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面对举报没成,网友抵制,这位女士丝毫不怂,竟还多次挑衅举报,而随着她的账号被深扒,有网友直接曝光,这位女士的目的不简单,那她背后到底有什么势力?
不能因为投诉而害怕,人民群众中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内部讨论内部消化解决。倘若是敌人就要用打败敌人的方法消灭。
近日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的事情,因为女游客冲上了全面热议,让鲁迅夹烟,天塌不下来。
现实情况正如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所说“生活化的鲁迅”,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同和喜爱的形象。
在这个时间节点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文章以讯哥的紫色绞花针织背心为角度展开描写这款毛衣的爆火带出名人的IP资源库
以及从历史符号到现代IP”的转化,名人的历史资料、图像、经典语录、精神符号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数字化归档,明确版权归属与授权规则
然后带动文创产品的落地,句句不提夹烟但是句句在回应。
鲁迅的标志性生活化形象就是寸头、胡子还有烟斗!这都需要串联现代IP的实际经济落地。
只是一张鲁迅先生夹烟的艺术墙画,没想到却惹到了一位女士,她直接反手一个举报,投诉这幅在室外的夹烟图会误导青少年。
而面对举报没成,网友抵制,这位女士丝毫不怂,竟还多次挑衅举报,而随着她的账号被深扒,有网友直接曝光,这位女士的目的不简单,那她背后到底有什么势力?
事情还要从浙江绍兴的鲁迅纪念馆讲起,这个为了纪念鲁迅而建的场馆,有一面网红打卡墙,墙上画的是鲁迅先生手里夹着香烟,凝眸沉思的样子,有不少游客来此处和这篇墙拍照打卡。
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有的拿着打火机隔空“给先生点烟”,还有游客拿着香烟要隔空给先生递烟,在社交平台搜索“给先生点支烟”,就能搜到不少打卡照,其实这样的互动好像穿过了时空,其实还蛮有意思。
尤其是鲁迅先生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优秀的革命作家,除了他以笔为刀写下的那些文字,他抽烟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先生手里的香烟早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香烟对鲁迅来说,是贯穿他一生的灵感之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抽烟是值得提倡的,但鲁迅先生嗜烟是在特地的历史背景下,和我们如今的禁烟标准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最近这位孙女士,就偏偏要用今日的标准来衡量历史的鲁迅,损女士说,她是在8月20日的时候,在社交品平台上,突然刷到了绍兴市率鲁迅纪念馆鲁迅夹烟的打卡墙画。
和大家刷到的“点烟图”不同,孙女士刷到的“禁烟图”,一个女生在打卡墙前用双臂打叉,就是这张图激发了孙女士,即使她没去过纪念馆,即便她并不在浙江,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举报。
一不做二不休,8月22日,孙女士在浙江的便民服务应用“浙里办”上向越城区文广旅游局进行投诉,投诉的内容就是,绍兴鲁迅纪念馆这幅鲁迅夹烟图会误导青少年。
而她的理由是,鲁迅先生是在室内抽烟,这幅画是画在室外,有提倡人在户外抽烟的嫌疑,还有就是原因描画香烟烟雾的笔触很细小,但是墙画给画大了,这也有引导人抽烟的意思。
孙女士不仅举报了,她还将自己的举报内容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上,这事情一出,网友直接炸了锅,眼见着舆论被孙女士挑起,不少人都在她账号评论区下和她争论,8月24日记者也联系了孙女士,知道她到底有什么目的。
孙女士表示自己就是一名控烟志愿者,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公共场所禁烟行动,她还表示,这次投诉得到了越城区文广旅游局的回复,告诉她这事情归市文旅集团主管,于是她进行了第二次投诉。
而24日当天因为是周末所以市文旅集团并没有回复,倒是绍兴市纪念馆回复了记者“已经在处理了”,这消息一经报道,直接掀起了网友们的情绪。
不少网友觉得她实在是“小题大做”,如果纪念馆因为她一个投诉,就去改画是在浪费公共资源,要知道,这只是一张艺术墙画,如果真这么斤斤计较,为啥不去举报“岳飞纹身”“李白酗酒”?
也有少部分网友觉得有些道理,来鲁迅纪念馆的很多都是初高中的学生,看到大家“点烟”“递烟”的,确实容易有不好的引导,一时间互联网上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孙女士还提建议说,可以把鲁迅抽烟的图改成,右手握拳伏案,这样显得更正能量和积极向上,但这一提议却被看不惯她的网友怼了,表示“握拳有引导青少年打架斗殴之嫌”。
除了对于图该不该换的讨论,孙女士的举动也引起大家怀疑,连续多次举报,还多次发帖挑衅网友,甚者故意公开投诉,有网友怀疑孙女士在操作舆论,目的可能不只是“控烟”这么简单。
就在大家“吵”的热火朝天时,8月25日,绍兴鲁迅纪念馆又再次回应,称“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就盲目更换墙画的”,还表示纪念馆的职责就是“尊重历史”,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说实在是,鲁迅抽烟是他的个人形象,是历史事实,纪念馆的目的酒店记录鲁迅的生平,总不能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就给鲁迅抹掉吸烟的习惯,鲁迅又不是动画片里的人物,他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更何况,孙女士觉得墙画有把“抽烟广而告之”的嫌疑,但事实上这是馆内的景观,主要作用是“纪念”,而不是“宣传”,青少年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是有基本的辨别能力的,不会看到啥就学啥。
纪念馆这回应其实已经很直接了,如果真是为了投诉,也应该息事宁人了,但没想到孙女士却仍然不消停,在社交平台上接着发帖和媒体硬刚,言辞很是挑衅,这下更是引起了不少网友怀疑。
怀疑一旦升起,就很难抹平,有网友怀疑孙女士可能是故意“抹黑历史形象”,还有网友怀疑她“背后有反华势力的指挥”,而不少网友开始深扒她的社交账号,这一扒还真有收获,有人曝光孙女士搞这一出,动机确实不单纯。
有网友扒出她的账号除了所谓的“控烟”内容和与网友互怼外,还有一个关键词频频出现,那就是“尼古丁袋”,包括孙女士账号的简介上也写着“烟草和电子烟不行,只可以尼古丁袋”。
而这尼古丁袋究竟是什么,这东西又叫口含烟,其实就是一种无烟草的尼古丁产品,外观像一个小茶包,使用时直接放在嘴唇和牙龈之间。
但要知道尼古丁对神经系统有作用,很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成瘾性,这东西主要也是外国在生产,国内没有这东西。
网友的这一发现使得孙女士的所作所为就更可疑了,但是面对网友的质疑,孙女士统统否认,可孙女士越是否认,网友心里的疑团就越拧越紧。
她口口声声为青少年着想,却对尼古丁袋的成瘾风险避而不谈,反倒一个劲在账号里提这国内少见的外国产品,难免让人琢磨,“控烟”当然值得提倡,但这不是拿艺术墙“上纲上线”的理由。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我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