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就在李在明即将与特朗普会面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如其来地发布了一则冷言冷语,让整个韩国舆论瞬间炸锅。这场原本就被视为“鸿门宴”的白宫之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8月25日,就在李在明即将与特朗普会面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如其来地发布了一则冷言冷语,让整个韩国舆论瞬间炸锅。这场原本就被视为“鸿门宴”的白宫之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韩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看起来像是一场清洗或革命。”特朗普的这句话,语气冷漠,意味深长。这不仅是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访美,也是特朗普重新执政后首次以如此低规格接待韩国领导人。而在紧张气氛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外交较量。
抵达美国的那一刻,李在明就意识到,这场会晤将非比寻常。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他的仅有美国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位韩裔美军上校。这与以往韩国历任总统访美时的高规格接待形成了鲜明对比。红毯虽铺,现场冷清,连部长级官员都未现身,韩国舆论称之为“史上最冷清接机”。
面对这样的冷遇,李在明心知肚明,特朗普是在给他“下马威”。就在踏上美国土地前,他还在东京与日本政要石破茂密谈,试图摸清特朗普的脾性,争取在会谈中占据主动。但显然,特朗普并不买账。
不仅如此,李在明前往美国前几天,特地派出韩国外长赵显先行赴美,为此次会谈做铺垫,希望在关税谈判、能源合作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特朗普临时提出的新要求却让韩方措手不及。他要求: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必须明确写入文件,90%的收益留在美国本土,否则就可能直接取消会晤。
李在明一边要维系国内舆论,一边又不得不面对白宫的强硬态度。在专机上,他曾对记者表态“不屈服于美方无理要求”,但现实远比口头更复杂。就在会谈前,美国媒体还放出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怀疑韩国调查美军基地,意图不明,这更是为会谈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白宫时,特朗普依旧面色冷淡,安排的会谈形式也极为“特别”:只有30分钟,并且全程对媒体公开。这被韩国媒体解读为“公开羞辱”,与年初泽连斯基访美时的待遇极为相似。特朗普显然想在镜头前逼迫李在明当场让步。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场原本剑拔弩张的会谈,竟然进行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比原计划多出整整一个小时,气氛也从最初的紧张逐渐缓和。特朗普甚至在离开时对媒体表示:“美国政府百分之百支持李在明。”
转折的关键,正是那份3500亿美元的“见面礼”。为了换取美国关税从25%降至15%的承诺,韩国承诺大手笔投资美国本土产业。李在明详细列出资金构成、投资时间表、以及涉及能源、芯片、汽车等多个核心产业的具体计划,其中1500亿美元用于“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
正是这份详尽而实在的承诺,打动了向来“谈钱不谈情”的特朗普。他当场表示,希望韩国企业在美国本土建立造船厂,用“美国工人建美国船”。作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国,韩国的加入无疑将极大助力美国重振海军工业。
能源领域同样是本次会谈的重头戏。李在明承诺将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并愿意配合美国重启阿拉斯加的石油开采项目。为此,白宫甚至准备撤销拜登时期的自然保护政策,以便尽快推进资源开发。
在军事层面,双方的分歧仍较为明显。特朗普希望提升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即在无需韩国同意的情况下,调动兵力应对区域冲突。李在明明确表达反对立场,强调韩国不会介入台海事务。这一立场,虽令特朗普不悦,但他也未继续施压。
即便如此,美方仍在军费分摊问题上继续施压。当前韩国每年承担约11亿美元费用,而特朗普希望提升至50亿。为换取关税优惠,李在明可能会在军费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或提高至20亿至30亿。
除了经济与安全议题,朝鲜问题也成为两人讨论的重点。李在明以幽默的方式提出,“或许可以在朝鲜建个特朗普大厦”,并开玩笑说,“我也想在那里打一场高尔夫球”。这番言语显然戳中了特朗普的“软肋”,他当即表示愿意在年底前与朝鲜领导人再度会面。
李在明还不忘夸赞特朗普曾经的外交成绩,称其为“半岛和平的唯一希望”。这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让特朗普面露笑容,情绪明显好转。
在全程媒体开放的会谈中,李在明表现得极具分寸,既不失风度,又不失底线。面对特朗普关于“访问中国一起坐飞机”的半开玩笑提议,他也巧妙回应:“那就太好了”,既不承诺,也不拒绝,滴水不漏。
这场原本被视为“鸿门宴”的白宫会晤,最终以“宾主尽欢”收场。特朗普在会后甚至公开称赞李在明是“伟大的总统”,并表示将“百分之百给予支持”。舆论普遍认为,李在明成功通过了这场外交大考。
尽管如此,李在明心里清楚,特朗普是个喜怒无常的谈判高手,一旦不满意,随时可能翻脸。哪怕这次会谈气氛“友好”,未来若在关键利益上出现分歧,特朗普依然有可能旧事重提,再度施压。
这也正是李在明此行的真正目的:摸清特朗普的脾气,建立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美韩关系定下基调。他自己也承认,韩国在美中之间的外交空间越来越窄,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需要极高的智慧与技巧。
在白宫会谈结束后,李在明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献花,随后前往费城,参观韩华收购的美国船厂。这些政治安排,无一不是为了展示韩国对“美韩同盟”的忠诚。
在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中,李在明更是点明韩国未来的外交路线,称韩国将坚定依托美国安全框架做出判断。曾经的“安美经中”模式,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已逐渐让位于更倾向美国的战略布局。
在对华关系上,李在明也做出微妙调整。他没有接受中国阅兵邀请,仅派出低级别使团出席,但又公开表示重视中韩经济合作,试图在安全服从美国、经济连接中国之间寻找平衡。
很显然,李在明想继续走“左右逢源”的老路,可惜如今的世界早已发生变化。特朗普的强硬、拜登的封锁、日韩的靠拢、台湾问题的升温,都让韩国的外交环境愈发紧张。
中国,作为东亚真正的中坚力量,始终保持着理性与克制。面对美韩的种种小动作,中国并未轻举妄动,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落地生根,不断夯实自身在亚洲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李在明在白宫的三个小时,也许换来了一时的“笑脸相迎”,但能否赢得长久的尊重,恐怕还要看他下一步如何拿捏平衡,如何面对真正的挑战者——中国的崛起与坚定。
李在明此次访美,虽然经历波折,但最终以一次“交易式外交”暂时稳住了美韩关系。然而,未来的政治风浪远未平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
[1]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李在明,称考虑从韩国买船,今年想见金正恩:我和他相处得很好 红星新闻
[2]李在明抵美,美媒先嗨了:发生冲突时,韩国可以帮美国对付中国 观察者网
来源:知鉴明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