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三宝”,“变身”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15:01 6

摘要:“李叔,您的调解申请已完成受理和指派,后续您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小程序,随时查看进展情况。”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为群众讲解,如何从网上获取法律服务。

用法“信息卡”、学法“掌中宝”、普法“大篷车”

曾是如东县地方特色普法品牌

因其贴近群众、实用便捷的特点

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普法三宝”

如今

随着普法实践的深入

新“三宝”也应运而生

普法一宝

用法“信息卡”→“指尖办”

“李叔,您的调解申请已完成受理和指派,后续您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小程序,随时查看进展情况。”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为群众讲解,如何从网上获取法律服务。

“记得2006年那会儿,我手里有过一张‘信息卡’,上面密密麻麻印着司法所地址、法律援助申请流程、调解窗口电话……”如今,李某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通过线上平台查询业务办理进度,不禁感叹道:“现在的服务可真是越来越便捷了,比当年方便多了!”

一张小小的用法“信息卡” ,承载着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期盼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如今,这张小卡片已悄然“生长”——升级为一键联通、即时应答的“指尖”服务。

如东县司法局探索线上服务路径,依托“法润如东”微信公众号,深度融合12348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行政复议、精准普法等,通过“法润江海e服务”实时监测、“调解小助手”智能应答、“法润民生”微信群即时互动、“12348”热线守候等多元化服务渠道,构建起便捷、暖心的法律服务网络。

普法二宝

学法“掌中宝”→法治非遗

“这个糖画普法挺有意思,又好吃又好玩!”年初,如东县司法局举办“逛豫园灯会,赏法治非遗”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摆摊设点,一个个体现法治元素的糖画作品展示给往来游客,工作人员借机普及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

一本泛黄的学法“掌中宝”曾是许多人法治启蒙的“枕边书”,字里行间的条文解读,为群众打开认知法律的窗口。如今,承载其法治精神的非遗普法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它化身为短剧、面塑、集市等多元文化形态,实现从“单向灌输”向“文化浸润”的转变,让法治精神在可听、可视、可感的丰富体验中悄然扎根。

如东县司法局持续深耕非遗文化传承,将昔日学法“掌中宝”的普法精髓注入鲜活载体,实现法治宣传的巧妙转化:精心打造非遗普法短剧《巧治恶棍》,采用原汁原味的方言演绎,有效增强观赏性和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创作面塑作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法治如东建设的生动场景;定期推出“普法集市”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糖画、漆扇等传统技艺,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普法,既彰显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又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普法三宝

普法“大篷车”→新媒体普法

“这个普法短视频做得真不错!我得赶紧转发到村老年舞蹈队的微信群,让老姐妹们也都看看!”一大早,王大妈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刚在手机上看到的“避坑指南”分享给大家。

普法“大篷车”喇叭里循环播报的法律故事,是乡间地头熟悉的“法治声浪”。如今,这声浪多了“频道”——在方寸屏幕间,普法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剧情生动等姿态“霸屏”,实现“声波辐射”到“云端覆盖”的传播跃升,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如东县司法局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组建四个新媒体普法兴趣小组,聚焦群众高频法律需求,精心制作普法短视频、情景剧等,开发制作H5、长图等新媒体普法产品,重点适配移动端碎片化阅读场景,实现普法宣传轻量化、可视化、互动化。今年以来,聚焦妇女权益保障、民法典宣传月、法律援助“安心行动”等主题拍摄制作短视频50余期。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