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年,175亿人次,780亿棵,这是中国人植树的成绩。在我们的爆改下,大片荒芜土地变身绿水青山。你有没有好奇咱们为啥要拼起命来种树呢?面对这两年的极端高温,网上冒出一种观点说种树无用,这是真的吗?
40年,175亿人次,780亿棵,这是中国人植树的成绩。在我们的爆改下,大片荒芜土地变身绿水青山。你有没有好奇咱们为啥要拼起命来种树呢?面对这两年的极端高温,网上冒出一种观点说种树无用,这是真的吗?
论种树中国人相当拼命。1949年建国时,咱们的森林覆盖率才8.6%,如今这个数已经上涨到了25%。听上去似乎不多,如果把这个涨幅换成面积的话,相当于累计新种了11.6亿亩树。什么概念?和整个东三省差不多大。我们也因此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并且树木仍在以每秒61棵的速度增加,大片荒芜土地摇身一变成了绿水青山。
就拿黄土高原来说,许多人印象里它还是光秃秃的黄土,殊不知它已经逆袭成了遍地绿植。甚至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再不抓紧去看看就要变成毛乌素森林了。黄土高原的改变,多亏了1999年推行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工程。大批造林人和树木一起扎根在黄土上,王永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2002年,王永红辞去厨师工作来到黄土高原,为了完成小时候的梦想:把荒山变绿。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他所在的造林团队每天要身背四五公斤的树苗和大量植树土壤,用绳索在悬崖上下往返。最终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为土壤贫瘠、漫天黄沙的黄土高原,增加了280万棵树。造林团队也逐渐壮大。
类似王永红这样的造林人还有成千上万人,因他们的存在更多地方正在改变。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绿化面积已经过半,海南棋子湾沙漠600万株树木拔地而起,河北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7.62%飙升到今天的80%以上,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其实这样的绿化奇迹也离不开屏幕前的你我。大家应该都玩过蚂蚁森林吧?前段时间有人去一探究竟,发现我们平时手机上戳几下种的那些树,现在很多长得比人还高了。截止到2025年4月,蚂蚁森林已经累计在全国种下6亿棵树,其中90%以上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的荒漠化治理核心区,形成的防护林面积相当于10个新加坡那么大,这是全国网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是世界第一,并且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都来自中国,但我们依然在拼命种树,为什么?
在中国每秒新增61棵树木的同时,荒漠也在以每秒78平米的速度扩散,拼命种树就是在和荒漠化赛跑。一旦停下,荒漠化面积就可能继续扩大。
况且我国的木材市场相当庞大,国产木材存在长期不够用的情况,每年有一半要从俄罗斯、东南亚等地进口。一边是扩大的荒漠,一边是用于经济生产的人工林。对于我国来说,植树躺平就是在退步。
那么我们植树只是为了消灭荒漠化吗?这种说法不准确。就拿三北防护林来说,它横跨黑龙江到新疆,为中国组成了一道9000里的绿色长城,一方面阻挡了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扩散,另一方面也帮全国人民抵御风沙侵袭。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2002年3月的北京沙尘暴,猛烈的西北风将蒙古和中国西北的沙尘吹向北京,让北京被沙尘笼罩了51个小时,最终测算沙尘总量超过3万吨。什么概念?当时北京人每人能分四斤。但随着北三防护林的壮大,现在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每年只有两三天,防护林让很多北方人摆脱了“吃土”的日子。
同样不再“吃土”的还有黄河。过去黄河流经光秃秃的黄土高原,每年都会为下游输送16亿吨泥沙,“一碗水半碗沙”就是这么来的。这些泥沙堵塞下游河道、抬高河床,增加了黄河水患的风险。不过由于黄土高原的造林成功,植被根系牢牢抓住松散的黄土,水土流失情况也越来越少。去年黄河的排沙量只剩5.77亿吨,黄河因此变得清澈,就连下游河床也平均下降了3米。
除了对生态本身的改善,植树造林也让更多靠近沙漠的居民吃上了旅游业这碗致富饭。内蒙古响沙湾景区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地靠着30多年的植树造林,从过去处是流动沙丘,连居民基本生活都困难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了全国热门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收入3个亿。
再加上一亩树林每年通常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具有净化空气降低气温的奇效,可谓是好处多多。
不过面对中国创造的植树奇迹,却有声音说“植树无用”。这些声音的角度倒也新奇,把这两年夏季气温极端异常,以及今年初蒙古风沙吹向海南的“锅”统统甩给了植树造林,这是真的吗?别急咱们一个一个说。
首先夏天热这事可不止我们一家,就连一向冬暖夏凉的欧洲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今年也发布了多个40℃高温警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正进入温暖期。
要知道地球气候不是一成不变的,会经历周期性的冷暖交替循环。最简单的例子,河南为啥叫“豫”?因为以前河南这地方盛产大象,气候酷似热带雨林。只不过因为后来气候变冷,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另外,城市热岛效应、副热带高压异常也都会导致异常高温。
再说风沙的事。风沙吹到海南是什么概念?一路上2000米的阴山、秦岭,1000米的大别山、南岭都没挡住,指望三五米的防护林阻挡,是不是有点不现实?就从中国植树让整个北方沙尘日数,从60年代的平均每年11.6天,下降到5.5天,就能说明植树有用了。
我国增绿的方式也不只有种树。对于种不了树的干旱沙漠,我们搬出另类“植被”草方格。只需要用铁锹犁出方形沟壑,再把废弃的干草怼进沟壑里,就能得到一个不需要浇水施肥,也能削弱风力、保护土壤、聚拢水汽的治沙神器。
再配合方格内部种植耐旱作物,哪怕极度缺水,绿植照样也能存活。而这一幕正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上演。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通过在塔克拉玛干种植草方格、铺设光伏板的方式,完成了479万亩的增绿,让这片“死亡之海”越来越有生机。
参考资料:
1. 蚂蚁森林连续9年大规模“春种”,种树6亿棵“增绿”又“增收”——新华网
2. 织厚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围脖” 新疆植绿扩边479万亩——央广网
3. “鄂尔多斯沙”玩出新顶流:从“响沙”到“享沙”——内蒙古日报
4. 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为啥还要年年植树?——人民日报
5. 全民义务植树40年 共175亿人次植树超780亿株——央视新闻
6. 我国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中国绿色时报
7. 超4亿人集体“吃土”,40多年的防护林不管用了?——每日经济新闻
8. 森林覆盖率超25% 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央视新闻
来源:挖个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