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人皆说,成之于语,这成语啊,就是咱们中华语言文化里的一大宝贝,多是四字结构,寓意深刻,大多出自经典典籍,能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一大段意思。
诸位看官,平日里我们说话作文,免不了要用上几个成语。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这成语啊,就是咱们中华语言文化里的一大宝贝,多是四字结构,寓意深刻,大多出自经典典籍,能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一大段意思。
在我以往的印象里,成语自带一股“文化滤镜”,庄重深邃。可现在我才知道,有些成语看起来像日常俗语、甚至有点“无厘头”!单单看字面意思,你都不敢相信它就是一个成语。
例如以下九个不像成语的成语,我敢说,第一个就能让您想笑,要是能读懂三个,那你对成语的了解可就远超普通人啦!
惨绿少年
我们会把生活中爱人出轨的现象,叫被绿了,因此惨绿少年很多认为这只是一个网络用语,用来形容一个戴绿帽子少年的悲惨经历。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可有人竟然说这是一个成语,而且是个实打实的褒义词。
它真正的意思是 “穿着讲究、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放在现在就是 “时尚男神”“优质青年” 的代名词。
成语中“惨”通“黪”,意为暗淡,与悲惨无关。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
话说唐朝有个叫潘孟阳的官员,官做得不小,有一天他的母亲想看看他手下的人怎么样,就摆了宴席请他们吃饭。
吃完饭,潘母却叹了口气说:“你这些手下,大多都是些没什么出息的人,将来要是出了事,能帮你的恐怕只有那个穿‘惨绿’衣服的少年(唐代官服制度,低阶官员服浅绿色)。”
这少年叫杜黄裳。后来杜黄裳果然成了唐朝的宰相,因此成语由此代指身份低微但气质超群者。
无肠公子
“无肠公子”听起来像不像在骂人?说人家没有肠子还没教养?或者像武侠小说里“空虚”公子那般的神秘高手。
其实这是古人对螃蟹的戏称!古人观察螃蟹,发现它的肠道细且弯曲,就误以为它“无肠”,再加上螃蟹煮熟后通红,看着特别 “有派头”,于是就给它起了 “无肠公子” 这么个雅号。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登涉》中就有记载:“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令人喷饭
这个词咱们平时聊天可能会随口说,比如 “那个段子太搞笑了,简直令人喷饭”。但你肯定没把它当成语吧?毕竟字面意思太直白了,怎么看都像口语化的表达。
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成语,意思也很简单字面,就是 “事情或话语特别可笑,让人忍不住笑到喷饭”。
成语的出处和苏轼有关,
文与可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竹子,画出来的竹子栩栩如生。苏轼就写信调侃他怕是把千亩竹林都吃到肚子里了吧。文与可收到信时,正在吃饭,而且是吃竹笋。因此一看到苏轼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嘴里的饭一下子喷了满桌子。
文与可“失笑喷饭满案” 的场景,就变成了“令人喷饭”这个极度好笑的成语。
冬日可爱
这个成语,入冬后我经常在朋友圈刷到有人用来赞美冬日生活、冬日天气,实际上这个成语是来形容人。
它的意思便是人态度温和慈爱,如同冬天的太阳般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它还有个对立词“夏日可畏”,比喻人态度严厉可怕。
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说的是赵衰像冬天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赵盾像夏天的太阳,让人害怕。所以下次夸人温柔,不妨说一句:“您真是冬日可爱啊!”
女生外向
现代人说“女生外向”,多半是说女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喜欢跟人交流,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成语。可它实打实的是一个成语,这里的 “外向” 不是 “性格外向”,而是 “心思朝着外面(夫家)”
意思是 “女子长大后总要出嫁,心思会向着夫家”,后来也泛指 “女子心思向外”。
这个成语出自汉代班固的《白虎通・封公侯》,里面说 “女生外向,有归义也”,意思是女孩子终究要嫁给别人,成为夫家的人,生活的重心从娘家转移到夫家,心思自然会向着夫家。
这是古代社会对女子的一种认知。就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般,是对女性身份转变的概括。
博士买驴
“博士” 在古代是学识渊博的人,比如咱们常说的 “五经博士”,那都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博士买驴”听着像“学霸去买菜”,这也是成语?
是的,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
古时候有个博士读了很多书,有一天他想买一头驴,就跟卖驴的人商量好价格,然后要写一份契约。博士一会儿写天气,一会儿写自己买驴的原因,写了三张纸,密密麻麻全是字,却连一个 “驴” 字都没提到。
后来人们就用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来讽刺那些说话、写文章冗长空洞,抓不住重点,简单说就是 “啰嗦半天没说到点子上”。
读书种子
看到这四个字,你是不是觉得是在夸会读书、喜欢读书的小孩子,比如 “这孩子从小就爱读书,真是个读书种子”。
其实这个成语的意思比这深刻多了,它指的是 在文化传承中起关键作用,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古人特别重视文化传承,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靠这些 “读书种子” 来延续,要是 “读书种子” 断绝了,文化也就很难传承下去了。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就说过:“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意思是要让孩子们成为 “读书种子”,一代代把文化传下去。
等米下锅
这个词太生活化了,咱们平时可能会说 “家里没米了,正等米下锅呢”!
但实际上“等米下锅” 是个正经成语,它的意思是 “比喻生活贫困,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没有”,也形容 “事情非常紧急,就像等着米做饭一样,一刻也不能等”。
比如咱们说 “这家人太穷了,天天等米下锅”,就是说这家人生活很困难;要是说 “这个项目急需资金,就像等米下锅一样”,就是说项目急需资金,不能拖延。
兄肥弟瘦
光看字面意思,像在描述兄弟俩的外貌,其实这个成语是对 “兄弟情深” 的赞美。意思是 “兄弟之间相互友爱,甘愿为对方牺牲”。
成语出自《后汉书・赵孝传》,讲的是东汉时期赵孝和赵礼兄弟俩的感人故事。
话说有一年闹饥荒,到处都是饿肚子的人,一群饿贼抓住了弟弟赵礼,打算把他煮了吃。哥哥赵孝知道后,赶紧跑到饿贼面前,跪下来说:“我弟弟长得瘦,没多少肉,吃了也填不饱肚子。我长得胖,肉多,你们还是吃我吧,放了我弟弟!”
饿贼们没想到还有人愿意替别人死,都被感动了,最后不仅放了赵礼,连赵孝也一起放了。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只有 “高雅” 的一面,也有 “通俗” 的一面。这些 “不像成语的成语”,体现了成语的 “多样性”,既有 “阳春白雪” 的 “雅成语”,也有 “下里巴人” 的 “俗成语”,不管是哪种,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像这样成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想了解更多成语以及成语故事,可以读一读《成语大辞典》。#图文带货训练营#
来源:文史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