9月才退休。
莱纳德与弟弟
有其母必有其子,在莱纳德的执掌下,雅诗兰黛也从一个家族公司,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从年销售额80万美元到百亿级别,而且产品也从英美国家开始远销全世界各地。
在莱纳德执掌期间,雅诗兰黛收购了很多品牌,也创立了很多子品牌。
LA MER、Tom Ford、Bobbi Brown、Jo Malone、Origins、Clinique、MAC、Frédéric Malle、Aveda等大众熟悉或小众牌子,都是雅诗兰黛的子品牌。
为什么如此痴迷于收购,也许是莱纳德早就意识到了雅诗兰黛会走到品牌老化那一步,所以在有生之年疯狂收购各种护肤品、香水、美妆小公司。
或许也是因为他不想雅诗兰黛被收购,所以与其被收购,还不如收购别人壮大自己。
毕竟当年与雅诗兰黛形成“铁三角”的伊丽莎白雅顿、赫莲娜也被收购了,另一个知名品牌露华浓更是淡出消费者的视线。
图源:网络
1968年,雅诗兰黛推出了倩碧这个“亲生”的品牌,这个牌子主要是“收割”比雅诗兰黛更下沉的客户,相当于一个富婆、一个中产的区别。
当年买不起雅诗兰黛的客群,喜欢他们家的产品,可以退而求其次买倩碧,质量也不会那么差。
也许是尝到了自己品牌的甜,1990年,雅诗兰黛又推出了悦木之源,又一个“亲生”的牌子。
市场也一度给到雅诗兰黛的积极的反馈,这两个“嫡系”牌子,补全了雅诗兰黛的“客群面”。
2020年,韩国的一个小众化妆品公司Have & Be Co. Ltd,也就是蒂佳婷这个品牌,也被雅诗兰黛拿下,连英国小众香水品牌Vyrao,雅诗兰黛也要收购部分股份。
虽然收购不少,但依旧赶不上当年收购的新品牌,如今也变成了老品牌的速度!
图源:网络
雅诗兰黛的招牌产品“小棕瓶”,定价千元左右,靠着“抗衰、变美”的护肤理念收获了一波中产客群。
1991年,雅诗兰黛推出的“小棕瓶”也确实不错,已经火了30多年,现在已经出到第七代了,占据了雅诗兰黛的“半壁江山”。
但从侧面看,雅诗兰黛这边靠小棕瓶,则有些在“啃老本”了,同行一直在推陈出新,雅诗兰黛的产品则显得有点年代感。
虽然市场对“小棕瓶”的反响一直都很不错,但也架不住线上、实体店和免税店,价格悬殊过大。
众所周知,去免税店买小棕瓶,尤其是海南、韩国等免税店非常便宜,销量也好,也是撑起了雅诗兰黛大部分业绩。
但对官旗或专柜来说,雅诗兰黛免税店对他们造成的竞争可想而知,如官方100ml的小棕瓶,免税店遇到活动,可以把价格达到300-400元左右。
为了和雅诗兰黛免税店抗衡,线上渠道加入了“价格战”。
久而久之,雅诗兰黛在富婆的心中就变味了,这款价格大跳水的产品开始烂大街了,中产贵妇以及富婆也不要了,转向其他更高阶的产品,如La Prairie(莱珀妮)等。
虽然雅诗兰黛也有更贵的“白金”系列,依旧没能挽回原来的“贵妇客群”的心。
迎来“至暗时刻”
家族二代、三代退居幕后
2020年,雅诗兰黛还把亚太地区的第一家工厂建在了日本,即便是疫情过后经济复苏,但这家工厂库存依旧堆积如山。
2023年,雅诗兰黛还连带着被陷入了“废水”的舆论风波,毕竟护肤品最大的成分便是“水”,可想而知雅诗兰黛这个工厂押亏了。
2024年,雅诗兰黛的创始人家族给员工们发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雅诗兰黛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截至2024年年底,雅诗兰黛家族第三代的孙子、孙女也都陆续离开了雅诗兰黛,虽然还有家族成员担任一些职位,但重要岗位已经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去打理。
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
雅诗兰黛现任总裁是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家族大部分成员陆续退出公司运营,选择稳居幕后,不过依旧还是股东。
现在横在这个百年老牌子的面前,有太多的痛点了:
靠啃老“主产品”,如小棕瓶等已经“咬”不动了,香水业务更是压力山大。
图源:界面新闻
国内外各大美妆巨头也正虎视眈眈,如欧莱雅、珀莱雅甚至奢侈品巨头们,如LVMH、香奈儿等都想在美妆市场分一杯羹。
外资奢侈品巨头们和美妆巨头们深谙一个商业秘诀,那就是得中国消费者的心,那便能盈利。
雅诗兰黛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美妆市场决定他们年底是吃肉还是喝汤。
事实证明也如此,只是中国消费者可不傻,溢价高、产品不升级,下一个更乖的道理也同样在美妆赛道上照用不误。
对此,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