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合肥市调研聚变能源未来产业。他强调,抢抓聚变能源技术突破关键窗口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聚变能源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步伐。
安徽新闻联播消息,8月25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合肥市调研聚变能源未来产业。他强调,抢抓聚变能源技术突破关键窗口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聚变能源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步伐。
调研中,王清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院士专家、企业家意见建议。他指出,要深刻把握聚变能源全球竞争格局,立足安徽优势,建强用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孵化转化创新载体,更大力度集聚创新和产业资源。要着力培育聚变能源产业集群,系统梳理“沿途下蛋”技术项目,精准开展场景对接和“双招双引”,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科技、产业、资本相互赋能。
解读:素有“人造太阳”之称的聚变能源,具有燃料丰富、安全可靠、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经济性明显等诸多优点,被视为人类最理想的“终极能源”。
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已开始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发展。根据聚变工业协会(FIA)今年7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截至目前已达到97.66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超过414%。微软等大型科技企业纷纷加入赛道,一场全球范围的“逐日之战”已经打响。
近年来,核聚变已被纳入我国未来产业重点布局。例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
2024年,工信部等7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未来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一政策信号,也被视为“吹响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迈向落地应用的冲锋号”。
在这场事关未来能源格局的竞赛中,安徽及合肥有着明显优势。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EAST、BEST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已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
此前,安徽明确要积极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在合肥“6+5+X”产业集群中,聚变能源正是合肥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目前,合肥已汇集聚变能源产业链企业70余户,涵盖上游超导线材等生产,中游主机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下游设计运营商的全产业链。
随着聚变能源迎来发展窗口期,安徽已经开始期待,“点亮聚变能源第一盏灯”。
#动向我国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
证券时报消息,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8月26日正式开业。市内免税店由中免集团、深圳免税集团、深业集团联合打造,该店位于深业上城一层,面积近3000平方米。门店聚焦消费者多元需求,涵盖美妆护肤、腕表首饰、高端酒水、国潮精品、科技电子等品类的商品。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央视新闻消息,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重庆力争培育40家百亿级企业
“重庆发布”消息,8月25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0家,累计培育(潜在)独角兽和瞪羚等优质企业30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达40家。
沿江高铁武宜段开始试运行
“中国铁路”消息,8月26日8时46分,随着55402次首趟试验列车从宜昌北站驶出,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沿江高铁武宜段位于湖北省境内,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建成通车后,武汉至宜昌的铁路最快旅行时间将从2小时压缩至1小时左右。
#数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8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据介绍,我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短短几年,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放榜暑期出游,哪些城市更热门?
8月25日,携程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2个月的超长时长使国内游客近半数选择了长途出游,整体消费结构更趋理性。
7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刷新同期纪录,“清凉”成为暑期旅游第一关键词。威海、黔东南、秦皇岛、大连、青岛、烟台、安吉、桂林、大理白族自治州、贵阳等平均气温不超过30℃的目的地,携手冲进携程口碑榜“暑期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大连、威海、青岛、烟台同时进入国内游增速前十五目的地,平均旅游订单呈双位数增长。
今年“包车游+避暑度假”模式受更多游客青睐,热门避暑地贵州、云南等地订单同比增长80%以上,小众避暑目的地内蒙古赤峰、辽宁丹东,吉林白山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今年暑期亲子家庭租车自驾游订单同比去年增长77%。暑期国内自驾热门城市依次为成都、乌鲁木齐、三亚、西宁、海口、贵阳、大理、上海、北京、广州。
另据8月26日飞猪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快报》, 今年暑期长线游占比进一步扩大,新疆、内蒙古、云南、辽宁、宁夏等目的地增速领先。
从出游总人次来看,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是暑期游热门目的地。从增速来看,内蒙古、新疆、山西、云南增速靠前,像新疆昭苏、云南怒江、海南昌江、云南德宏、江西景德镇等地,今年暑期的旅游订单量均接近同比翻倍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