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狂飙!亚宠展10万人挤爆,李佳琦卖断货,铲屎官:工资没猫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5:50 1

摘要:国庆假期刚过,有人在景区看人山人海,有人在亚宠展被挤成相片——18万平方米展馆、2000+参展商、单日客流量破10万次,门票原价80元被黄牛炒到200还抢不到;另一边,李佳琦直播间“宠物专场”开播5分钟,单价1299元的智能猫砂盆卖空3万件,399元的进口宠物

国庆假期刚过,有人在景区看人山人海,有人在亚宠展被挤成相片——18万平方米展馆、2000+参展商、单日客流量破10万次,门票原价80元被黄牛炒到200还抢不到;另一边,李佳琦直播间“宠物专场”开播5分钟,单价1299元的智能猫砂盆卖空3万件,399元的进口宠物鱼油被秒光5万瓶,一场直播带货GMV直接破2亿。

这场景你眼熟吗?像极了当年大妈抢黄金、年轻人抢球鞋的架势,只不过现在的“硬通货”换成了猫砂盆、狗罐头。更魔幻的是,有人扛着折叠椅在亚宠展排3小时队领试吃装,有人蹲李佳琦直播间定闹钟抢“宠物专属”,转头在朋友圈吐槽:“这个月工资还没发,给猫买的智能厕所先到了。”

这年头,养个宠物到底有多“烧钱”?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自己吃泡面,也要给毛孩子买进口粮?亚宠展和李佳琦直播间的疯狂,到底是宠物经济的狂欢,还是一场被资本围猎的“情感消费陷阱”?

先说说亚宠展。作为亚洲最大的宠物展,今年的上海亚宠展直接把“热闹”写在了脸上:18万平方米的展馆挤得水泄不通,排队入场的队伍能绕展馆两圈,不少人带着折叠凳、小推车,活像去超市抢打折鸡蛋。

展馆里更是“神仙打架”:A馆是进口宠物粮专区,渴望、巅峰的展台前围满举着手机拍照的人,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喊“扫码关注领试吃”;B馆的智能设备区更夸张,某品牌智能猫砂盆前,一群人举着手机拍“自动铲屎”演示,有人当场下单:“我家猫嫌普通猫砂盆臭,这个带除臭功能,1299值了!”;到了宠物服饰区,小裙子、小西装、甚至“宠物汉服”挂得密密麻麻,标价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有家长边给狗试衣服边说:“天冷了,得给它穿厚点,不然感冒了看病更贵。”

最离谱的是“宠物服务”区。宠物殡葬展台前,工作人员介绍“骨灰钻石”“毛发纪念章”,一套下来动辄几千;宠物保险摊位前,推销话术直击痛点:“现在宠物看病比人贵,猫瘟治疗要5000+,买个保险一年300,划算!”;甚至还有“宠物行为训练课”,号称“7天纠正拆家恶习”,学费6800——比人类的健身私教课还贵。

而另一边,李佳琦的“宠物专场”更像一场“限时秒杀大赛”。开播前半小时,评论区已经刷满“等猫砂盆”“要鱼油”;开播后5分钟,某品牌智能猫砂盆上架3万件,弹幕里“抢到了”“没抢到”刷屏;到了宠物保健品环节,李佳琦举着一瓶鱼油说:“这个是挪威进口的,Omega-3含量90%,对猫咪毛发好,原价499,今天直播间399,只有5万瓶,上链接!”话音刚落,库存秒空。

有数据显示,这场直播里,单价超过500元的宠物用品占比60%,客单价高达820元,比李佳琦平时带的化妆品客单价还高。有网友调侃:“以前觉得女生买化妆品疯狂,现在发现,铲屎官才是真·氪金大佬。”

要理解这场消费狂欢,得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人愿意给宠物花钱?

答案很简单:因为宠物早就不是“动物”了,是“家人”。

你想想,现在的年轻人什么情况?2.6亿单身人口,其中“空巢青年”超过9000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或者晚婚晚育;就算结了婚,夫妻俩上班忙,家里也常常是“空巢”状态。这种时候,宠物就成了情感寄托——猫会蹭你腿,狗会摇尾巴,它们不会跟你吵架,不会催你结婚,只会用湿漉漉的眼睛看着你,说“我需要你”。

于是,“养宠”变成了“养娃平替”。以前养猫是“剩饭拌猫粮”,现在是“生骨肉喂养+保健品”;以前狗睡地板,现在要“恒温狗窝+防螨床垫”;以前宠物生病了自己喂药,现在要“宠物医院全套检查+住院护理”。有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706亿元,人均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6653元,比2015年增长了3倍多。

更有意思的是,养宠正在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朋友圈晒猫晒狗的点赞量,往往比晒美食、晒旅行还高;小红书上“精致养宠”笔记超过2000万篇,从“猫别墅布置”到“狗狗生日派对”,教程比人类的家装攻略还详细;甚至有人因为“养宠理念不合”和朋友吵架——“你怎么能给猫喂国产粮?那都是毒粮!”

商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精准抓住了铲屎官的心理:“爱它就给它最好的”。于是,“科学养宠”被包装成“氪金养宠”,“对宠物好”变成了“买贵的东西”。你不给猫买智能猫砂盆?那你就是“懒主人”;不给狗买进口粮?那你就是“不负责任”;甚至不给宠物买保险?“万一它生病了你治不治?”

这种焦虑被无限放大。有位铲屎官吐槽:“我本来只想给猫买个普通猫砂盆,结果刷小红书看到‘猫咪用普通猫砂盆容易得泌尿疾病’,吓得赶紧下单了1299的智能款。后来发现,我家猫根本不在乎,它只在乎我有没有陪它玩。”

要说现在的宠物商家有多会“套路”,那真是把“焦虑营销”玩明白了。

第一步:制造“精致养宠”的标准。以前养宠没那么多讲究,现在商家告诉你:“猫咪要喝过滤水,不然会结石”“狗狗要吃无谷粮,不然会过敏”“宠物要定期体检,不然生病发现不了”。这些说法本身没错,但被商家一包装,就成了“不这样做就是害了宠物”。

第二步:推出“功能内卷”的产品。普通猫砂盆不够,得是“自动铲屎+除臭+APP监控”的智能款;普通牵引绳不够,得是“反光+防爆冲+可伸缩”的多功能款;甚至宠物玩具都开始内卷,某品牌推出“猫咪益智玩具”,号称“锻炼猫咪智商,防止抑郁”,一个塑料球卖89元——比人类的解压玩具还贵。

第三步:绑定“情感绑架”。宠物殡葬就是典型例子。以前宠物去世了,找个地方埋了就行,现在商家推出“宠物葬礼”“骨灰寄存”“纪念相册”,一套流程下来几千块。他们会说:“它陪了你十年,难道不该给它一个体面的告别吗?”——这话一出,有几个铲屎官能拒绝?

最绝的是“宠物保险”。某保险公司的宠物医疗险,号称“看病报销80%”,但条款里藏着一堆坑:“先天性疾病不赔”“既往症不赔”“单次赔付上限2000”。有铲屎官吐槽:“我家猫得了猫瘟,花了5000,结果保险只报了1500,还不如不买。”

这些套路背后,是宠物消费的“非理性化”。有调查显示,48%的铲屎官承认“给宠物买过没用的东西”,23%的人“因为别人都买了所以跟风买”。就像有人说的:“现在养宠,不是比谁的宠物更健康,是比谁的宠物用品更贵。”

如果说商家制造了焦虑,那直播电商就是把焦虑变成了“购买力”。

李佳琦们为什么能把宠物用品卖爆?核心就三个字:“信任感+紧迫感”。

先说信任感。李佳琦的粉丝大多是年轻女性,而宠物主人里女性占比超过70%,这波人群高度重合。他在直播间里说“这个猫砂盆我家Never(李佳琦的狗)也在用”“这个鱼油我给我家猫喂了半年,毛发明显亮了”,这种“自用推荐”比明星代言更有说服力。

再说紧迫感。“只有5万件”“限时限量”“直播间专属价”,这些话术直接刺激人的“损失厌恶”心理——“不买就亏了”。有数据显示,直播带货中,“限时抢购”能让转化率提升300%,而宠物用品本身就是“情感驱动型消费”,铲屎官更容易冲动下单。

更重要的是,直播电商正在把宠物用品变成“快消品”。以前宠物粮是“买一大袋吃半年”,现在直播间推“小包装试吃装”,吃完了再买;以前宠物玩具能用很久,现在直播间推“新款益智玩具”,告诉你“旧玩具猫咪玩腻了会抑郁”。于是,宠物用品从“耐用品”变成了“月月买”的快消品,客单价和复购率双提升。

某宠物品牌负责人直言:“以前我们一年做1亿销售额就不错了,现在跟李佳琦合作一场直播就能卖2亿,直播电商就是我们的‘增长引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花自己的钱给宠物买东西,怎么了?我乐意!”

这话没错。给宠物花钱,本质上是为情感买单,没什么不对。但我们还是要问问自己:这场消费热的背后,有没有被商家“套路”?我们对宠物的爱,到底是“它需要”还是“我觉得它需要”?

比如智能猫砂盆,猫咪真的在乎“自动铲屎”吗?有动物行为学专家说:“猫咪更喜欢自己熟悉的猫砂盆,突然换智能的,可能会应激。”;比如宠物保健品,真的需要“每天喂鱼油”吗?兽医表示:“只要猫粮营养均衡,根本不需要额外补,补多了反而伤肝。”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我们为宠物买1299的猫砂盆、399的鱼油时,有没有想过:宠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每天10分钟的陪伴,而不是冰冷的智能设备;是干净的水和健康的食物,而不是花里胡哨的保健品;是生病时能及时就医,而不是为了“面子”买宠物葬礼。

就像有位铲屎官在评论区说的:“以前我总给我家猫买各种玩具,后来发现它最喜欢的,是我坐在沙发上,它趴在我腿上睡觉。那一刻我才明白,它要的不是玩具,是我。”

所以,与其在亚宠展挤破头抢试吃,在直播间蹲点抢猫砂盆,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宠物玩一会儿;与其纠结“进口粮还是国产粮”,不如好好学习怎么科学喂养;与其给宠物办万元葬礼,不如生前对它好一点。

毕竟,宠物不会因为你给它买了1299的猫砂盆就更爱你,但它一定会因为你每天陪它玩10分钟,而用呼噜声告诉你:“我好爱你。”

这场宠物消费热,与其说是“爱宠”,不如说是“被爱”——我们通过给宠物花钱,来填补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被需要”。但真正的情感寄托,从来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是时间,是陪伴,是那份“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双向奔赴。

最后,问问大家:你家毛孩子一个月花多少钱?你觉得哪些钱是“必要花”,哪些是“冲动花”?评论区聊聊,让我们一起做“理性铲屎官”,别让爱变成“被爱”。

来源:倪卫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