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观点,如何通过体系化布局达到好的决策效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0 20:14 1

摘要:好的决策与很多因素有关。了解决策对象的程度,了解对手的程度,以及了解决策过程中团队的能力,还包括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问题。此外,执行决策所需的因素是否具备也很关键。因此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决策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决策执行结果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所以要想真正实

好的决策与很多因素有关。了解决策对象的程度,了解对手的程度,以及了解决策过程中团队的能力,还包括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问题。此外,执行决策所需的因素是否具备也很关键。因此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决策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决策执行结果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好的决策结果,就需要研究如何建立一套方法来达成这个目标。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种体系化的布局,带来良好的决策效果。为此我们需要研究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决策为什么需要体系化布局;第二,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第三,如何克服影响决策的问题;第四,未来决策实现的路径和基本规律有哪些;第五,几点结论和建议。

一、决策为什么需要体系化布局?

关注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好的决策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总结起来,首先是环境影响因素。举个例子,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选择在春天播种就是环境因素决定的,秋天收割同样受环境因素影响。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时说过,做任何事都要懂得环境与决策的适应性。

同时,我们还要看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确。该有的行为有没有?比如该做的调查有没有做,该有的虚心请教有没有做到?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具备辨别真伪、好坏、真假的能力?这些决策所需的要素是否都具备?此外,我们在上一期讨论过,决策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明确决策者身份——你的身份是否符合决策要求?是否有其位谋其政?这就是我们总结的决策特点。

但仅仅具备这些决策要素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关注决策的执行过程。比如是否有合适的执行人?是否具备执行条件?能否高质量地推进决策的步骤和过程?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能总结出一个基本方法:决策需要体系化布局。"体系化布局"是近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布局",从而推动数据化落地。

所以说,做出好的决策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力,以及克服困难达成决策效果的各种因素。将决策因素和执行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决策目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系化布局。因此,体系化布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完整体系;第二,对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短板因素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分析;第三,不断克服困难,逐步接近并最终达成决策目标。

这也是我们对决策执行的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规划合理性的问题,确保做出正确规划;下一步就要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如何推动科技落地和进步,如何促进科技发展等问题。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推动科技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等目标,这正是体系化布局带来的要求。

二、在决策过程中进行体系化布局有哪些要求?

既然我们认为好的决策需要好的执行,好的决策需要完整的体系——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论证过的,那么要达成好的决策效果就需要更加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就要对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排列分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决策要素分析",然后根据各要素的权重形成决策模型。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需要优先克服的困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有一种能力至关重要,那就是对决策执行所需环境要素的判断力。

比如大家看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兵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环境因素——下不下雨,气候是否适宜,有没有良好的天气条件?行军打仗时能否避开各种水患,避开不利的水路影响。比如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没有被砍断。如果当时铁索桥被砍断,红军就无法强渡大渡河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力极其重要。

后人回忆,当时如果砍断铁索桥,红军很可能要走石达开的老路,这就是地利的重要性。而"人和"则是指人与人能否团结奋进。比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和南北朝为什么那么混乱?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大一统的体制,人不和——大家都想争夺兵权造反,导致皇权更迭频繁,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最终形成乱局。到了隋唐时期,就开始特别强调内部的团结。

隋朝开了个好头,统一了南北方。而唐朝之所以重视诗歌创作、强调人文精神,就是要用文化来约束人们的野蛮行为,提升人的文明素养,这才有了唐朝289年的基业。之后经过53年的五代十国,到北宋960年建立,直至1279年南宋灭亡,这段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因为文化的繁荣能够凝聚人心。这就是体系化布局带来的启示——执行过程中需要执行文化、需要资源配合、需要对执行人员的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魏武卒",就需要士兵与盔甲完美配合,要形成强大战斗力就需要精良的装备保护。所以会发现,从最初的"裸战"逐渐发展到重视军事装备。后来商鞅变法解决的,就是让各地人才来到秦国,通过军功获得奖赏,这样人人都愿意来打仗,打完仗能获得军功爵位。这种体系化布局的结果,最终使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当然,秦统一后由于军队失去作战目标,加上对六国残余势力处置不力——没有真正消灭反对者,导致六国势力死灰复燃,最终推翻了秦朝。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继续推进大一统事业。他采取先分封诸侯、后逐步削藩的策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决策需要体系化布局,而这个体系化布局需要一整套配套措施来支撑。

三、决策执行过程中,体系化布局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们前面讲到,决策需要一系列要素,决策执行同样需要一系列要素。既然我们提出要用体系化布局来实现好的决策和好的决策执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决策要素很多,但总有那么几个是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是绝对不能缺失的。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要把"天时"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春天播种,可以借助天时让庄稼生长;但如果在冬天播种,那就难上加难。所以人要学会利用天时,利用环境。这告诉我们在设计决策要素时,首先要考虑那些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然后再考虑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当所有因素都具备了,最终就看人的能力了。这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决策要素排列问题。

另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克服困难的方式问题。比如中国古代著名的"愚公移山"故事,它的本质是什么?愚公真的能靠子子孙孙把山移走吗?其实不是,他是要树立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最终这种精神影响了人们,甚至感动了神明,最后神明帮他把山搬走了。这说明人在做事时首先要有一股精神,一种蓬勃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样最终就能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要学会的——构建决策体系的关键要素。

我们常说一句话:"人在关键时候要有点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开始就考虑客观困难有多大。我们要建立的就是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在进行体系化布局时,就要学会识别关键因素,要明白在不同阶段什么因素起主要作用。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国歼10C战机击落了三架法国"阵风"战机。通过构建体系化作战体系——包括布控雷达、红旗400、PL15系列装备以及预警机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模式。这样即使使用性能相对落后的歼10C起飞作战,也能瞄准并击落"阵风"战机。这说明什么?就是当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后,即使某些要素存在不足,仍然能够实现预期的作战效果。因为这个体系能够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所以,我们既要找到关键因素、培养关键因素,又要通过建立体系来弥补关键因素的不足。

四、好的决策如何与体系化布局相互配合?

好的决策由很多因素构成,但最根本的离不开决策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判断力和决策整合能力。好的决策需要团队的执行力,需要资源的配合,更离不开关键决策者对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决策者必须能够把握方向,避免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这就说明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既需要决策的体系化布局,也需要执行的体系化布局。但体系化的构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主要决策者来整合资源,塑造团队精神。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没有文化,不识字,但他为什么能东征西讨成为世界帝王?首先,他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困难时矢志不移。其次,他懂得团结人,知道如何把优秀人才聚集在身边。他善于利用王汗的势力,联合各个部落。同时,他更懂得整合团队力量,化解团队矛盾——无论是儿子之间的纷争、兄弟之间的不和,还是大将之间的冲突。在决策过程中,他善于集思广益。所以说,他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正是这一点让他取得了胜利。

但观察成吉思汗之后的元朝历史就会发现,忽必烈还算不错,八都也还可以。可是到了忽必烈之后,元朝内部就开始陷入纷争,各方势力无法形成合力,丧失了体系化布局的能力。最终,虽然元朝很强大,却仅仅维持了98年就被明朝取代。这就是教训:没有体系化的决策,没有体系化的布局,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就很难达成好的决策效果。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研究体系化布局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决策和决策执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好的决策,自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但即便有了好的决策,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同样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因此,决策本身是一个体系,决策执行同样是一个体系,二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决策与体系化布局之间存在动态发展的关系。体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构建的过程。就像制度的形成需要逐步完善,团队的建设需要持续磨合,作战方案的制定也需要不断优化。这是一个通过持续迭代来构建完整体系的过程。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两个关键能力:首先是体系构建能力,能够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其次是迭代优化能力,能够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不断完善。这是我们观察到的核心问题。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决策者必须清醒认识到,事业的成功、重大事项的推进、团队的构建,都需要决策者自身具备全面的能力。这包括:价值观的修炼、个人修养的提升、对环境的判断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征求意见的能力,以及在方案实施后持续纠错的勇气。决策者绝不能对自身错误采取漠视态度。因此,决策者持续提升自身能力至关重要。

第二,好的决策和好的决策体系本质上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具备改正错误的能力。即便暂时未能达成目标,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决策方法,就能持续优化决策能力,最终走向正确方向。同样,如果发现团队能力不足,就要通过不断纠正错误来实现团队的迭代升级。这样,团队在进步,纠错能力也在提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保持谦虚、勇于纠错才能持续进步;反之,骄傲自满、拒绝听取意见必然导致退步。一个人通过纠正错误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而如果意识不到自身错误和不足,没有纠错能力,就难以成功。

这是我们今天关于决策与体系化布局关系的讨论。

来源:管理专家李江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