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抗战印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14:34 2

摘要:2025年7月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来开放首日。展厅内,1525张历史照片与3237件文物静静陈列,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其中,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赵一曼详细档案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上展示的赵一曼档案

每年8月2日,在四川省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的赵一曼雕塑前和位于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的赵一曼浮雕前,总会有人献上花束。

这是赵一曼烈士牺牲的日子。

1936年8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的子弹射向了这位英勇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生命最后时刻,她大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赵一曼故居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

2009年9月,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宜宾举行活动纪念赵一曼烈士(资料照片)

2025年7月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来开放首日。展厅内,1525张历史照片与3237件文物静静陈列,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其中,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赵一曼详细档案首次公开,为这位四川宜宾籍抗日民族英雄诞辰120周年献上厚重的纪念。

这批新解密的珍贵档案,与此前公布的史料形成互为印证的历史链条。

砍烂缠足布打开新世界

1915年,在四川省宜宾县徐家乡伯阳嘴(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一个小女孩用砍刀坚决砍烂了缠足布、小脚鞋,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赵一曼像(资料照片)

这个当年只有10岁的女孩名叫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到东北化名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1905年。10岁那年,母亲按传统习俗,为她强行缠足。赵一曼竭力反对,拼死抵制,最后父母无奈地放弃给她缠足。

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在自己的姐夫、四川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郑佑之的影响下,赵一曼阅读了大量进步刊物,其中包括《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

1923年,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4月,在郑佑之指导下,赵一曼和二姐李坤杰在白花场建立妇女解放同盟,开办“女子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宣传妇女解放,参会者当时达到180多人,开创了宜宾妇女解放运动的先河。每逢赶场,赵一曼就上台演说,吸引了大批听众。

1926年,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读书时,她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常把自己订的《妇女周报》送给大家看。当时的女中仍很守旧,封建意识很浓厚,女学生大都还是遵守封建礼法,思想和行动都不开放。而赵一曼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在农村开展过反封建斗争,所以她很大方,一点也不拘束,遇事总能说出许多道理。同学们慢慢发现,这个乡下来的姑娘很不平常,她知道很多她们不知道的事,说出的话也新鲜,就都主动靠近她。赵一曼像磁石一样,把同学们吸引和团结到自己的周围,革命思想迅速在同学中传播着。

1926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赵一曼由中共宜宾党组织考察推荐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红装白马”女政委

1927年9月, 党组织派赵一曼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她化名李一超,与同学陈达邦相爱结婚。甜蜜还来不及品味,怀着身孕的她奉命回国,在湖北、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她在宜昌生下儿子。在孩子仅1岁多时,她和姑妹陈琮英就将儿子寄养在五哥陈岳云家,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革命。

△赵一曼和儿子合影(资料照片)

分开前,她抱着儿子照了一张合影,寄给了丈夫。谁料,竟成永别!

九一八事变后,她化名赵一曼,受党组织派遣奔赴东北,在沈阳、哈尔滨领导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部长和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

《东北抗日联军史》记载,1933年4月,面对日伪军警横行、工人备受欺凌的现状,赵一曼连夜指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将城市交通脉搏骤然掐断。最终,日伪统治当局迫于社会舆论压力,答应工人复工条件,罢工取得全面胜利。

1934年7月,赵一曼前往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出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成为日伪报纸上赫赫有名的“红装白马”女政委。

1935年11月,为掩护部队突围,赵一曼在珠河县小西北沟与日伪军激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落入敌手。

英勇就义留下泣血绝笔

在伪满哈尔滨警察厅(今东北烈士纪念馆)那间阴冷的刑讯室里,敌人用尽惨绝人寰的酷刑——钢针刺伤、烙铁灼肤、辣椒水灌鼻……面对非人的折磨,赵一曼的意志如钢铁般不屈:“你们可以让村庄变成瓦砾,把人剁成肉泥,但消灭不了我的信仰!”面对敌人的刑讯,她的回答铿锵有力:“宣传反满抗日的思想,开展反满抗日的运动,这就是我的目的、主义和信念。”

在哈尔滨治疗期间,她强忍骨碎化脓的剧痛,断然拒绝截肢——她坚信保住腿,就有重返战场的希望。在她的感化下,看守董宪勋与护士韩勇义助她逃离魔窟。然而3天后,敌人再度追至,赵一曼重陷囹圄。

△赵一曼在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时的留影

1936年8月2日,年仅31岁的赵一曼在珠河英勇就义。在赴刑场的列车上,她向押送人员要来纸笔,用被敌人折磨得几乎难以握笔的手,给远方的儿子写下字字泣血的绝笔: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了,但她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留下的《滨江述怀》仍回荡在白山黑水间: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路,改名一曼街。

如今,在一曼街上,有一个矗立着赵一曼烈士雕像的街心公园。每到放学时间,公园里到处是来玩耍的小朋友。烈士雕像下,他们跳着、笑着……享受着幸福时光。

1960年,在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落成,朱德题写馆名。2022年,该纪念馆进行了展陈升级改造。常年展出“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基本陈列展览;馆藏与赵一曼相关的文物、资料828件,其中珍贵文物87件。

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榜上有名。此外,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还被列入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

2016年8月19日,大型话剧《赵一曼》在四川成都首演。这部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宜宾市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合作打造的大型话剧,还原了赵一曼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名知识分子,再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长为抗日民族英雄的过程,展现了赵一曼作为战士、革命者、母亲、妻子的平凡与伟大。

该剧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和四川等多地巡演,荣获宜宾市第十三届阳翰笙文艺奖金奖、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中央党校列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题材,被共青团中央列入青年文化精品巡演剧目。

来源:新乡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