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是民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航班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雷暴等恶劣天气、旅客突发疾病、故障等情况,这时候就可能需要启动航班备降程序。
把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是民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航班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雷暴等恶劣天气、旅客突发疾病、故障等情况,这时候就可能需要启动航班备降程序。
然而,很多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把 “备降” 错误表述为 “迫降”。看似仅一字之差,实则二者在危险程度、操作性质、应对流程上存在本质区别,不当表述不仅违背事实,更可能对公众造成严重误导。
备降是指飞机起飞后,由于目的地机场不具备降落条件或航班自身原因改航降落到其他机场的情形。
航班备降在国内外比较常见,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机械故障、旅客突发疾病、航路交通管制、大面积雷雨无法绕航、机场临时关闭等。对于航班备降,航空公司、机场均有预案。航空公司在执行航班前,都要选择合适的备降机场,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即可按预案实施备降。因此,备降是航班安全运行的主动措施,安全完全有保障。
迫降是指飞机因全部发动机失效、部分或全部起落架无法放下、严重的操纵系统卡阻、飞机燃料用尽等造成飞行机组操作极其困难需要在机场甚至机场以外的陆地或水面上紧急降落的情形,这种情况都需地面启动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如2009年全美航空公司萨利机长因双发全部失效驾驶客机成功迫降在哈德逊河上。
备降≠迫降!迫降与备降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两者面临的危险程度却相差甚远。备降是可控范围内的备用运行方案,而迫降则是紧急状况时的无奈之举。
作为普通的旅客区分备降与迫降其实很简单。备降是有准备的降落,飞行员有足够的信心安全落地和选择降落机场。而迫降必然是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的,是飞行员无法选择的,为了保证安全只能按当时发生的特殊情况做出的应急反应,是飞行员无法评估和确定的一种将安全保障在最低限制的动作。
航空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航空术语的使用更需严谨准确。“备降” 与 “迫降” 的一字之差,看似细微,却可能让公众对事件风险产生误判,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唯有准确区分专业术语、客观传递事实信息,才能真正发挥媒体的信息科普与舆论引导作用,也让公众更清晰地理解航空安全运行体系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来源:民航资源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