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追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多位功臣,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
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追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多位功臣,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李勣和24秦琼。前期发文已介绍了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今天我们介绍一下侯君集。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为东汉司徒侯霸的后人,其祖父侯植更是北周骠骑大将军、肥城郡公。
侯君集年少时为人比较浮夸,喜好弓矢却学艺不精,不过他依旧凭借着勇猛的性格在当地小有名气。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崛起,逐鹿中原。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他为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广纳贤才。侯君集毅然投身于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逐渐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和信任,因功累迁为左虞侯与车骑将军,爵封全椒县子。
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已经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了,双方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矛盾逐渐激化。
武德九年,突厥进犯唐朝边境,太子李建成举荐齐王李元吉统军出征,谋划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时,设伏杀害李世民。
李世民一方得到这个消息后,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心腹一起,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政变。
随后决定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爆发了。侯君集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张公谨等九人,跟随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并干掉了李建成、李元吉,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李渊和朝臣。
李世民即位后,论功行赏,侯君集因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卓越表现,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五人功居第一,晋升为左卫将军,爵封潞国公,赐予食邑一千户,提升为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晋升为兵部尚书,开始参议朝政大事,此时他身兼军事与政治要职,充分体现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与重用。
贞观八年,吐谷浑出兵攻打唐朝凉州,并扣留唐朝使者赵德楷,公然挑衅唐朝的权威。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李靖为主将,侯君集与宗室李道宗为副,出兵征讨吐谷浑。
面对吐谷浑复杂的地形和坚壁清野策略,侯君集提出了长驱疾行、攻其不备的策略,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挑选唐军精锐,兵分两路追击吐谷浑军队。于是李靖由北路追击,侯君集与李道宗则率领南路军进攻。
他们两路配合顺利,多次击败吐谷浑并一路追击到积玉山才返回。此次征讨,唐军彻底平定了吐谷浑,消除了唐朝西部边境的一大隐患。
因在这场战役中的杰出表现,侯君集改封陈国公,后拜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侯君集这个人虽然军队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可以说是粗人一个。然而他当了高官之后,竟然很认真读起了书,参与官员的选拔,认真定制考核题目,一时间身边的人都夸赞他!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王麹文泰阻断了通往西域的商道,严重影响了唐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政治交流。唐太宗征召麹文泰前往长安朝见,意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然而麹文泰却称病不去,公然挑战唐朝的权威。唐太宗决定出兵教训一下高昌,任命侯君集为主将,统帅唐军出征。
麹文泰得知唐朝出兵的消息后,并未将其放在眼里。他认为高昌距离唐朝七千里,中间有广袤的沙漠阻挡,大军难以通行。即便唐军穿越沙漠进攻高昌,后勤补给难以保障,届时他便以逸待劳击败唐军。
等到侯君集统帅大军克服了沙漠行军的重重困难,顺利来到碛口,麹文泰却病逝了,其子麹智盛继承高昌王位。
侯君集派人劝降麹智盛无果后,便指挥唐军猛攻高昌国都,城内守军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由于唐军攻城太猛,再加上无法得到西突厥的援助,麹智盛最终出城投降。
随后侯君集继续分兵攻打高昌其他城池,成功攻灭高昌,俘获麹智盛及其高昌国官吏。在高昌刻石记功后,侯君集班师回朝。
然而,侯君集在攻灭高昌后,却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其部下也纷纷仿效,致使高昌国宝被洗劫一空。
侯君集返回长安后,被人弹劾而下狱。后经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唐太宗也爱惜这位功臣,便将其释放出狱。但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内心极为不满,这也为他日后的谋反埋下了隐患。
贞观十七年,大臣张亮被派往洛阳都督,侯君集先是暗示张亮遭到排挤。然而张亮却表示没这回事。侯君集又埋怨自己有功却遭到排挤,还怂恿张亮一起造反。然而张亮头脑清醒,他回头就将侯君集的话告诉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以侯君集会抵赖为由,便将这件暂且放下,对待侯君集还是和以前一样。李世民对待功臣真的是很宽容,这要是换了朱元璋,侯君集早就人头落地了,喜提满门套餐!
恰在此时,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自己被废,听闻侯君集对唐太宗心怀不满,便与他私下交往,企图拉拢侯君集为自己出谋划策,巩固太子之位。
侯君集与李承乾一拍即合,他认为李承乾无能,不是魏王李泰的对手,认为他会重蹈李建成的覆辙,于是便大胆劝说李承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事后,侯君集担心计划泄漏,心中不安,他每日夜晚都会突然警醒。其妻子察觉到他的异常,劝他向皇帝请罪宽恕,但侯君集并未听从。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爆发,侯君集受到牵连。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和痛心,他没想到侯君集真的会走上谋反的道路。唐太宗本还想保全侯君集的性命,但群臣都反对,他们认为谋反大罪不可饶恕。最终,侯君集被判处死刑。
临刑前,侯君集向唐太宗求情,希望能赦免其一子,为其守丧与祭祀。唐太宗念及旧情,同意了他的请求,特赦其妻与一子,流放于岭南。
曾经战功赫赫、位极人臣的侯君集,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侯君集无疑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将领,可惜他竟毁在一个贪字,不仅贪财还贪权,竟然敢谋反,不然以他玄武门之变的功劳和出征吐谷浑、高昌的功劳,加上他遇到是李世民这样大度包容的主子,后半辈子至少不缺荣华富贵,反观能够急流勇退的战神李靖却能得到善终,所以说做人一定要懂知足、知进退,切记切记!
来源:文史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