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坡”VR展开出夜场,市民晚上可去和平书院体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22:09 1

摘要:本届上海书展期间启幕的“遇见东坡”VR大空间沉浸展,在虹口的和平书院已经开幕十多天了。考虑到目前持续高温,暑气未消,为方便市民游客体验,主办方调整了开放时间,从8月27日起增加晚间夜场,市民如果晚上来书院“遇见东坡”也别有一番景致。

本届上海书展期间启幕的“遇见东坡”VR大空间沉浸展,在虹口的和平书院已经开幕十多天了。考虑到目前持续高温,暑气未消,为方便市民游客体验,主办方调整了开放时间,从8月27日起增加晚间夜场,市民如果晚上来书院“遇见东坡”也别有一番景致。

本届上海书展期间启幕的“遇见东坡”VR大空间沉浸展

据悉,开展后的第一个周末,免费体验场次预约就已经满额。“原本以为会是小朋友来参加得多一些,但是没有想到其实各个年龄段都有,年轻群体也很热衷。”工作人员说,相比于小朋友在观展时感受到直观的视觉冲击和体验,“有点阅历”的成年人会对故事的主题更有共鸣。

“遇见东坡”主创团队运用AR/VR等数字技术,以非线性可视化交互形式,多维度整合呈现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藏品资源,构建起跨机构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是深度践行“三融三合”文化发展理念的全新尝试。在虹口区委、区政府指导下,依托上海书展平台,“遇见东坡”项目与大隐书局联手,落地和平书院艺术馆,将传统文化底蕴与创新表达深度融合。

此次“遇见东坡”项目与城市公园深度链接,观众佩戴VR头显设备,于城市花园中穿越杭州、密州、黄州、雷州等地,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创造环绕视觉与空间音效,让观众入画,与苏轼一同体验西湖春水、汴京暗夜、黄州迷雾、岭南破晓。国风与写意共生的设计风格,营造出多个诗意景别,随苏轼的仕途起落而变化,观众以苏轼老友的身份,在与苏东坡和弟弟苏辙的互动间,体验祖国的壮阔河山,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苏轼在诗词、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作品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广泛选用,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观众们在VR场景中,陪他面对超然台上的中秋圆月,体会《水调歌头》里的孤独豁达;一起穿越黄州的清风竹林,品读《定风波》中的随遇而安;同船观赏赤壁的滔滔江水,感受《念奴娇》的光明磊落。

在和平书院的全景视听中,苏轼的名篇佳作不再只是躺在课本中的生硬文字,而是一场与现代观众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互动环节涵盖30多种收集道具,其中涉及苏轼诗文手稿、成品著作、往来信札、书法画作等不同类型的经典文献,力求打破传统静态的阅读模式,鼓励观众在“游戏”中接触传统文化精华。此外,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系列讲座等配套活动,拓展阅读边界,打造丰富立体的沉浸展文化空间。

“遇见东坡”项目根据上海图书馆制作“雪泥鸿爪”VR数字展项改编。2022年以来,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依托上图历史文献中心馆藏碑帖、书画、古籍资源,与上海戏剧学院、PICO等单位、机构合作,陆续推出过“灵境石语”“雪泥鸿爪”等品牌化、沉浸式VR交互游戏,让“最古老”典籍插上“最科技”翅膀。“遇见东坡”项目团队在原来基础上,增加更多XR互动环节以及道具、陈设装饰,从故事机理到配套元素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历史文献的数字赋能及活化。而新技术的引入与商业融合模式则为探索历史文化普及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

青年作家、历史学人沈辛成认为:“VR的热潮涨了又退,退了又涨,归根结底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是创作者生态的问题。创作者生态的构建是需要迈过某个临界点的,而助力这个临界点到达的大体上有两个市场:一类是技术探索型的资深游戏玩家,另一类是文旅文教场所。”

此次项目落地和平书院,是团队探索VR游戏与文教机构公共教育属性需求的再度探索。作为出品方,PICO视频业务负责人熊俊杰表示:“VR技术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和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以传统文化为载体,PICO的精细画面表现力和精准定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遇见东坡”VR大空间沉浸展:展览日期为即日起至10月15日,体验时段为工作日13:00-14:00|14:00-15:00|18:30-19:30,周末为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每轮免费体验5分钟,15人/轮。活动地点为和平书院·艺术馆。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