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坑蒙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02:34 2

摘要:2025年8月,直播电商舆论场再度被推向风口浪尖。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公开点名批评部分头部主播及MCN机构,释放出监管信号。从央视到市场监管总局,多部门联合剑指行业乱象,违规带货、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无处遁形。这不仅是行业分水岭,也是监管层面的深度介入。

2025年8月,直播电商舆论场再度被推向风口浪尖。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公开点名批评部分头部主播及MCN机构,释放出监管信号。从央视到市场监管总局,多部门联合剑指行业乱象,违规带货、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无处遁形。这不仅是行业分水岭,也是监管层面的深度介入。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截至八月上旬,全国已经删除违法商品信息超450万条,关停相关网店近6万个,查办案件超过10万起。结合“黑名单”制度落实,直播平台、带货机构、个人账号将被置于更严格的监管之下,一旦触及红线,将面临高额罚款、封禁账号乃至刑事责任。行业“清流”与“浑水”界限日益分明。

曾作为“农村大姐”典范收获两千多万粉丝的“东北雨姐”,如今成为监管重拳下的反面教材。她依靠精心构建的“农家生活”人设迅速走红,而后被爆出视频拍摄地为高价租赁场景,而并非真实乡村农户;主打“纯红薯粉条”却屡次被权威检测揭示以木薯粉冒充。面对打假实录曝光,团队不但拒绝承认,还与质疑者肢体冲突,自证不清反而引发舆论逆转,最终官方确认其销售商品存在严重虚假标注并处以重罚,账号也随之永久封禁。即便如此,其团队依旧尝试通过改名、关联标签伺机复出,但频频受阻。

与“东北雨姐”个人塌房相比,“三只羊”MCN机构的几轮风波更触动行业神经。小杨哥领衔的“三只羊”数次深陷产品质量、宣传虚假等负面事件:自2023年以来,从上千元“和田玉项链”证书造假,到“澳洲原切谷饲肥牛卷”实际为重组肉,接连引来第三方检测、媒体曝光。央视2024年3•15晚会更直指其预制菜品产业链使用不合规原材料;同年中秋,其声称港式正宗的月饼品牌,被查出生产厂址实际位于内地,香港并无门店。涉案金额、影响范围巨大。最终,市场监管部门对“三只羊”开出近七千万罚单,并要求暂停经营整顿。

头部主播辛巴同样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他已多次宣布“退网”,但其自创品牌“棉密码”因添加荧光剂、硫脲(不合规成分)等健康风险频频登上黑榜。2024年曝出致癌物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行业乱象加速清理期,“冷处理”成为不少头部主播的选择。专家指出,“退网”行为并不代表法律免责,出现产品安全或虚假宣传,品牌方及主播依然需承担连带责任。

在强监管推动下,直播电商行业发生显著变化。过往以人设、流量堆砌的营销路径逐渐失灵。平台和MCN机构在选品、推广环节更加谨慎,第三方检测、一线溯源等环节被强调。行业协会推行标准化流程,严禁未经验证宣传。例如,在2025年上半年开展的专项治理中,全国四大直播平台联合下架涉及虚假宣传商品超30万件,供应链企业也加强合规培训,以防法律风险倒灌。

展望未来,直播电商将持续朝透明、规范方向演进。业内人士分析,去“神话”、重信誉,是目前及今后行业生态修复关键。机构与主播应摒弃夸大话术,聚焦产品本质,明确展示品质与来源,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公信力。对此,平台方也逐步完善风控系统,通过“数据+人工”双重审查,对重点主播实行实时监控。

行业升级过程中,类似“黑榜”“白名单”等信息动态披露机制,也让不良从业者寸步难行。随着监管经验的厚积,越来越多违法违规案例被曝光,每一起“塌房”都反映出市场净化的必然趋势。“农家人设”“低价噱头”“明星站台”时代逐步远去,真正考验的是产品、供应链与诚信,优胜劣汰将成为行业新常态。

直播电商的兴衰,背后既是互联网经济产业的缩影,也折射出中国消费转型升级中的阵痛。监管风暴之后,行稳致远需要更多参与者共同遵守底线、回归本质。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场行业净化风暴,实际上也是权益保障的升维。正如主管部门所言:“让每一份带货都在阳光下。”#头条创作挑战赛#

来源:拾一月说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