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最新暴论:激光雷达和雷达让自动驾驶更不安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15:15 1

摘要:事情的起源来自近期一档采访,邀请对象是全球最大网约车平台——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

杰西卡 发自 副驾寺

装上激光雷达和雷达,会让自动驾驶车辆更危险?!

这番暴论,来自纯视觉路线的坚定拥趸——马斯克

他认为,激光雷达并非必需,甚至更危险,还给出了自己的一套理由。

这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的起源来自近期一档采访,邀请对象是全球最大网约车平台——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

在节目中,达拉谈到了对于自动驾驶的一些看法。

首先,他认为自动驾驶是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在未来,不仅仅是出租车司机,所有的司机都无需开车。

在他看来,从安全性角度讲,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好的结果——尽管距离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大概还有20年的时间,因为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还相对较高。

但至少未来十年内,几乎可以预见的是,人们会看到自动驾驶车辆会大量涌入市场。

接下来,谈到自动驾驶行业仍存在的路线之争——激光雷达还是纯视觉,达拉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现在他仍倾向于Waymo的路线,也就是装上激光雷达和雷达

达拉给出了原因:

目前固态激光雷达的售价,已经降到了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77元),为了安全冗余,加装激光雷达是更合理的选择。

通过评论能发现,很多外国网友实际都不知道,如今头部激光雷达价格已经降到了千元级

网友们的信息,还停留在激光雷达价格高昂、Waymo高达20万美元(约143万元)的成本上。

不过呢,达拉也并没有全盘否定纯视觉,他认为,仅依赖纯摄像头就超越人类安全水平,在未来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只不过在短期内,这条路径还很难实现,所以目前还需要激光雷达兜底

而且,Uber现在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在使用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方案。

我们之前提过,Uber今年和绝大多数的头部Robotaxi玩家,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Waymo、萝卜快跑等等,都签了合作协议,他们都属于Uber口中的这个“合作伙伴”。

尽管达拉发布了“免责声明”,表示自己可能会被证明是错的。

但不出所料,热衷于网上冲浪的马斯克,还是很快在社交平台抨击达拉的观点,只不过没想到,他这一次会如此语出惊人。

在Uber CEO的采访报道下面,马斯克直接现身回复。

他不但坚持,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并非必要,甚至连带着雷达一起,直言同时加装会降低车辆安全性

马斯克抛出的观点是,激光雷达、雷达与摄像头等多传感同时工作,有时可能出现识别结果不一致

这种传感器的模糊性,非但不会让车辆更安全,还会增加行驶风险。

他还cue到Waymo,暗示这就是Waymo不在高速公路运营的原因——

在遇到类似模糊场景时,Waymo可能会因难以立即决策而停下,这在高速路上有多严重自然不用多说了。

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反驳了马斯克,觉得这个结论疑点重重。

比如,有人认为如果传感器真的会出现分歧,那么两个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同样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在多传感器中,激光雷达的“优先级”应当更高:

雷达可能存在相对较高的误报率,导致许多假性制动,而激光雷达则没有这种情况。

如果激光雷达和雷达、摄像头的识别结果不一致,那应当还是优先选择激光雷达,因为其信号源比视觉更加可靠。

还有人直接指出,融合堆栈就不该让传感器互相竞争,而是让模型根据上下文和条件权衡,实现超越人类的水平:

不然的话,为什么飞机上有层层叠叠的冗余设计,配备那么多种传感器?显然,这些设计是由鲜血写就:

不过吵来吵去,激光雷达的去留依然是一个争议,马斯克站纯视觉的立场也依然没有动摇。

马斯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厌弃激光雷达的呢?

人人皆知马斯克“厌弃”激光雷达,但其实双方也没什么世仇恩怨。

特斯拉是最早用自动驾驶做卖点的车企,早年技术路线也没有明显的捧一踩一。

至少在2015年以前,特斯拉还是和其他多数自动驾驶研究团队一样,在测试车上采用了激光雷达。

当时,几乎整个行业一致认为: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必需品

而特斯拉使用的是美国激光雷达大哥——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价格相当高昂,单价一度高达8万美元(约57万元),一颗的价格顶一台高端车不说,产品供应还无法保证。

如果按这个成本卖车,可想起步售价会有多高,也很难快速铺展规模。

相比之下,摄像头和视觉方案,在成本和规模化供应上就有保障得多。

而且随着当时神经网络走向火热,马斯克想到,人类也是完全依赖视觉开车,那么与人眼类似的摄像头,配上足够强的AI,为什么就不能做到?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马斯克开始质疑激光雷达的价值,认为性价比过低。

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称,“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毫无意义”,并决定将其抛弃。

在特斯拉发布Autopilot 2.0硬件套件时,外界都期待激光雷达会登场。但马斯克给的答案是:

8摄像头、12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增强版毫米波雷达的硬件套件,明确表示“不依赖激光雷达”。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理由很简单:激光雷达成本过高,不适合大规模量产。

这句话,彻底把特斯拉和Waymo划开了路线。

此后,他还给激光雷达冠上各种各样的讽刺性描述,像“人的阑尾”、“拐杖”、“傻X才会用”…

直到2021年,马斯克不仅抛弃激光雷达,还把毫米波雷达也从特斯拉新车上移除,全面切换到Tesla Vision纯视觉方案。

这一步让外界倍感震惊,因为当时多数车企的共识是,多传感器融合是必然,单一视觉风险过高。

但马斯克的逻辑却是,任何非视觉传感器,都是对AI学习的干扰。

后来随着FSD Beta的推行,外界一度唱衰特斯拉,认为特斯拉由于没有激光雷达,落地上落后于Waymo、Cruise;特斯拉的多起FSD事故,也被质疑是纯视觉引发的缺陷。

而马斯克则反复强调,自动驾驶是AI问题,不是传感器问题。未来的智能车的竞争力,体现在算法与数据规模上,而非传感器堆砌。

所以,即便是这些年过去,激光雷达快速发展,产品力更强,价格也更便宜,从十几万降到了几千块,特斯拉也从没有一天偏移立场——至少对外的表现是这样。

不过真实情况呢,去年美国激光雷达供应商Luminar,在发表Q1财报时透露,特斯拉是其一季度的最大客户,销量占比在10%以上。

反正在上个月,大量头顶激光雷达的特斯拉测试车,还是被眼睛雪亮的得州奥斯汀市民拍到了:

对于Luminar揭老底,马斯克的辩解解释是,激光雷达仅用于收集基准真实数据,FSD系统本身用不着激光雷达。

所以总结起来一句话:激光雷达用来做测试和训练数据收集可以,量产的东西还是别放了。

只是这一次,马斯克的暴论可能会引发新争议,因为更早之前,用激光雷达的车厂和公司,开始按照“激光雷达=安全气囊”类比…用得越多越安全。

而马斯克釜底抽薪,用激光雷达甚至雷达,对安全不仅无益反而还有害。

这这这……

来源:智能车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