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的人生赢家,从不是活成他人眼中的范本,而是把日子过成自己舒服自在的模样。
某乎上曾有人提问:“人至中年,怎样才算成功?”
有人回答说要有千万存款,还有人说是身居高位。
但过来人才明白:
真正的人生赢家,从不是活成他人眼中的范本,而是把日子过成自己舒服自在的模样。
60岁前,若能办妥这四件事,便是给人生提前交上了圆满的答卷。
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人体指南》中提到:
“体育锻炼对提高思维能力很重要,运动可能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最大因素之一。”
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渐趋衰退,坚持运动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被网友亲切称为“国民奶奶”的著名演员吴彦姝,现在已经87岁高龄。
许多观众被她精湛的演技和优雅的气质所打动。
在一档访谈节目当中,记者问道:“您是怎样保持如此良好的状态?”
吴彦姝坦言,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源于自己坚持锻炼身体。
她每日雷打不动走6000步、做一分钟平板支撑,87岁的她,依旧能轻松下腰、劈一字马。
岁月虽在她身上刻下苍老的痕迹,她却始终坚持运动、热爱生活。
美国疾控中心曾公布了一组数据:
每周仅进行90分钟的适度锻炼,会使早亡风险降低20%;在一定范围内,锻炼时间越长,降低早亡风险的效果越好。
中年人因为压力过大,时常导致失眠,而规律、适度的运动则是改善睡眠的最好方式。
不少人到了中年便疏于身材管理,难免显得“油腻”。
但我们单位的老张却总透着股神采奕奕的劲儿,身板笔挺,穿起西装格外有型。
这都得益于他每日坚持的五公里晨跑,外加健身房的力量训练。
他不仅精神头足,工作思路也格外清晰,屡屡有亮眼举措,深得上级认可。
反观单位里的部分零零后年轻人,时常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熬夜打游戏成了常态,工作也干得马马虎虎。
《睡眠革命》一书中说:
“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三者齐头并进,将给你的生活质量带来飞跃式的提高。”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人到中年,坚持锻炼恰是为健康的“储蓄罐”添砖加瓦。
而能坚持运动的人,往往更耐得住煎熬,也更善于掌控情绪。
滋养出美好家庭
网络上有句很火的话:
“人上了年纪,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从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家庭。”
年轻时总一头扎进工作里拼闯,为生计奔忙,在世事里周旋不休……
以为这样,就是最大的富足。
辛苦了半辈子才恍然:一家人和和美美,远胜过万两黄金。
人到中年,真正要拼的是家庭。
邻居李老师自打退休后,家中总是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一到周末,儿女都会带着孩子过来探望她。
孩子们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儿子儿媳在厨房忙活,家里的欢声笑语总在楼道回响。
她感慨道:
“40多岁时,同事都在卷职称,熬夜改论文,我依旧每天下班给家人做饭,有人说我傻,可现在想想,职称会过期,但饭桌上的陪伴,孩子记一辈子。”
虽然不竞争职称就涨不了工资,但她却甘之如饴。
李老师平日里不跟同事争职称,免了许多烦扰,心情自然也比较顺畅。
虽然失去了一部分财富,但换取了她与家人之间更多相处的时间。
退休后,孩子已经长大,她默默的付出,换来了家人的知恩图报。
一家人其乐融融,也是李阿姨最想见到的场景。
家庭最大的财富,从不是事业多辉煌,而是父母安心、孩子省心、全家舒心。
毕竟,再多财富难抵阖家幸福,再大声名不如家和人宁。
养成良好的情绪
作家杨绛曾说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来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过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和挑战,这让情绪成了最易失控的东西。
但内心强大的人,从不抱怨环境,而是拥有情绪稳定的力量。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养生的尽头就是情绪稳定。”
网上,看到一段对87岁阿姨的街头采访。
这位高龄阿姨坚持养生已30年,眼神依旧有光。
当被问及“如何调节出好情绪”时,她答:“保持心态稳定。”
“要是事事都带着情绪应对,不仅走不出来、做不好事,还会搅乱自身的身心健康。”
阿姨解释道,情绪不佳会影响五脏六腑正常运转,导致各类分泌失衡、出现偏差,免疫力也随之下降,生病自然就在所难免。
她提到,要想保持好心情,就别把什么事都往心里搁,能解决的就着手解决,解决不了的便先缓一缓。
正如心理学家威廉·瓦特提出的吸引力法则:
“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和反应,由内心的想法与信念所决定。”
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事情往往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阿姨始终强调,好心态便是长寿的秘诀。
而所谓情绪稳定,从不是压抑感受,而是身陷困局时,依旧能保持冷静与理智。
朋友婷子的母亲,在别人的印象里一直是个情绪化的人。
情绪容易波动,一点小事就焦虑不安,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前几年总听婷子抱怨:
母亲会因她成绩不理想念叨不停;
会因父亲没及时换洗衣物大吵一架;
还会为菜市场和摊主斤斤计较而怄气……
这些事让婷子一心想逃离家,甚至想在外地落户,远离母亲。
母亲这般情绪化,既伤了身边人,也让自己活得疲惫不堪。
后来,婷子的母亲因为一个契机,下决心改变自己。
遇事时,不再一头扎进情绪,而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交流。
慢慢地,家人都感受到了母亲的变化,家庭氛围变得融洽起来,婷子也不再把母亲视为“洪水猛兽”。
人到中年,情绪稳了,日子自然也就顺了。
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情绪稳定,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内心,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平和。
当你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便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从容应对,稳步前行。
养出不服老的心态
约翰·洛克说: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状态,而状态决定了行动和结果。”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从年轻到年过六十,始终坚持“做自己”。
自入伍到退休,他身上军人的硬朗底色从未褪去。
平日里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
教育孩子时,也不会因为他们长大而纵容,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
面对邻里是非,他从不随波逐流,该怼就怼,该护就护。
他永远不服老,该干活时不含糊,该坚持的生活习惯几十年不变。
哪怕妻子安杰偶尔抱怨他“老顽固”,他也依旧按自己的节奏活得通透。
江德福从不迎合外界期待,不刻意改变本性,只用最本真的状态守护家庭、活出尊严。
把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一地鸡毛,不需人知,岁月静好,自在从容。
中年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闲暇时积累自己,忙碌时寻找快乐。
曾有网友说,自己退休后一直处于内耗状态,时常能量很低。
每天刷视频、看直播、购物,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做什么事都不如意。
后来她开始学摄影、研美学、写文案、学习商业思维,渐渐把生活调成了松弛、舒适又愉悦的状态。
很喜欢一句话:
“人生最好的不服老,就是永远相信自己还能生长。”
别让“都这把年纪了”成为妥协的借口,真正的衰老从不是皱纹爬上眼角,而是心里先认了“老”。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揣着对热爱的执着,哪怕脚步慢了些,也要朝着喜欢的方向前行。
生活从不会亏待那些拒绝被年龄定义、始终和岁月较劲的人。
这股不服老的劲儿,本身就是对时光最漂亮的回击。
写在最后
人生这场修行,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60岁前能把日子过成自己舒服的模样,靠的从不是运气,而是日复一日的清醒与坚持。
把锻炼变成刻进骨子里的习惯,身体便有了对抗岁月的铠甲,哪怕青丝染霜,也能步履稳健、眼神清亮;
让家庭始终萦绕着烟火气与暖意,便有了穿越风雨的底气,纵经世事起伏,总有一盏灯为你亮到深夜;
将情绪打磨得温润而坚定,便掌握了与生活周旋的智慧,任外界喧嚣,内心自有定盘星;
揣着不服老的劲儿直面时光,便拥有了对抗平庸的锐气,年龄只是数字,热爱与成长永不停歇。
这四件事,哪一件都离不开“用心”二字:
对身体的用心养护,对家人的用心陪伴,对情绪的用心觉察,对生活的用心热爱。
它们看似寻常,却是一个人能在岁月中站稳脚跟、活得舒展的全部依仗。
别总说“来日方长”,人生的每一份从容,都是当下点滴积累的回响。
这四件事,看似寻常,却藏着一个人对生活最深的敬畏与热爱。
愿我们都能在奔忙的岁月里,守好这四件事。
在时光的沉淀中,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来源:涂磊