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 2025 AI Agent Top 10最赚钱公司,总结了3个底层逻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3:48 2

摘要:2025 年 7 月,CB Insights 发布首份全球 AI Agent 初创公司营收榜单,20 家企业涵盖软件开发、企业工作流、HR、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中 Cursor 以 5 亿美元年化营收领跑,Mercor 人均创收超 450 万美元。深入剖析榜单

2025 年 7 月,CB Insights 发布首份全球 AI Agent 初创公司营收榜单,20 家企业涵盖软件开发、企业工作流、HR、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中 Cursor 以 5 亿美元年化营收领跑,Mercor 人均创收超 450 万美元。深入剖析榜单 Top 10 企业的增长数据与业务模式,可提炼出垂直深耕、体验为王、效率致胜三大底层逻辑,它们不仅是这些企业实现高盈利的核心密码,更为 AI Agent 领域的创业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方向。
标签

2025年7月,CB Insights发布了首份全球营收最高的20家AI Agent初创公司榜单。

以下是对排名前10的企业的介绍:

1. Cursor

定位为AI编程Agent,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年化经常性收入(ARR)达到5亿美元。目前,已有超过360,000付费用户,日均生成数亿行代码,客户包括Stripe、OpenAI、Spotify等。

2025年5月,Anysphere(Cursor所属公司)完成了一轮9亿美元的融资,估值约90亿美元,单个员工创收320.5万美元。

2. Glean

总部位于加州Palo Alto,定位为“Work AI平台”,核心业务是企业级工作搜索+AI agent功能,员工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系统交互,从多个SaaS应用中检索信息、自动执行工作流程等。

其ARR为1亿美元,2025年6月获得1.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72亿美元,单个员工创收10.2万美元。

3. Mercor

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招聘平台,旨在通过AI技术简化招聘流程,帮助企业高效匹配合适的候选人。该平台利用先进的AI模型,自动筛选简历、进行面试评估,并将候选人与企业需求进行匹配。

公司的ARR为1亿美元,单个员工创收454.5万美元。

4. Replit

用自然语言开发App的AI编程Agent,其ARR为1亿美元。Replit的ARR从1000万美金增长到1亿美金只用了6个月,目前正与投资者洽谈新一轮融资,估值有望翻近三倍至30亿美元,单个员工创收63.7万美元。

5. Lovable

一家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AI初创公司,致力于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让用户无需编码即可构建完整的Web应用程序。

Lovable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把ARR做到了1亿美元,人均创收更是高达222.2万美元,最新估值18亿美元。

6. Crescendo

在AI客服领域,Crescendo凭借人机协同的方案脱颖而出。它将AI和人工客服方案打包成整体方案,丝滑地整合了AI和人类团队的服务流程。

其ARR为9100万美元,最新估值5亿美元。

7. Harvey

推出的法律AI助手Harvey Assistant,可以自动执行法律研究、文件起草、合同分析、尽职调查等核心任务。2025年6月,Harvey AI在E轮融资中获得3亿美元,使其估值达到50亿美元,公司的ARR为7500万美元,单个员工创收13.3万美元。

8. StackBlitz

一个基于浏览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允许开发人员直接从其Web浏览器构建、运行和部署全栈Web应用程序。

2025年1月,StackBlitz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注册用户突破了200万。公司的ARR为4000万美元,单个员工创收114.3万美元。

9. Clay

售前客户线索拓展管理平台,通过强大的AI能力和整合100多个外部来源的数据,帮助企业优化营销工作流程,为销售和营销团队提供准确的洞察。Clay以SaaS平台的形态工作,提供API接口和多种数据工具集成,并自动形成电子表格。

在最新一轮的融资里,Clay的估值达到30亿美元,公司的ARR为3000万美元,单个员工创收100万美元。

10. Torq

一家面向安全运营团队的AI驱动安全自动化平台,专注于通过无代码/低代码agent自动化整个SOC流程。公司ARR为2000万美元,人均创收8.3万美元。

此外,榜单中还包括Sierra、Sana、Nabla、Hebbia、Fyxer、Tome等企业,它们在客户服务、企业级AI助理、医疗、信息整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ARR在12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

翻完这10家公司的财报和增长数据,我发现真正让它们赚到钱的是这3个底层逻辑。

1. 垂直深耕

在细分赛道做“小而美”的颠覆者 头部企业几乎都锚定单一领域深耕,如法律AI Harvey、编程Agent Cursor。

与其在通用市场与巨头“拼体量”,不如在垂直场景“挖深井”,用极致适配性建立不可替代性。

大而全的战场挤满巨头,小而专的缝隙藏着蓝海。

2. 体验为王

让AI成为“用了就离不开”的工具 用户愿意为Cursor、Lovable付费,核心是它们用自然语言交互、无代码操作等设计,把复杂功能变成“傻瓜式体验”。

技术再强,不如让用户“一看就会、一用就爽”。

技术是内核,体验是桥梁,用户只为用得爽买单。

3. 效率致胜

用“人均高创收”跑赢成本战 Mercor人均创收454万美元、Clay人均100万美元,证明AI创业的核心是“用技术杠杆放大效率”。

不盲目扩张团队,靠产品本身的自动化能力降本提效,才是可持续的增长密码。

AI创业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千万级创收引擎。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