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为靳玉志: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的东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7:41 1

摘要:去年北京车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华为乾崑首次在媒体面前公开亮相。此后,靳玉志和华为乾崑,这两个华为汽车业务的核心不断从幕后走向台前。

去年北京车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华为乾崑首次在媒体面前公开亮相。此后,靳玉志和华为乾崑,这两个华为汽车业务的核心不断从幕后走向台前。

近段时间以来,华为辅助驾驶业务快速扩张,和车企合作的“绯闻”不断,包括宝骏、零跑、红旗等,在行业内热度不断攀升。智驾行业内流传着“地大华魔”的说法,即头部企业有四家,分别是华为、Momenta、地平线、大疆。

在搭载华为乾崑智驾车辆达到100万辆,以及华为ADS 4即将大规模上车的节点,近日,靳玉志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首次深入谈到了华为车BU与车企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华为乾崑业务的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的最终路径等话题。

靳玉志称,华为车BU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包括部件、单智(智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其一)、双智(智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兼具)、全栈等多种模式。按照顺序,华为和车企的合作不断加深,华为车BU实现从IPD到IPMS整个全过程“陪跑”车企,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到制造,再到最终的营销。

现在辅助驾驶技术路线发展特别快,不少车企将未来技术路线押注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上,但华为乾崑却并不完全认同。靳玉志表示,华为乾崑不会走向VLA的路径,而是更看重WA(World和Action)即通过声音、视觉,甚至触觉等信息输入直接控制车,“这才是终极方案。”

至于辅助驾驶功能包该不该免费的问题,靳玉志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的东西,羊毛没出在羊身上,“羊毛出在猪身上”,只是我们转移了支付方式。

以下是靳玉志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的内容。

华为车BU:从IPD到IPMS全过程“陪跑”车企

问:为什么在华为智驾基础上再推一个乾崑智驾?

答:华为logo不能在车上贴着,起一个“乾崑”的名字好贴在车上,就这一个原因。

问:华为车BU乾崑智驾现在要匹配一款车型,一般要花多长时间?

答:其实最快的话,大概在6~9个月。

问:奥迪是华为智驾合作的唯一一个外资品牌,未来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奥迪是第一个,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我们肯定还会有第二家、第三家,都在路上。

问:华为乾崑智驾的商业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我们没有非常明确的商业化目标,我们不在意是不是今年当期盈利,我们总有一年会当期盈利,也总有一年实现累计盈利。只要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的投入,这些商业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只盯着商业目标,往往适得其反,最终还不见得能达到这个结果,还走不远。

问:华为乾崑和车企深度全栈合作模式的原因是什么?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义和营销上,华为车BU怎么给车企做深度赋能?

答:华为车BU与车企深度全栈合作的原因是我们很多车企,特别是央国企,本身车辆制造能力非常强,但在前端和后端上需要加强,而华为在IPD或者终端方面,都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华为在给车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时候,一些车企也在积极转型,很多车企在学习开发华为IPD流程以及上市的IPMS流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考虑能不能找一个品牌,实现从IPD到IPMS整个全过程“陪跑”,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到制造,到最终的营销,我们沿着这个流程,陪着车企赋能车企,不仅仅是智能化的赋能,在整个产品定义,沿着流程陪跑,给予车企更深度的赋能。

智驾行业:华为认为VLA不是终极方案

问:现在辅助驾驶技术路线发展特别快,有一些车企认为VLA是长期技术路线,华为怎么看?

答:技术路线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自动驾驶方案要不要带激光雷达,也在业内有不同看法。VLA的全称是Vision-Language-Action,直译为视觉语言动作,它不直接控制车辆,而是先把路况转化为语言信息,再通过语言大模型控制车。

我们不会走向VLA的路径,我们认为看似取巧的路径,并不是最终走向真正自动驾驶的路径,我们更看重WA(World和Action),省掉了Language这个环节,就是说通过Vision,比如声音、视觉,甚至触觉等信息输入直接控制车。目前看起来这个路径非常难,但是我们认为这是终极方案。

问:放眼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真正具备L3、L4实力的玩家可能剩几个?

答:最终自动驾驶玩家的数量不确定,但应该会越来越汇聚。几年前我进这个行业时,像今天的具身智能一样非常热闹,厂家非常多,但现在已经减少了很多,预计还会进一步减少。因为未来技术路径无论是走向端到端还是更进一步的世界模型,都极大程度依赖于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本质上拼的是数据量、算力、算法,那时候公共的智能化平台对这个行业非常重要,因为单独一家的投入是不划算的。

问:相对于智舱,智驾的差异化会比较低,未来竞争整个溢价方面,会不会往下走?

答:对于今天辅助驾驶也好,未来自动驾驶也好,本质上是提供一个数字司机,它追求的是零事故零伤亡,因为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很难说它有差异化。至于溢价,是取决于用户认为你值不值这个钱,这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问:对于辅助驾驶功能,当下有的车企是免费送,有的则是要收费,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某些服务免费,但其实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收费,比如广告,所以俗称“羊毛出在猪身上”。本身有巨大的研发投入的东西,是不可能免费的。现在提供免费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要么已经将价格含在车价里了,要么能力提升了未来再收费。

消费者购买辅助驾驶功能包,看似是一次性的行为,但是在未来车辆的整个使用周期中,企业都要一直迭代、维护,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从未来持续健康发展角度看,辅助驾驶功能包定价高可以保障消费者后续使用体验更好,使用周期更长;而初期买了很便宜的东西,用了两三年就不能用了,其实更贵。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