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就在 8 月 26 号,罗永浩新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里,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直接泼了盆冷水:“现在很多中国车企有点儿迷之自信,媒体、行业、用户都夸,就真觉得自己全球超强了?其实差得远呢!”
最近是不是刷到好多新闻,说 “中国车企吊打合资”“新能源销量全球第一”,连身边不懂车的朋友都敢说 “现在买国产车准没错,外国车不行了”?
但就在 8 月 26 号,罗永浩新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里,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直接泼了盆冷水:“现在很多中国车企有点儿迷之自信,媒体、行业、用户都夸,就真觉得自己全球超强了?其实差得远呢!”
这话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愣了 —— 这两年国产车在国内确实猛啊,比亚迪、吉利、小鹏这些,销量节节高,新能源市场占比都快到 80% 了,怎么就 “迷之自信” 了?
何小鹏接着说的一句话更扎心:“中国汽车企业有谁在德国卖得好的?德国可是对中国彻底开放的。” 我特意去查了下欧洲汽车协会(ACEA)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里,中国品牌占比还不到 5%,连大众一个零头都不到。要知道德国是汽车强国的老家,人家对车的要求有多严不用多说,咱们在国内卖得好,到了人家主场就歇菜,这不正好说明问题吗?
他还提到了特斯拉,说 “特斯拉是比较全面综合的公司,但也有起起伏伏”。这话听着客观,但潜台词其实是 —— 连特斯拉这种有技术、有全球供应链的巨头都没那么容易,咱们这些刚在国内站稳脚的车企,凭啥觉得自己能轻松冲全球?就拿电池来说,虽然咱们宁德时代全球第一,但车企的整车制造、软件生态、海外服务网络,跟特斯拉比还差着档子事儿。
不过何小鹏也不是光泼冷水,提到小米的时候,他直接夸 “小米干得非常棒”,但紧接着就补了句 “面临巨多的挑战”。这话我特认同,当初雷军宣布造车的时候,好多人觉得 “小米有粉丝、有钱,肯定能成”,但何小鹏说的一个点特别实在:“当初觉得自己能造车的人大多没做过硬件,真正做过硬件的朋友,都觉得他不该踏入造车领域,比如雷军。” 这话可不是瞎说,造车跟做手机完全不是一回事,手机坏了换一个就行,汽车关系到生命安全,从研发、测试到生产,每个环节都得砸钱砸时间,小米 SU7 虽然火,但后续的交付、售后、新车型研发,哪一个不是坑?
最后何小鹏给同行的建议也挺实在:“走稳一点,走扎实一点,多学别人优点,多改自己缺点,才能多项全能。” 其实咱们回头想,中国车企这几年的进步确实大,但更多是在国内市场的 “主场优势”—— 政策支持、消费者偏好转变、供应链近。真到了全球市场,跟大众、丰田这些深耕几十年的巨头比,咱们在品牌影响力、渠道布局、本地化服务上,还差得远呢。
就像有人说的,“国内赢了不叫真赢,全球赢了才叫真牛”。何小鹏这话虽然听着有点 “唱衰”,但其实是清醒 —— 最怕的不是咱们现在不够强,而是明明不够强,还觉得自己特牛,最后被市场狠狠打脸。
来源:商悟社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