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翻遍了屋里所有带字的东西:快递单上的地址糊成一团,说明书上的步骤像天书,连手机里的游戏公告,都得靠图标猜个大概。凌晨时,他蹲在地上哭了,不是委屈,是慌——原来活了二十年,自己连看懂世界的基本工具都没有。后来他靠打游戏攒了点底气。直
二十岁那年,他对着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发呆,突然发现自己连“钙含量”三个字都认不全——那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听见“文盲”两个字砸在心上的声音。
转折是在一个深夜。刷到“社会青年可参加高考”的政策时
他的手指悬在屏幕上
突然想起二十岁那晚的自己。“考大学?”他对着空荡的房间问,声音发飘。可再想到那些连标签都认不全的夜晚,他咬了咬牙:“试试呗。”
难是真的难。没有高中学历,就得先啃两年高中会考。他从初一数学开始学,课本上的“负数”概念,他对着网课反复暂停了十七遍才弄懂;英语字母表,他抄在游戏手柄背面,打游戏的间隙就念,连粉丝都听会了,弹幕里常有人刷“主播,A后面是B!” 。白天剪游戏视频,晚上直播,深夜的台灯下才是真正的战场。习题册上的红叉比对勾多,化学方程式配平配到天亮,草稿纸攒成了小山,边缘卷得像波浪。有次直播连麦,粉丝问他“这道题都不会?”,他举着笔笑:“以前连1+1都得数手指,现在能看懂题,就不算输。”
中间他崩过一次。连续三个月模拟考不过关,看着满页的红叉,他把课本摔在地上,歇了整整一年。那阵子他不直播,也不看书,就在公园长椅上坐一下午,看学生背着书包经过。直到有天,一个初中生掉了本数学笔记,他捡起来,鬼使神差地翻到“一元二次方程”那页——居然看懂了。那天傍晚,他把落灰的课本重新摊开,笔尖在纸上划过,比任何时候都稳。
复播后,粉丝发现他的背景多了个铁皮柜,慢慢塞满了习题册,封皮磨得发亮。离高考只剩一个月时,他晒出化学模拟卷:30分。弹幕里有人叹“太难了”,他却对着镜头晃了晃写满批注的错题本:“没事,错一道,就多会一道。”为了吃透元素周期表,他甚至把每个元素的原子量编成顺口溜,在直播间隙反复念叨,粉丝戏称他“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唱成了rap”。
查分那天,他的手一直在抖。574分跳出来时,他没说话,就盯着屏幕笑,眼泪砸在键盘上,嗒嗒响。直播间里炸开了锅,粉丝刷满了“恭喜”,他才憋出一句:“你看,原来‘现在’这两个字,真的能长出翅膀。”
后来有人问他,最牛的是不是574分?他摇头,指着书架最上层那本卷了边的初一数学课本:“是二十岁那晚,敢承认自己‘不会’的勇气;是后来每个深夜,对着错题本不撒手的犟劲;是哪怕停了一年,还敢重新拿起笔的决绝。”
其实哪有什么“太晚了”。二十岁才认字,三十岁才考学,只要敢迈出第一步,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向前。就像他常说的:“十年前没种下的树,现在浇第一瓢水,也不迟啊。”而这一切,都被直播间的百万粉丝见证着——他们从最初的调侃“主播认字全靠蒙”,到后来自发成立“学习后援团”,有人寄来泛黄的错题本,有人每天发数学笔记,甚至有初三学生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我们一起考大学吧!”。
这个故事的原型,正是2025年抖音百万粉丝主播“叫我肘子”的真实经历。他用两年时间通过13门会考,从化学30分到高考80分,最终以574分考入理想大学。正如教育部扫盲政策中强调的:“扫盲不仅是识字,更是赋予人改变命运的能力。” 而台灯下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
来源:在野文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