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妇幼健康体系高质量示范发展 促进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14:18 1

摘要:2022年4月,沈阳市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城市,实施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中心能力提升和沈阳市市、县两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能力提升、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先后投入中央资金13990万元,地市配套资金5304万元,解决了

2022年4月,沈阳市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城市,实施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中心能力提升和沈阳市市、县两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能力提升、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先后投入中央资金13990万元,地市配套资金5304万元,解决了沈阳市妇幼保健体系发展不均衡、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重点指标持续向好,项目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纳入民生赛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高质量协同发展,创新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建立健全了与沈阳市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建设进程,建强妇幼保健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13个区(县、市)妇幼保健机构独立设置,完成“2+15”标准化妇儿保示范门诊建设,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引入医疗板块,填补妇幼保健机构无医疗板块的空白。健全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综合医院妇儿科为补充,基层妇幼保健门诊为网底的妇幼保健体系,建成妇幼健康联盟,形成了系统化管理、专业化保健、连续性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妇幼健康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资金保障,创新开展人才招聘引进。近三年来,沈阳市持续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累计投入各级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资金1.6亿元,购置设备826台(件),创新开展了急需紧缺人才招聘补充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人员121名,社会公开招聘人员183名,通过持续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更新机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妇幼健康整体服务能力。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为妇幼保健机构招引学科带头人、急需人才及硕士以上研究生等77人,并全部入编。推动政府建立了按公益一类管理、二类差额补偿的稳定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妇幼保健体系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三是完善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提供高效诊疗服务。针对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群体,沈阳市实施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全市建成1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4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确保妇幼生命安全,为危重孕妇和危重新生儿提供更高效的诊疗服务。

四是推进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沈阳市积极落实国家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市儿童医院与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共建医校合作模式,通过创新实施“医育共建 助力百园幼儿健康”和“医校协同 共筑健康校园”项目,开展儿童及中小学生专项体检覆盖口腔、脊柱、视力等,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专家直播科普+校园讲座双管齐下,定制肥胖、近视个性化方案,更有急救实践课和医生体验活动,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及服务内容。

通过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到99.82%,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99.73%。2022-2024三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较2019-2021年下降了26%(其中全市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2024年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较三年前下降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三年前下降5%,妇幼保健体系“沈阳模式”已然形成。

一是发挥龙头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妇幼协同发展机制。市妇幼保健院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建成2家区域标准化妇儿保示范门诊,构建了“一院多区”的发展格局,带动各区、县(市)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和平区打造高品质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铁西区妇幼中心与妇婴医院整合资源,沈河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基层服务设施,通过开展区、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特色专科建设,建立了多科系协同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区、县(市)级专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一步建强,辐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率先在全省启动串联质谱技术免费新生儿筛查项目,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取得新突破。2024年“新生儿一件事”拓展至全域54家助产机构,在省内率先实现“七事联办”,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经验推广。

二是构建“保健+临床”医联体模式,提升诊疗响应效率。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妇产专科医院深度融合,强化“保健+临床”发展模式,加强沈阳市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依托妇幼三级网络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形成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全市1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4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起了上下转诊、横向协同的危重症救治网络。全市通过强化“保健+临床”机制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了急诊急救的覆盖面和响应效率,打造了妇幼保健与临床医疗相结合,医防协同发展的沈阳模式。

三是实施人才引育战略,提升妇产专科模拟实训能力。沈阳市近年来不断突破政策瓶颈,创新招聘引进形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引进策略,建立了事业编制公开招聘常态化机制,每年均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园招聘、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等,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重点向妇产科、儿科、实验室等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倾斜,妇幼保健系统近三年引进学科带头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硕士以上研究生等121人,引进博士4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1人,带动了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沈阳市妇婴医院依托示范项目完善了全省首家妇产专科模拟实训中心建设,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双盲演练-视频复盘-专家点评”的质控闭环,沈阳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开展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练兵的预期效果。

四是打造医校共建机制,提升儿童健康服务品质。通过强化卫生与教育部门协作机制,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服务,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市儿童医院与皇姑区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机制,首创“健康副校长”制度,与中小学、托育机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中小学生生育长发育健康监测和干预,打造新时代幼儿养育照护的“沈阳模式”,推动沈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用专业力量护航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妇幼健康处

编辑:陈泽明

校对:董秀娟

初审:姜午

审核:崔乐文

来源:沈阳卫生健康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